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枭雄倍出的北洋王朝,是中国近代浓墨重彩的一段历史,袁士凯、黎元洪,直系冯国璋、曹锟,徐士昌、段祺瑞这些大家耳熟能熟的名人,都出自这个时候,但最让后世争议的还是一代东北王——张作霖。
这位自称出自“绿林学校”的一代枭雄,出身贫寒,过早的谋生经历,让他身上总有一股江湖习气,也曾因将“墨”写成“黑”而让人诟病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仅用“寸土不让”四个字就机智地化解这场尴尬,赢得满堂喝彩,使之变成为了著名的“张作霖手黑”事件,作为张学良的父亲,后世对其生平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究其原因是他与日本之间的那些恩怨纠葛。
一.因投日而崛起
甲午战争之后的中国东北区域,破败、无序,百姓流离失所,当时的清政府,也看到东北混乱局面,决意出手整顿,正是在这个机缘下,张作霖开始了他的仕途人生。
出身的微寒,让草根张作霖意识到必须依附国外的力量,才能扩充自己的实力,这个也是当时国内政坛上,一种默认的潜规则,各方的政治势力,都在积极寻找可依托的外国势力的支持。
1904年的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险些被日本以俄国间谍的罪名处死,幸运地是他被当时的日军陆军参谋田中义看中,而张作霖也表现出了极强的亲日态度,经过会谈,双方一拍即合,从此拉开了他与日本之间权权交易的序幕。
1912年,时任中路巡防营统领的张作霖,因镇压辛亥革命有功,被提升到24镇统制,后又被提升至中将衔,任陆军27师师长,四年之后,即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已是北洋系里干将的张作霖趁机赶走袁世凯的奉天将军段芝贵,将奉天将及省长两职重要职权,牢握手中,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地盘不断扩大,渐渐成为与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相比肩一股势力。
同年,日本寺内正毅组阁,为了使日本在满蒙可以更畅行无阻,寺内主张利用他张作霖对权势的贪婪及在满洲的特殊地位,将其变成日本在满蒙一颗好棋子,1917年,在日本进一步的扶持下,张作霜终于独霸了东北三省。
此时的张作霖与日本之间的关系,犹如热恋期的情侣,密不可分。
二、利益转化下的分歧
日本人利用张作霖不断扩大在华利益,张作霖也在日本的扶持下,势力达到了顶峰,特别想要入侵关内,1922年的直奉战争,以失败告终,此张作霖在沈阳只剩 1 万多人,萌生放弃东北的想法,日本一边偷偷出兵帮忙,派了 1 万人守沈阳,一边劝告张作霖要固守东北,但不死心的张作霖,却在1924年再一次发动直奉战争,最终以奉胜直败收场。
张作霖这不太听话的行为,间接导致了与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为达到永久割据东北的目的,日本外务省开始策划扶植奉系文治派头领、奉天省长王永江代替张作霖,虽后来以张作霖道歉并将东北矿产、土地、路权等等利益作为抵押才暂时平息了日本的怒火,不过彼时的日本已对张作霖渐生不满,日本参谋部中国部的部长松井石根曾在背地里说他:“这家伙可难缠了,一直都不听话。”
另一方面,已完全掌控东北的张作霖也不再甘心让日本任意摆布,1927年日本逼迫他签订五条铁路密约时,张作霖只在上面批一个“阅”应付。
为了对抗日本掌控的港口及南满铁路,张作霖命人修建了一条并不多与南满铁路平行的新铁路线,这一点举动彻底惹恼日本,在随后展开的“东方会议”上,日本要求他立即停止修建这条铁路。不想与日本直接翻脸的张作霖,暗暗鼓动当地民众,在长春搞反日活动,以此分散日本对铁路修建的干预。
为了打掉日本十年内让东北以日本人为多数居民为主的算盘,张作霖在日军驻军营地安排了人数多于日军的兵力,将山东人移民到东北以盖过日本侨民的人数,并私下阻止中国居民把房子租给日本人。
张作霖的阳奉阴违,让日本十分头疼,为早日实现占领中国的目的,日本开始对张作霖施压,派出公使芳泽与张作霖谈判,芳泽借口13个日本侨民之死威胁张作霖,不曾想直接惹恼张作霖,张作霖当众怒摔旱烟袋,怒骂芳泽。
虽然张作霖与日本一直是利益交换,但日本想要霸占中国的想法,已然触及到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线,多次被耍,日本终于怒了,开始策划除去张作霖,随后便发生了皇姑屯事件。
三、命丧皇姑屯
6月3日,张作霖回沈阳的专车启行,虽然此前他已多次变更行程,但日本还是精准地掌握了他所乘坐的专列,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及他在第几节车厢,甚至连张作霖中途变换车厢的位置,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在如此精准的情报下,日本在皇姑屯为张作霖布下了一个插翅难逃的“死亡之阵”。
6月4日凌晨5时30分,张作霖的专列在途经三洞桥时,轰然一声巨响,桥板塌下,刚好压在离张作霖最近的第三、四、五节车厢上,爆炸加上侨板的重压,张作霖重伤,虽未当场丧命,却还是在下午因抢救无效死亡。
结语
对张作霖的评价各界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骂他是卖国求荣,也有人认为他是迫于形势,内心还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野心家。
真实的张作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这个恐怕已无法得出标准的答案,英国的学者加文·麦柯马克在《张作霖在东北》这本书对张作霖给出的评价是:“张作霖比纯粹的傀儡多点东西,但又比民族主义者少点东西”。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