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贵,西路军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团卫生员,四川营山县人,19岁参加红军,长征结束后随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西路军一路血战,损兵折将,被迫向祁连山转移。在梨园口不远的康隆寺,刘思贵被打散了,他和另外两名战友在康隆寺躲了三天三夜,在马家军搜山时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隆寺

3月的祁连山滴水成冰,刘思贵一行200余名被俘的红军战士经张掖押往西宁。一路上,红军战士们穿着单衣,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很多战士宝贵的生命。

夜幕降临,刘思贵一行像牲口一样被圈在一个庄廓里,当天夜里就冻死了几个红军战士。刘思贵寻思着,照这样下去会被折磨死的。

第二天,队伍经过一片淘金人留下的沙地,夜晚,他们就蜷缩在挖过金子的沙坑里,刘思贵趁敌人放松了警惕逃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思贵不知道该向何处去,只能一直跑,好不容易到了大通,在一家姓蒋的淘金人那里当了一名沙娃。

因为是四川人,只要一张嘴说话,就会暴露真实身份,刘思贵只能装哑巴。在这里,他当了三年沙娃,也当了三年哑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来自哪儿,每天只是默默干活,一切与他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家军

三年后,蒋掌柜的淘金生意陷入困顿,刘思贵继续流浪,在百经部落,被一户贫困牧民角尼一家收留。

角尼是位善良的牧民,在他家里,刘思贵找到了家的温暖,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只能继续装哑巴,每天帮助角尼家放羊,一干就是三年。

1943年春,马步芳加大搜捕流落红军的力度,命令家家户户悬挂户口牌,逐村逐户核对户口。角尼不敢再收留刘思贵,又担心他的安全,就将他介绍给了在路上遇到的两位老阿卡(藏传佛教僧人)。

刘思贵跟着两位阿卡,在祁连八宝一带转游了两个月后来到了百经寺。寺院里还有两名阿卡,刘思贵负责给他们做饭、背水、拾粪、打扫卫生。

这两位阿卡知道刘思贵的身份,为避人耳目,就给他起了一个藏族名字叫龙日克,让他继续装哑巴,在寺院中当了一名干粗活的“塔娃”(干苦力的僧人)

付出总有收获。在百经寺的两年,刘思贵任劳任怨,不但在劳动中学会了做饭的本领,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厨师。

因为他厨艺好,寺院的管家请他给自己做了一年的饭,得到了一头牦牛的报酬。后来,附近的阿卡都请刘思贵去帮忙做饭,他成了专门负责做饭的“加玛”(做饭的僧人)。当然,他还是装哑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饭的阿卡

1949年9月,西北野战军解放了祁连,解放军来了。刘思贵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开始说话了,但因为长时间装哑巴,长时间在藏族地区生活,刘思贵发现自己已经不怎么会说汉语了。

刘思贵终于可以舒展自己了,他曾向解放军述说自己的身份,但他藏语夹杂汉语的话,让人一直听不懂他到底想表达什么,他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已经回不到从前了。

后来,刘思贵离开了百经寺,用自己积攒的钱,买了一顶牛毛帐房,买了五头牦牛,还娶了一位叫叶尔丽的藏族姑娘,在阿力克乡草原上从此有了他自己的家。

后来,刘思贵还担任过民兵连长、黄草沟大队党支部书记、社办企业副书记,1981年退休,1994年去世。

这就是西路军幸存者刘思贵的故事,他凭着自己的坚韧和努力,渡尽劫波,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祁连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