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刑是我国历史上一种著名的刑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记载,夏朝时期就已设有流放制度。

其实流刑的出现最初,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宽容仁德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不忍刑杀,流之远方”。

本来一些罪大恶极的人,犯的罪足以杀头或者偿命的,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因此网开一面,只是把他流放到远离故乡的偏僻地带,期望他们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但经过岁月的发展,流刑逐渐完善和形成体系。

在隋唐时代,“流放” 制度被正式纳入五刑之中,并且有了相应流放距离标准,其中最严重的是流放三千里。

宋朝时,统治者对死刑比较宽容,但对流刑却更加重视,往往将其与刺面、脊杖等刑罚结合使用,从此流刑成为了令人谈之色变的刑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判流放的犯人,可谓是踏上了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到达目的地,囚犯必须背负几十斤重的枷锁镣铐,被人押送着日夜兼程,徒步走完几千里。

这样的一趟旅程下来,要饱受饥饿、疲惫、疾病所带来的折磨,简直如同在地狱走了一遭,也让不少犯人在途中就一命呜呼了。

当然,流放这不仅对犯人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对于押送犯人的官差来说,同样也是一种磨难。

先不说路上的各种风险,就是几千里长途跋涉下来,每天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的,一来一回要个一年半载甚至更久,在那个故土难离的年代,有几个官差们愿意遭这种罪。

但话说回来,要是这一趟押送的是女囚犯,官差们倒是十分乐意,有时候还争抢着去,因为这背后有太多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押送女囚有”财“可图

能够被判流放罪名的女子,之前一般都是显贵之家,因家中站错队、贪赃枉法而被获罪,牵扯面通常不会太大。

这类女子之前大多是千金大小姐、贵族豪夫人,她们的亲友为了能够减轻她们在流放途中的苦难,提高路上的待遇,大多会提前准备钱财打点押送之人。

在古代社会,底层官差的俸禄往往并不丰厚,生活也较为艰苦,这些打点的财物,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横财。

即便不是重金行贿,也会有相应的人情相托,或利益交换,这其中哪一条,都对押送之人有莫大的好处,是改善他们家中生活的难得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上面押送之人家中无钱无势,没钱打点,那押送女性还要一个好处便是有 “色” 可图。

押送女囚有 “色” 可图

在远离人烟、旷日持久的途中,那是极无聊有无趣,但如果押送的是女性,那就能找点乐趣了。

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成为囚犯之后,更是没有权力和保护自身。

而在女囚犯面前高人一等的官差,自尊心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并且一些道德败坏的官差,在途中利用职权趁机做些不道德的事。

比如说调戏女囚,甚至做出更过分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身心需求,那可是神不知鬼不觉。

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虽然令人不齿,但女囚犯要想接下来路途过得稍微轻松点,遇到这些不怀好意官差的不轨行为,想反抗也反抗不了,不就只能任其为所欲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如果是押送男囚犯就肯定做不到了,毕竟女性相比与男性来说更为弱小好欺。

这也是押送女囚的另一种好处,路上不会有那么多风险。

押送女囚没有太大风险

与男性犯人相比,女性犯人天生力气小、反抗能力弱,逃跑的机会不会太大,管理起来相对容易,无需过多担心被犯人袭击或反抗的风险。

不像是男犯人,在押送过程中,还得时时刻刻盯着他出什么幺蛾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水浒传》中,要是押送各武松、鲁智深这样的大汉,遇到他们反抗,不仅很大可能就逃脱了,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和伤害。

女性犯人就算是则相对温顺一些,就算是反抗也不会那么激烈,官差也能轻松拿捏。

因此在押送女囚时,不需要像押送男犯那样高度紧张,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差不出任务,照样也要干钱少事多伺候人的活,还不如去干事少钱多指挥别人的押送女囚的活呢!

总而言之,官差们为了争抢押送女囚的行为,完全是出于自身私利以及好处,这不仅体现出了人性的弱点,也暴露了古代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