秦末汉初诞生了不少英雄豪杰,其中最出名的无疑是当时的两大霸主——西楚霸王项羽以及西汉的建立者刘邦。在这二人之下就是有着“汉初三杰”之称的韩信、萧何以及张良,当然陈平、范增、英布、樊哙等人的名声也不小。
其中张良和陈平都是当时刘邦麾下的重要谋士,两人暗中也一直在较量,但直到去世时,才意识到小聪明终究敌不过大智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张良之谋
张良是秦末汉初的杰出谋士,西汉的开国功臣,他和韩信,一内一外,一谋一战,为刘邦扫平了诸多障碍,最终助刘邦在那个乱世脱颖而出,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张良体弱多病,不能单独领兵作战,所以就一直以谋士的身份跟随在刘邦身边,为其出谋划策。他曾为刘邦提出了诸多建议,这都为刘邦谋取天下做出了诸多贡献,可以说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的大汉。
那么张良的谋划到底有多高明呢?他又是因何被后人称为“谋圣”?
张良的第一策就是帮助刘邦攻破秦朝峣关的军队。当时刘邦打算以两万人的大军攻打秦朝峣关,张良劝说刘邦不可轻视秦军,虽然秦二世不堪,但秦国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
张良说秦朝峣关守将的父亲是屠夫,而这类市侩之人最容易被利诱。因此张良提议让刘邦在各个山头挂满旗帜,给敌人营造一种大军压境的急迫感,然后再派人带着贵重物品去利诱峣关守将。
此计一出,峣关守将果然反叛了大秦,甚至为了争功,还打算联合刘邦一同攻击咸阳。刘邦被其说的有点心动,但这时张良站出来说,这只是峣关守将的想法,他手下的士兵却不见得能跟随他一同造反。
于是张良建议刘邦趁着他们懈怠没防备,果断出击。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因此也成为了各路诸侯中第一个攻入咸阳的人,直接导致了秦朝灭亡。
张良的第二策就是在刘邦攻入咸阳后,被眼前的繁华迷住时,张良及时叫醒了他,这也使得刘邦重新拾起雄心壮志,同时也免于了被项羽夹击之境。
张良的第三策就是著名的鸿门宴,正是因为有了张良的谋划刘邦才得以虎口脱险,因为如果没有张良,刘邦很可能就会命丧这场鸿门宴,后来的大汉王朝也就不复存在了。
许多人认为项羽心软才放过了刘邦,却不知这里面有张良的诸多谋划。他先是和项伯诉苦,让其为刘邦求情,接着又找来樊哙帮刘邦解围,最后又留下为刘邦断后,打消项羽的戒备,这才让刘邦得以安全的走出鸿门宴。
张良的第四策就是帮刘邦讨要汉中封地。当时项羽分封诸侯时,本来给刘邦安排的是蜀地。而当时的蜀地不是现在,那时候的蜀地通行很难,不利于长久发展,此举无疑是打算把刘邦困死在蜀地。
好在张良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于是果断让刘邦收买项伯,让他开口帮刘邦讨要汉中之地。有了汉中之地,就有了出兵中原的路线,刘邦这才有资格在乱世中谋得一番事业。
张良的第五策就是为刘邦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他先是建议刘邦烧毁可以出兵中原的栈道,如此一来可以打消项羽的戒备,随后又向项羽告发了齐王谋反之事,给项羽找来别的麻烦,由此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从而给刘邦赢得了喘息之机。
当然张良的谋划不止于此,可通过这些就能看出张良的不凡之处,因此其被称为“谋圣”也是名副其实的。那么和张良相比,陈平的谋划又是怎样的呢?
