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北京一纸调令震惊军内外。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突遭调离,与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互调。一时间,各方猜测纷纷。临阵换将,这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关于权力、矛盾和牺牲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王必成的将军,绰号“王老虎”。他是个能打仗的主,可就在要打仗的时候,却被换掉了。这么个莫名其妙的事儿,搁谁谁不纳闷?

且说这王必成,打仗是把好手。当年在新四军的时候,他带的队伍就叫“老虎团”。打起仗来又快又狠,专门啃硬骨头。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的部队战绩彪炳,在全军40个纵队里排名第三呢。

可就是这么个能打仗的将军,在1979年初却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挫折。那会儿,越南不听劝,老是在边境搞事情,还打进了柬埔寨。中国这边忍无可忍,决定要教训教训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必成作为昆明军区的司令员,早就嗅到了战争的气息。他心想,这仗迟早要打,得提前准备着。于是乎,他带着手下的弟兄们,整整准备了两个月。

可就在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北京那边突然来了个调令。说是要让王必成和武汉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对调岗位。这下可好,打了个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消息一出,可不得了。国内外都炸开了锅。都说这是“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大家都在猜测,这会不会影响打仗?

有人说,这是因为杨得志比王必成能打仗。可仔细一想,这说法站不住脚。王必成打仗的本事,那可是出了名的。

有人又说,是不是因为王必成的资历不够深?确实,王必成比杨得志小一岁,军衔也低一级。可问题是,这仗又不是什么大规模战争,让王必成指挥绰绰有余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到底是为啥呢?真相其实藏在1978年12月31日那天。那天,邓公亲自主持了个作战会议。会上讨论到西线指挥人选时,不少人对王必成有意见。更让人吃惊的是,昆明军区有个师长竟然放话说:“如果王必成指挥,我就不听!”

这话一出,可把邓公给惊着了。这是咋回事?原来,王必成1969年到昆明军区当副司令时,正赶上那个特殊年代。当时昆明军区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严重。1970年,军区政委谭甫仁还被人枪杀了。王必成上任后,没能很好地化解这些矛盾,反而得罪了不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公得知这些情况后,可犯了难了。大战在即,总不能把那些对王必成有意见的军官都撤了吧?影响太大了。于是,邓公一咬牙,决定委屈一下王必成,把他调走。

邓公本来想让原昆明军区司令秦基伟回来主持大局。没想到秦基伟一听,连连摆手,说这是个“烫手山芋”。无奈之下,邓公把目光投向了杨得志。杨得志资格老,威望高,更重要的是他和昆明军区的不少将领都熟悉,能服众。

就这样,王必成被调走了。这么个能征善战的将军,眼看就要建功立业,却被临阵换掉,换谁谁都觉得遗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王必成并没有就此消沉。他虽然没能亲自上阵,但他把儿子、女儿,连怀孕的儿媳都送上了战场。一家“三个半人”参战,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遗憾吧。

为了弥补临阵换将可能带来的影响,邓公还特意找昆明军区的两个副司令员谈话,让他们在实际指挥上多出力。果然,开战第四天杨得志就因病不能视事,还是这两位副司令员挑起了大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不舒服。但是呢,大局为重。邓公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得失真的不算什么。王必成虽然没指挥这场仗,但他为战争做的准备工作,功劳可一点都不小。这么看来,这位“王老虎”也算是以退为进,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大局的稳定。

有人说,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吧。王必成看似吃了亏,实际上却赢得了尊重。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风范。有人说,这种胸襟,才配得上“王老虎”这个绰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