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白崇禧视为毒刺,是蒋军黄埔生第一个上将,比胡宗南还早5年。历史总是掺杂着无数的趣闻逸事,让我们对那些已经离去的英雄人物有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袁守谦这个人物。他是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一期出身,长期从事政工工作,并未在一线部队执掌重要军职,但最终还是成为了蒋军黄埔系将领中第一个获得正式铨叙上将军衔的人,比胡宗南这个"天子第一门生"还要早整整五年。这令人不解的安排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袁守谦出身寒微,进入黄埔军校读书时曾一度想要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回乡,幸好有同窗好友及时资助,他才得以完成学业。毕业后,袁守谦一直在政工系统任职,并非一线将领。可是在1950年,他却突然被蒋介石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这在当时引发了极大震动。
按理说,作为"天子第一门生"的胡宗南才应该是优先获此殊荣的人选。但直到1955年,胡宗南才被极不情愿地授予同等军衔,比袁守谦晚了整整5年。军中将士无不质疑,一个只在幕后从事政工的人,如何能比那些身先士卒、战功赫赫的将军们更早升任上将?
实际上,袁守谦之所以能如此"超车",完全是因为他在蒋介石父子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不仅如此,蒋介石甚至在遗嘱中列举袁守谦为国军"后事"四大主持人之一,可见其在蒋系内部的极高分量。
那袁守谦凭什么获此殊荣呢?原因无非就是他对蒋氏父子的忠心耿耿,做事囫囵吞枣。比如说,当时白崇禧被调任华中剿总总司令时,蒋介石就特意派遣袁守谦前去充当白崇禧的"秘书长",名为辅佐,实为监视。袁守谦在台面上对白崇禧毕恭毕敬,但暗地里却联合属下将领对付白崇禧,向蒋介石举报华中剿总大小事务,让白崇禧防身自危。不得不说,袁守谦在蒋氏父子眼中可谓是锦上添花的"铁杆红人"。
再者,袁守谦和蒋经国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据说蒋经国很不喜欢像邓文仪、贺衷寒那样的冷酷政工,但和袁守谦却极为投契。与胡宗南等顽固派不同,袁守谦作风较为开明,也更讨蒋经国的欢心。
除了在政治上对蒋氏父子犬马尽忠之外,袁守谦个人品德也让他在蒋介石眼中加分不少。相比邓文仪、贺衷寒那些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政工大员,袁守谦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颇有些人情味儿,尤其是对老乡同窗,更是体贴入微、照拂有加。
比如在黄埔军校读书时期,同窗好友黄杰家中遭遇变故,父亲病重无钱医治,袁守谦和另一老乡李树森二人就立即汇集所有身家资财,分文不剩地给予黄杰家人救命钱,让他安心读书。这一滴水之恩,黄杰终其一生都铭记在心,与袁守谦、李树森的友谊也愈加深厚。
后来在抗战期间,李树森在淞沪会战中阵亡将士时受重伤断臂,从此只能在后方当个闲云野鹤。但在袁守谦和黄杰的关照下,李树森一直受到优厚照拂,即便是逃往台湾后的晚年,也仍能衣食无忧。可见袁守谦对朋友的助力之厚,远非那些油腔滑调的政客们可及。
正是凭借这份对蒋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及朋友般的可亲可信,袁守谦才获得了他们的青睐和重用。而授予他上将军衔,也正是蒋介石对袁守谦过人之处的最高肯定。
当然,并非说袁守谦就是个十足十的好人。在对付政敌的时候,他同样也是手腕了得、狠辣无情。比如说,在剿总军任内,他不惜玩弄权术,暗中窥探白崇禧的一举一动、向蒋介石打小报告,把白崇禧层层围剿直至无所遁形,被逼得咽不下这口恶气。所以袁守谦在处理私交和公事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作风。
再如在陈明仁发动起义时期,李默庵有参与嫌疑被通缉。可袁守谦却私下找到他,告知他若前往台湾定会遭到蒋氏清算,劝他还是做隐逸别离之路比较保险。可见袁守谦虽在公事上对敌手毫不留情,但在私交方面,他仍然视朋友如命。#头条首发大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