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山东省第九届卫生与健康泰山学者论坛暨齐鲁医学卓越人才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大会以“百卅齐鲁,聚智图强——育引卓越人才,共创健康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多位医学界杰出领军人才、众多医界精英和人才工作者,以及超过百位青年才俊的积极参与。大会采取“1+2+N”组织形式,即“1个主论坛+2个分论坛+N个学科论坛”。大会深入探讨国际化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临床新技术和高质量临床研究开展、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医工交叉研究等前沿议题,旨在凝聚行业智慧、汇聚发展力量,推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涛5位院士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瞻性的视角,分别就医学科技领域的核心话题展开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大会由中共山东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承办的山东省第九届卫生与健康泰山学者论坛暨齐鲁医学卓越人才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副省长邓云锋、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张学高作政策解读,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主持开幕式;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顺峰、省科技厅副厅长祝恩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衣军强出席开幕式;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党工委书记、齐鲁医院党委书记陈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出席会议并分别在分论坛致辞。

张运:设定好发展赛道,行行出状元

人才是推动科学进步、技术创新和医疗发展的核心力量,青年人才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医疗环境中保持专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行行出状元,纯临床研究也可以当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运表示,相较之前,当前的医疗环境已有非常大的变化,对医疗教育的要求也随之变化,而对于个人来说,人才的发展趋向于个性化处理,分成了不同的赛道,年轻人要善于思考,给自己设定一个发展赛道,但不论是走向专职研究员、临床教学综合人才,还是纯临床人才,都需要坚定信心,做超越别人的东西,拥有独特性。

林东昕:把长期课题和短期成果结合起来

“破解人才队伍建设制约,要遴选高层次领军人才,长期大力支持、培育杰出医学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解决人才结构性问题和学科不均问题;给予现有优秀青年人才全方位扶持,引导和合理使用人才资源;将博士后人员作为人才“蓄水池”;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林东昕说。而被问到如何在科研选题的过程中,权衡好短期成果与长期创新型课题,他认为,短期成果与长期创新型课题并不矛盾,青年人才要把长期课题和短期成果结合起来,立足长远,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从中短期项目开始做,一步一步不断向前走,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房建成: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创新。围绕青年科学家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设立科研方向时,如何确保研究方向的前瞻性和实用性这一命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房建成提到,学科交叉是创新的动力,年轻人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能活下去,也能长得大。“我国现在有很多很大的技术突破,如何将其与医学有机结合,借力医学领域创新和突破,是我的初心。”他表示,医学人才发展要传承和发扬“永恒的陀螺精神”,既要仰望星空,有长远目标方向,坚定不移,成为真正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还要脚踏实地,不断坚持,办实事,为医学发展、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江涛: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独有的角色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力量无限大。医疗青年人才在追求学术成就时培养团队的合作和领导能力,在科研挑战中保持积极心态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江涛认为,年轻一代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逐渐趋同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团队精神也是爱国精神,年轻人首先要爱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珍惜国家给予的良好成长环境。”同时,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在“把盘子做大”的前提下,充分评估存在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独有的角色也是重中之重。

马丁:建立和完善高级研究助理的招聘使用体系

“研究型人才是现代医学的生力军,复合型人才是现代医学的中坚力量,科研型研究生应配备良好研究平台且承担国家级课题导师,主要从事基础应用研究;专业型研究生应配备给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导师,可从事临床医学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马丁提出,要培养具有理工科思维头脑、创造性的科研动手能力、坚强自信心理素质的人才,助其变得德高、学博、医精。他认为,培养现代医科人才,应聚焦扩大博士后培养,建立和完善高级研究助理的招聘使用体系,培养医科学带头人、国家级人才等。培养高水平人才离不开高标准导师选拔、高水平平台建设以及足够的资金支持,人才是最大的产出,要推动科技转化成果的落地,从跟跑、并跑变成领跑。

张旭:智能外科将赋予外科医生超强大脑引擎

“知未来,方能赢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旭认为,外科学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在未来,智能外科将赋予外科医生超强大脑引擎,远程外科发展将突破空间对外科手术的制约,人才发展要紧跟国家需求、临床需求,要不断发挥创新的力量,以便更好地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李丽 黄鑫 刘玉凡 张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