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力向“味”来

泸州:让舌尖上的产业更有“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宝窖池酒香浓郁(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风过泸州带酒香。

初品,酒香浓郁。作为享誉中外的“中国酒城”,泸州拥有两千多年的酿酒历史,诗酒文化一直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细品,香味纷呈。泸州不仅有醇厚的酒香,也有令人垂涎的酱油香、醋香、茶香、黄粑香……这里的美食以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技艺,令无数食客流连忘返。

再品,风味悠长。泸州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泸”力向“味”来进发。2023年,白酒(食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43.3亿元,这是泸州首个突破千亿元营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品味泸州,既是品味时间的馈赠,也是品味这座城市食品工业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9月27日至29日,第三届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大会前夕,记者走进泸州这座酿造幸福的城市,寻味舌尖上的美食,品味“泸味食品”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水河畔酱油香

以生态为底,“向绿而行”酿造新味道

驱车沿着合江县合叙路行驶数公里,赤水河一直“并肩同行”。阳光照在赤水河畔,略感闷燥的空气中弥散出浓烈的酱油香。

循着香味儿,记者来到先市酿造食品公司。这座依山傍水的酱油厂内,成百上千口酱缸如士兵布阵般整齐排列,蔚为壮观。“酿造酱油的黄豆需要在酱缸里暴晒一个伏天(至少3个月),成酱坯后再转至晒缸晾晒至少3年,然后把酱油送往车间进行冷凝、杀菌、装瓶,才能进入市场。”先市酱油副总经理侯云境说道。

“独特的香味,离不开先市酱油‘临水、向阳、避风、纳气’绝佳的酿造环境。”侯云境表示,赤水河水质优良,孕育了特有的微生物群,造就了不可复制的酱园微生物生态体系,非常适合酱油发酵。并且经过130余年的传承,先市酱油形成了独有的传统酿造技艺,酱油风味独特、质量上乘,是中国酱油传统酿造“活化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水河畔酱油香

百年老字号里飘出了幸福味,年轻新力量也不断涌现,在这场“生香运动”中奋力酿造“心头好”。

四川不老潭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作为酒企中的“年轻人”,要想在酒城泸州脱颖而出,如何加速追赶?

“洞内恒温、恒湿、恒风、恒阳,在洞里窖藏一年的酒质,比日常环境中储藏三年还好。”四川不老潭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燕口中的洞,位于叙永县不老潭洞藏酒基地,是一个天然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壁岩石富含水分,适合微生物生长,有利于酒的发酵和储存,且洞穴冬暖夏凉,能更好净化酒体、增加柔软度,保证酒体自然老熟,酒质更佳。”曾燕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老潭洞藏酒

造就不老潭佳酿的,除了储酒宝地,还有酿酒“宝水”和“宝方”。

曾燕告诉记者,不老潭使用富含锶、硒等微量元素的山泉水和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原料酿酒,通过陈年老窖池发酵,结合传统“老五甑”工艺与“跑窖法”工艺进行酿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传统酿造工艺,造就了香醇浓郁、回味悠长的不老潭酒。不老潭自2016年入驻京东商城以来,散装白酒系列产品线上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行走泸州,记者发现依托当地自然生态资源,一家家企业加速崛起、培育壮大,泸州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由2020年的41家增长至现如今的71家。2020年至2023年,全市白酒(食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幅达92.4%,年均增长3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然溶洞窖藏好酒

“生态绿色,是泸州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泸州树牢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发展反哺生态,以生态推动转型,开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已逐步构建起集原材料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品牌营销、物流配送、文化传承与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以白酒酿造为引领,粮油加工、调味品制造、精制茶及功能性饮料制造、预制菜生产为支撑的食品产业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南第一醋

以创新为要,“向智而行”打造新味业

乌蒙山麓,永宁河畔,“川南第一醋”在纳溪基地静静酝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醋香。车间内,整齐排列的瓶装护国醋穿着鲜艳的红色“外套”,在流水线上有序“前行”,即将成为餐桌上的调味佳品。

“这是今年6月推出的老坛陈醋,现在手上有五六万件的订单,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其旭告诉记者,护国味业在坚持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的同时,还在醋曲中融入近百种中药材,历经36道工序,酿造出古法零添加、健康又美味的上乘调味品。傅其旭透露,预计今年年底,老坛陈醋系列新产品的销售额将达到两千万元。

从1889年至今,护国味业已持续无间断酿造生产135年。因坚守古法酿造,这个中华老字号企业面临着传统酿造周期长与产量扩能的矛盾。

但是,这个矛盾也成为了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国味业

“要努力守护好中国人自己的味道。”傅其旭说,现在纳溪基地陈醋年产量有600吨左右,为扩大产能,还有90余亩的合江基地在建设中,预计明年投产。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后,酿制效率将显著提升,年产量分期达到6000吨至1万吨。同时,护国味业还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研究护国陈醋的酿制工序、核心节点、口感成分等,力争实现工业化生产在品质上与人工酿制无限接近。

