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初,中越边境风云突变。云南、广西边境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悄然集结。战士们紧张训练,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边疆而战。就在这紧张氛围中,一种被淘汰多年的武器突然重新出现在部队中。它的回归,将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代的硝烟味】

60年代末,中苏关系急转直下。两个昔日的"兄弟"反目成仇,甚至爆发了珍宝岛冲突。苏联从朋友变成了最大威胁,解放军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装备。

面对苏军的坦克大军,解放军开始大练"三打三防"。什么是"三打三防"?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防原子弹、防化学武器、防细菌武器。简单说就是:打硬的,防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老式武器黯然退出了舞台。它就是1963年式60毫米迫击炮,简称"60炮"。这种小口径迫击炮被认为威力不够,打不动坦克,于是被新式的火箭筒取代了。

【命运多舛的60炮】

60炮其实是个多面手。它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在山地丛林作战中,大炮施展不开,而60炮却能灵活机动。它射速快,弹道弯曲,能打到敌人藏身的死角。

可惜啊,在那个"大炮才是硬道理"的年代,60炮这样的"小家伙"不受重视。它被认为是"小儿科",不够"高大上",就这样被打入了冷宫。

谁能想到,几年后形势又变了。1979年初,中越关系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解放军调往边境的部队发现:越南北部山高林密,大炮施展不开,反而是那种被淘汰的60炮更适合地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一个有趣的场景出现了:仓库里积满灰尘的60炮被重新擦拭干净,发往前线。它就像个被冷落多年的老朋友,终于等到了重新登场的机会。

【60炮的华丽回归】

60炮重新成为步兵连的标准装备。每个步兵连都配备了2门60炮,由4名士兵操作。这4个人可有意思了:炮长带枪、带子弹、带工具;1号炮手扛炮;2号和3号炮手各背10发炮弹。就这样,一个"炮兵小分队"组建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能会问:才4个人,能发挥多大作用?别小看这4个人。在接下来28天的战斗中,他们打出了近10万发炮弹!在所有炮兵消耗的弹药中,60炮弹仅次于82迫击炮,排在第二位。这个"小家伙"可表现不俗啊!

【60炮立功记】

说到60炮立功,那可精彩纷呈。且听我给你讲几个有趣。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月17日。163师488团7连接到命令:在探垄附近阻击越军。这一打就是一天半,打退敌人13次反击,歼敌300多人。关键是什么?6门60炮!它们不仅打死打伤了不少敌人,还毁掉了敌人1挺高射机枪和2门无坐力炮。这6门"小家伙"可真给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看2月24日的战斗。40师120团6连攻打朗忠东南的劳改农场。60炮班占领阵地后就开始轰击。越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往高地跑。

这时候,炮排排长王真学和60炮班长施正东登高一望,发现敌人新的火力点。他们立即指挥炮兵转移阵地,对准敌人就是一顿猛轰。7发炮弹,2个火力点被摧毁。

但是好景不长,炮弹快用完了。怎么办?排长灵机一动:不是占领了敌人的阵地吗?那里说不定有炮弹!于是派人去找,还真找到了一箱。试射一下,能用!接着全班出动,一下子搬回了212发炮弹。这下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3月4日的一次伏击战。148师444团5连2排在一座无名高地设伏。当几十名越军接近时,我军各种火器一起开火。60炮对准小桥东侧猛轰,打死打伤8个敌人,还封锁了敌人的退路。

有几个敌人躲进一座小屋,60炮立即开火。炮弹落在屋顶上,震得敌人不敢久留,冲出来又被机枪扫倒。这一仗打下来,敌人损失惨重,而我方却毫发无伤。60炮功不可没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炮告诉我们,武器装备不能搞"一刀切"。不同地形、不同敌人,需要不同的武器。有时候,看似落伍的老武器,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现在想想,当年那些被尘封在仓库里的60炮,突然被擦拭干净重新装备部队,会不会也感到惊喜?它们可能在想:"终于等到重新为国效力的机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明白,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人或事物的价值。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不要以貌取人",也许我们该说:"不要以貌取炮"。你永远不知道,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家伙,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