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马来西亚,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个国家的多元文化,尤其是华人比较多。但除此之外,马来西亚还有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特点——它居然是个“一国两半”,分为“东马”和“西马”。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一个国家会分成两块呢?

要说这马来西亚分成“东马”和“西马”的历史啊,咱得从头说起。话说19世纪之前,东马的沙捞越和沙巴,那可是和西马风马牛不相及的地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两块区域被南海所隔断开)

沙捞越沙巴位于婆罗洲的北部,那地方可不小,南边还紧挨着印度尼西亚。这婆罗洲以前可是个好地方,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文莱苏丹国,贸易做得风生水起。

不过,17世纪之后,文莱内部打起了内战,实力大减,这才给了周边的势力有机可乘。

这时候,北边的苏禄苏丹国崛起了,抢占了婆罗洲的一部分,还包括了今天的沙巴地区。而这时候,欧洲那边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在南洋地区捞着钱,但荷兰人比较低调,不太爱跟当地政权打交道,于是北婆罗洲这块地儿还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西亚地图)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到了18世纪,英国人来了。英国人一来,事情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南洋群岛的商业价值垂涎三尺,开始和荷兰人抢地盘。不过,英国人当时主要盯着马来半岛和新加坡这块航线,倒没怎么把精力放在婆罗洲上。

到了1824年,英国和荷兰签了《英荷条约》,把势力范围给划清楚了。这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让婆罗洲的沙巴、沙捞越和文莱归了英国,婆罗洲以南的部分归了荷兰。这一划分,对后来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国土范围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人留下的教堂)

当然,英国人也不是来这儿度假的,他们瞄准了文莱外海的纳闽岛,想在那儿建个港口,再探探那儿的煤矿资源。1846年,英国人刚刚在中国打完鸦片战争,又把大炮架在了文莱苏丹的家门口,硬逼着文莱交出了纳闽岛。这下纳闽岛成了英国的皇家殖民地。

时间又过了40多年,到了1888年,英国人胃口更大了,把文莱变成了自己的保护国,沙巴也成了他们的地盘。

不过,沙巴这地儿并不是由英国直接统治,而是交给了北婆罗洲渣打公司经营管理。沙捞越这块地儿也有点特殊,它是由英国的Brooke家族统治的,一个白人家族,统治沙捞越足足有1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马来西亚)

1941年,日本人来了,一举占领了这块地区,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英国人才又把这些地儿收了回来。这时候,英国的殖民帝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很多地方的独立运动搞得风生水起,英国人也不想再死撑了,干脆推行“英联邦”制度,让殖民地逐渐独立。

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了,1963年,东马的沙巴和沙捞越也加入了马来亚联合邦,组成了今天的马来西亚。

这就是为什么马来西亚分成“东马”和“西马”的来龙去脉。要不是大英帝国在二战后元气大伤,再加上李光耀这样的政治家在中间斡旋,这“一国两半”还真就不一定能凑到一块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马和西马通行还要办签证)

马来西亚分成“东马”和“西马”这事儿,看起来挺有趣,但背后也引发了不少问题。首先就是经济上的巨大差距。你别看东马占了全国60%的土地,但它创造的GDP连20%都不到,反倒是西马那40%的土地,贡献了全国80%的经济收入。

这就好比一家人,有个兄弟占了大半房子,却没怎么赚到钱,另一兄弟住得小,但收入却远超老大。东马的资源多,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但这些资源的收益大部分流向了西马,东马自己还得仰仗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马和西马的差距)

接下来就是政治上的隔阂。虽然东马在资源开发、教育、移民政策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有时候也成了两地之间的障碍。

比如,东马的居民如果要去西马,还得办个特殊签证,这在同一个国家里可是很少见的。这种政治上的隔阂,不但让东西马之间的联系变得复杂,还加剧了两地之间的猜忌和不信任。

此外,文化和心态上的差异也让东西马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困难。西马人可能觉得东马穷,落后,而东马人则觉得西马有钱,机会多,这种心态上的落差进一步加剧了两地的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西亚)

更严重的是,东马的归属感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东马的民众对马来西亚的归属感并不如西马强烈,这种不满情绪也常常在大选时表现出来。东马的政党越来越在意自主权的争取,也希望能从中央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

这就是马来西亚“一国两半”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现实问题。这就能明白,为什么历史和现实有时候,会让一个国家显得如此复杂。

参考资料:

相隔南海,马来西亚为什么分成东西两部分?.澎湃,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