左手匠心,右手创新,以“智”提“质”的企业在泸州并不罕见。

始于1819年、创于1956年的“泸州肥儿粉”,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婴幼儿补充食品之一。如今,在保持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泸州肥儿粉与时俱进,创新研发出迎合现代消费者时尚品味的米粉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州肥儿粉新厂房

“搬到新厂房后,年产量将达15000吨,在原来的基础上翻15倍!”龙马潭区食品饮料工业园区内,泸州肥儿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锡川告诉记者,现在的新厂房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严格按照现代化标准修建,包含12条生产线,其中1条为传统手工艺生产线、11条为全自动生产线,预计11月底正式投产,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亿至5亿元。

能以泸州地名作为商标,无疑是泸州历史悠久、品质优秀的产品。“精于制作、诚于材实,便是‘泸州烙印’和‘泸州味儿’。”欧阳锡川表示,为了能让泸州味儿留得更久、飘得更远,泸州肥儿粉还依托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发展基地”等,打造集生产、加工、工业探索、游学体验、非遗传承于一体的旅游观光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锡川对肥儿粉原料进行筛选

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泸州食品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新机遇。

记者了解到,泸州正抢抓国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方位纵深推进全市工业“智改数转”。截至目前,全市实施数字化改造的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198家,实施“智改数转”项目246个;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线下数字化诊断107家、线上数字化评估超过80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溪茶山

以品牌为旗,“向质而行”塑造新“味”来

“大家提到豆瓣酱就想到郫县,提到银耳就想到通江,我希望一提到特早茶,就能想到泸州。”四川凤岭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世庆说,让泸州和特早茶联系在一起,是泸州市政府、茶企、茶农的共同心愿。

要打造家喻户晓的品牌,在保证茶叶稳定、良好品质的同时,须讲好泸州茶叶的故事。

周世庆说,纳溪茶区揽长江而傍乌蒙大山,植被丰茂、丹霞红壤,非常适合种茶。且纳溪茶区地处北纬28度,是全球茶芽萌发最早的区域,“纳溪特早茶”因此而得名。

“之前,特早茶虽颇负盛名,但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思路仍然停留在‘好茶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缺少对品牌价值的塑造和传播。”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擦亮这张烫金名片,泸州着力推进“纳溪特早茶”品牌建设,2011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纳溪特早茶成为首批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2020年,纳溪特早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手工制茶

地理标志为品牌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使用地理标志后,纳溪特早茶种植面积增加到21万亩,产量突破2万吨,其“早”“鲜”的特质深受全国经销商和消费者喜爱,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茶叶每亩总产值由之前5000元提升到现在每亩超过7000元,茶农收入进一步提高。

截至目前,泸州已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地理标志商标1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其中,纳溪特早茶品牌价值45.22亿元,是泸州区域品牌价值最高的。

品牌不仅“站得稳”,还得“走出去”“叫得响”。

香辣牛肉豆豉是泸州市毕阿婆食品有限公司“麻辣系列”拳头产品,由毕阿婆创始人龚艳传自四代的家族秘方及工艺制备而成。“2021年,毕阿婆成功申请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这块‘招牌’,参加各种食品展览会的机会也多了,以会为窗口,有更多机会面向消费者。”泸州市毕阿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艳向记者透露,接下来将推动企业走出去,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发展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阿婆香辣牛肉豆豉

为让品牌效应持续释放,泸州借助酒业博览会、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等国际会议活动契机,举办美食节、美食品鉴会、美食比赛等活动,提高品牌曝光度和认知度。

行走泸州,从小而精的食品作坊到大而全的现代化工厂,从市、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中华老字号品牌,泸州食品产业展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特色不仅是传统味道和技艺的展现,更是品质提升、品牌加持下焕发出的新活力。

打开泸州地图,食品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构造出食品产业发展新局面。

——纳溪区聚焦精制茶领域,立足“特早、有机”独特魅力,成功打造中国特早茶之乡;

——龙马潭依托自贸区等平台优势,正加速构建百亿级食品饮料示范园;

——合江县规划以调味品、预制食品、软饮料、保健食品为主导,全力推进泸永江现代农业生态创新示范园区和合江县食品产业园区建设,绘制大食品产业新蓝图;

——古蔺县以粮油加工、特色肉制品加工为基石,精心打造食品产业集中加工区;

——泸县、叙永县在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竹笋制品等领域深耕细作,展现出较强的区域竞争力。

据了解,立足国省战略部署和自身资源禀赋,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泸州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白酒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聚焦“三品战略”下功夫,努力把品质做得更优、品牌做得更强、品位做得更高,力争到2027年全市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探索泸州之味,品鉴泸州之韵。舌尖上的泸州,愈加有滋有味;不一样的泸州,值得你来品味!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露萍 庞玉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