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日第一儒将,中国远征军总指挥,曾力挫日军30万精锐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的民族英雄,他们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的稳坐中军帐,有的冲锋陷阵,为中国最终赢得民族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说到抗日名将,你脑海中会闪现出哪个英雄呢?张自忠、杜聿明、孙立人,还是另有其人?
今天我们说的这位抗日名将,名气可能不是很响亮,甚至不被后人铭记,但是,在抗日战场上,他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他就是号称抗日第一儒将的罗卓英。
说起罗卓英,如果你不是很熟悉的话,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淞沪会战你应该不会陌生吧?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1925年罗卓英正式投身军界,开启了戎马生涯,先后转战于抗日各大战区。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罗卓英首当其冲,日本集结了30多万精锐,中国则调遣了80多万精兵,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了铁血厮杀。在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当属罗店争夺战,镇守罗店的即为罗卓英的第18军,硬是以血肉之躯,将日军的猛烈进攻挡了回去,其惨烈程度,连日军都称为“血肉磨坊”。
在抗战史上,中国远征军的意义非常重要,为了配合美英的太平洋作战,蒋介石派出几十万军队,远征印度缅甸,打出了国威。而远征军的总指挥,就是罗卓英。
有人曾统计过,在八年抗战时期,以十项重要指标为依据,即集团军总司令、副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大型会战总指挥、副总指挥、单位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殉国将领、授衔上将、青天白日勋章,这十项指标累计来计算,罗卓英以21次排名第一,接下来是孙连仲的19次,薛岳等4人的14次,陈诚、王陵基的13次……
在罗卓英的帐下,有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郑洞国、廖耀湘、宋希濂等名将,能带领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将出征,足见罗卓英的威望之高。
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多随之迁往台湾,乡居屏东县。历史不会忘记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刻,这位从客家乡村走出的第一儒将,率领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