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中旬,开国上将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奉命率领19兵团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

17日拂晓,遵照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指令,火车头将兵团机关高层领导的第四节车厢拉到朝鲜定州的一个山洞里,白天休息晚上继续出发,但第一次出国,还是和第一强国美国作战,机关领导同志们心情激动,根本静不下心休息。

所以在简单的写了几封信后,一群人就围坐在一起看地图,讨论作战方案和计划,终于熬到了傍晚,这时车厢突然动了起来,慢慢驶出山洞,大家以为要出发了,就纷纷回座位坐好,只等抵达前线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但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现在天还没黑,也没有下达出发的命令,为何车厢就自己动了起来?而且感觉并不是在拉着向前走,而是在向后飞速倒退,出事了!这是杨得志脑海中划过的第一个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

紧接着车厢突然向后倾斜,下滑速度越来越快,车上人员也被颠簸的东倒西歪,这时兵团作战科长余震突然艰难地跑来,通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首长,我们的车厢前面没有车头了。

杨得志悚然一惊,连忙从窗户探出身子向外望去,果然看到车厢的车头不知何时已经离奇失踪,整个车厢正在飞速向后跌落。

李志明赶紧喊道:快,快拉制动!

但因为车速太快,又失去了车头牵引,紧急制动已经无济于事,当时19兵团的所有军政首长和负责人全在这节车厢里,如果一旦发生意外,那19兵团必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全军覆没,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这时,有一些领导惊慌失措地提议道:司令员、政委,我们干脆跳车吧,不能等死啊!

杨得志虽然内心非常慌乱,但为了安抚同志们的情绪,表面上倒是不露半点声色:不行,不能跳车,车厢速度太快,跳车太危险了。

而车厢如喝醉般向下疯狂滑行了十分钟后重新驶回定州车站,这里地势平坦,如果不出意外,车厢会慢慢停下来,那他们也就安全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车厢的必经之路上,不知何时竟然停下了一辆重型货车,两者一旦相撞,那必然车毁人亡,所以刚刚镇静下来的众人,又忍不住悬起了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

杨得志和李志民相视苦笑,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就在生死关键时刻,一个小男孩却突然从月台上一跃而下,他个子不高,但身手却非常矫健,在千钧一发之际,非常熟练的将到道岔扳开,避免了车厢与货车相撞的危险。

而风驰电掣的车厢速度骤减,慢慢停靠在了另一条铁轨上,杨德志带领惊魂未定的众人赶紧下车,对救命恩人表示感谢,却不料看到了一名十三四岁,衣着破烂,双手被冻得通红的小男孩。

这时,恰好有一位懂汉语的老人过来,面容复杂的说:首长,我们这里的成年男人都到前线打仗去了,所以保卫车站的工作只能由妇女和儿童担任,他和他哥哥是定州车站的扳道工和警卫员。

杨得志听说后非常感动,这是他从军多年,首次出国作战接触到的第一个朝鲜人,而且还是他们19兵团全体官兵的救命恩人,虽然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但他在生死危机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却让全体志愿军官兵肃然起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车

到了晚上八点左右,消失不见的火车头才拉着几节平板车追到了定州车站,杨得志这才知道,原来车厢在被拉进山洞后,并未及时挂上钩,后来不知为何发生了侧撞,车厢就顺着斜坡一路向下,下落跌回了定州车站。

志愿军出国是为了帮助朝鲜人民共抗时艰保家卫国,而朝鲜人民却在关键的生死一刻救了杨得志一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战场同心协力再创奇功。

后来杨得志、李志民和兵团副司令郑维山中将,还口述出了一首应时应景的打油诗来纪念那段中朝友谊的革命共荣岁月。

想起此事头发懵,无头火车擅自行。
出师未捷先遇险,一险引得百人惊。
扳道工人好机警,指点列车定州停。
遇险非险凶化吉,战场协力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