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9月27日讯 如果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图景中出现一座雪山,将会是怎样的场景?在全国千万级人口城市中,唯有成都,凭借热辣滚烫的城市风味和皎洁无瑕的唯美雪山,在网上频频“出圈”。“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注解。
正如岁月静好背后总有负重前行,城市的诗意离不开劳动者的躬耕与坚守。有这么一群人,不畏艰险、昼夜不息,默默无闻为西岭雪山的安全与美丽步履不停。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万家灯火始于平凡。
西岭雪山的开发与保护,是一项异常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百年前,徐霞客至此一游后曾留下“平湖出险川,地上九重天”的慨叹——景区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64米,积雪期积雪厚度达60厘米以上,为成都第一峰;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地形地貌复杂;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0%,植物资源8600余种,被纳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
对于西岭雪山守护者而言,如何在保护自然生态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之间把握尺度,着实是一个巨大挑战。
从景区开发和维护难度来看,西岭雪山索道全长共8300米,观景索道落差达1000米,曾是亚洲落差最大的索道。索道的托、压索轮的磨损检查和更换是专业度极强的工作,加上严寒气候的影响,任何谬误都可能付出生命代价,任务艰巨可想而知。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精准操刀,更是对索道组责任心和意志力的极致考验。为此,景区精心制定维护计划,索道组成立检修、巡查、养护三个专班小组,他们以晨曦为伴,每日四点便踏上空中巡检之路,历经检查、调试、试运、除冰、擦洗等工序,确保每一颗螺丝拧紧到位,每一条钢绳调整居中,力求每一毫厘畅通无阻。而当万籁俱寂之时,养护组化身夜的守护者,对支撑结构、钢绳、车厢和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位全面巡检,从细微的磨损到潜在的安全隐患,无一遗漏。来来回回、日复一日,他们行走在云端,用脚步丈量云间的温度,每一个枯燥而繁琐的动作都是为了确保感受西岭之美的千家万户安全着陆。
雪是西岭雪山的灵魂,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就在于打造好雪这一核心旅游吸引物。但单纯依靠自然降雪对场景营造贡献有限,要想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人工造雪必不可少。
然而,西岭雪山景区核心面积达25万平方米,与室内雪场不同,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变化莫测,要想在这样的条件下保持雪景不融、雪道不化,难度不言而喻。此外,造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机压雪道,最怕的就是天然雪量大,降雪迅速凝结成冰,将直接影响雪场滑道的安全性和平整度。只有抢抓低气温、低湿度的窗口期不间断补雪,才能保证不停运。因此,控制雪量难题成了项目面临的首要任务。
为此,造雪组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每当智能监测系统大屏幕上的数字闪烁,显示出最适宜造雪的气候条件时,全员迅速集结,身着厚重的防寒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争分夺秒、轮转不息地操作造雪炮、造雪枪。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一团团细密的水雾,这些水雾在空中迅速凝结,化作一片片轻盈的雪花。压雪队紧随其后,他们手持压雪板,沿着雪道缓步前行,原本松软的雪地逐渐被压实,形成了一条条细长而平整的雪脊。雪花蓬松干燥,才能保证最佳的滑行体验。造雪组和压雪队轮番上阵、默契配合,能很好地调控雪道干雪比例,既节能减排,又实现了造雪效率的最大化。
在20余年的运营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全体西岭人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有今天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旅游地的美姿态各异,但好的景区总是特点相似。一个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游客发自内心的认同,有赖于不为人知处细节的打磨。
2020年,西岭雪山景区成立西西党员服务队,将西岭雪山景区全境划分为11个管理网格,实行个人负责制,把游客服务、后勤保障、生态环境检测纳入考评范围,实现景区服务能力和自然生态保护深度绑定。于是,一场茫茫天地间的红色旗帜接力徐徐开启——
雪季,党员服务队每日都要在30公里长的深雪中徒步穿行,沿途检查管道、水源地、电路情况,确保景区供给。又比如,为构建清洁的雪山生态循环圈,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悬崖壁间的垃圾只能腰挂绳索合力完成清运;为守护交通和游客安全,道路和屋顶上的积冰只能肩扛盐袋、沙袋一锹锹细心除尽……
常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是人,因为纵然青山多妩媚,总不如人情炙热。红色精神何以闪耀其红?它红在战火纷飞年代不畏牺牲甘于以热血换新天,也红在和平年代勇担重任倾力奉献的家国情怀。一日之坚守或可视为心血来潮,一群人之坚守或显固执之态,但数十载春秋,日复一日的坚守,无疑源自内心共同的崇高理想与不懈追求。这听起来很宏大,实现之径却质朴无华,仅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勉不辍,将分内之事做到极致。红色精神从来不是口中呐喊般轻易,凡事在局外摇旗,总是无益,俯首躬耕入局,方能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西岭雪山的开发,从来就不是想要改造或攫取,而是希望依托生态本底优势,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发展可持续的绿色旅游,辐射和促进周边区域繁荣,反哺雪山的环保之基,让冰上的雪意莹莹真正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万千气象。
西岭雪山—花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是由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这背后,是省委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和成都建设“三城三都”,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的坚定决心。
2016年,成都文旅集团启动景区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在生态系统修复、基础设施提升、冰雪产品供给、服务体系完善、品牌声量扩大等方面持续发力,经多年苦心经营,西岭雪山境内数十条消失数十年的瀑布重现,大熊猫、雪豹、羚羊不时出没;雪山、大熊猫、杜甫文化等元素已汇聚成独具特色的“诗意西岭”IP库,不断形成文化传播上的突破口;冰雪运动氛围拉满,“时尚+康养+野奢+研学”主题项目与四季消费场景相结合,推动滑雪运动从单一的体验游向多元冰雪娱乐休闲消费转变;自然与人文融合,冰雪经济与城市共生共荣,实现西岭雪山保护开发与城市发展协调的共赢。
不同于其他行业,文旅业是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如何保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是文旅人时刻萦绕于心的课题。这就需要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标杆项目来承载,推动冰雪文化有形式、有内涵、有呈现,让冰雪文化为更多人看见、体验、思考、传承。
立锦城之巅,眺万家灯火阑珊处;赏西岭之雪,观千山银装素裹时。期待每一个“你”前来赴约。
(供稿单位:成都文旅集团 作者:钟乔西 黄延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