陈平之才
和张良一样,陈平也是刘邦手下的谋臣,同时还是一个极具才能之人,只不过没有韩信、张良、萧何这样的“汉初三杰”有名罢了。
陈平出身微末,却胸怀大志,跟随刘邦后,多次献计,为刘邦谋取大业,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也是众多开国功臣中活得最滋润的一位,先后辅佐刘邦、惠帝、吕后、文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陈平的第一策就是刘邦不敌项羽,被其打的逃无可逃时,陈平为刘邦献上了一计,那就是用重金离间项羽君臣的关系。此计策一出,项羽果然上当,这也导致项羽麾下君臣离心,不少将领直接离开了项羽军,有的就算没有离开也深受项羽的猜忌,不被重用。
不仅如此,等项羽派人来谈判时,陈平先故意将其当成项羽谋士范增派来的使者,让人隆重接待,然后又在得知是项羽使者时,把之前的热情和待遇全部都收了起来。
这样强烈的反差感让使者十分不适,随后就把这件事和项羽说了,最终项羽果然误会了范增,以至于范增辞官回家,这也导致无人为项羽出谋划策,为以后的落败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陈平的离间计取得了完美的效果,不动声色的就瓦解了项羽麾下大部分的势力。没有这些重要臣子和范增这个最强谋士的帮助,项羽就等于自断一臂。这也是项羽最终不敌刘邦的原因之一。
陈平的第二策就是在荥阳刘邦大军危急之际,陈平帮助刘邦金蝉脱壳,化险为夷。不过代价也是极为从残忍的,他让守将带着数千名女子从东城门而出,吸引敌军注意力。而让刘邦则悄悄走西门,进而让刘邦逃过一劫,不过那个守将和数千名女子就没那么好运,全部战死了。
其策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他帮助刘邦巧妙的夺取了韩信的军权,进而消除了刘邦的最大威胁。当时韩信帮刘邦开疆拓土,打下其余诸侯之地,于是就派人向刘邦请旨求一份封王诏书。
刘邦得知这个消息后暴怒,直接对着韩信的使者破口大骂,后来还是在陈平的示意下才改变了言辞,换了一副态度,对韩信百般夸赞,也因此韩信对刘邦死心塌地。
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后,韩信在军中的威望甚至盖过了刘邦,士兵只认韩信,不认刘邦,这也惹得刘邦不满,一直想找机会卸去韩信的军权。恰好这时项羽的旧臣钟离昧来到了韩信的麾下。这也让刘邦找到了对韩信下手的借口。最终在陈平的计策下,让刘邦假意巡游天下,然后不动声色的卸下了韩信的军权,将他带回了都城,解决了一大祸端。
陈平的计策虽然不如张良的谋划惊天动地,但是陈平对于人性的把握以及一些阴谋诡计之上,也是不弱于张良的存在。
张、陈之比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陈平和张良都是刘邦麾下的谋士,张良又深受刘邦赏识,甚至刘邦称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因此陈平对张良自然是不服的,如此一来就少不了一番较劲,但对比两人的计策,就会发现张良的计策多是有着大智慧,对战局把握极为到位,以阳谋为主。反观陈平的计策,就多是一些阴谋诡计。
自古以来,人们都更崇尚阳谋,不喜阴谋。而张良的阳谋无解,就是你明明知道这是他的计策,但就是躲不开,这就是阳谋的魅力。陈平的阴谋则擅于利用人心,阴人于无形。两者相比,陈平的阴谋就显得上不了台面了。
陈平的计策对人,张良的计策对事,这就显示出差距了,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平的战略眼光以及大局观是完全比不上张良的。不仅如此,张良做事施计是有底线的,而陈平为了争功劳,讨刘邦欢心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就拿之前的计策来讲,陈平为了救刘邦可以毫不在意的牺牲数千名女子以及守城将领的命,除了刘邦,其他人的性命在他眼中就犹如草芥一般不堪,这种无底线的事张良就不会做。
而张良在刘邦统一分下、分封功臣时被封为了三万户,但他并没有接受这泼天的富贵,而是对刘邦说只保留之前的封地即可。如此一来,张良在刘邦眼中就不会是一个贪心的人,将来也不会造反,进而得以落得一个善终。
后来汉朝平稳后,张良就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选择了一条归隐之路。因为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明白争权夺利的危险,于是他果断选择了归隐。
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急流勇退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最起码陈平就做不到。
陈平在帮助刘邦建立天下后,就一直在朝廷的权力中心辅助,到了汉惠帝时期更是做到了西汉丞相之位,可谓是位极人臣。因为陈平出身微末,深知这其中的不易,所以一直想给家族博一个未来。
可不曾想他为陈家只带来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就家破人亡,陈家也自此一蹶不振。反观张良的家族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没有遭遇什么祸端,一直得以延续。
由此就可见两人的差距了,陈平到死才明白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急流勇退是为了什么,也明白了小阴谋如何也比不过大智慧。
结语
纵观历史,小阴谋只能得一时之利,大智慧才是王道,此事也告诉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坦坦荡荡的做人,不要背后耍一些小手段,使用小阴谋,终究不是大道,只会害人害己。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1]李德生.陈平张良谁高低[J].赤子(上中旬),2014,(22):102-103.
中国知网 [1]程玲.简论陈平“难独”——从《史记》看陈平的政治谋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75-77.
中国知网 [1]于中城.谋略之道——张良与陈平的道德取向(上篇)[J].紫光阁,2006,(10):56-59.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