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无故袭击沈阳,武力侵占东北,发动了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变,震惊中外。

而后,由于蒋介石政府所奉行的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所率的东北军无奈撤离东北三省,导致了东北三省这片广袤的领土最终被拱手让人。

可谁知,九一八事变过后,日本人得寸进尺,并不满足于已经到手的东北三省 ,转而把垂涎的目光又看向了上海,叫嚣三天时间就可以拿下上海。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他们将要面对的可不是张学良,而是另一个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蔡廷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廷锴,字贤初,1892年出生于广东罗定,毕业于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他从小就崇拜《三国演义》里的赵子龙,誓要成为赵子龙那般杀敌报国的大英雄。

后来,蔡廷锴从军校毕业以后入伍参军,屡立战功,晋升成了国民党十九军军长,并奉命驻守上海。

得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正秘密筹备预备发动对上海的战争的时候,蔡廷锴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应对的策略,誓要与日军决一死战。

但没过多久,消息传到了南京政府汪精卫的耳朵里。

这让汪精卫非常头疼,东北沦陷的时候,他跟孙科同仇敌忾,一起非常生气地指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终于把蒋介石搞下了台。

可现在看到日本人居然又盯上了上海,汪精卫顿时感觉非常头疼,孙科则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他现在才明白了日本人到底有多难搞,先不提打不打得过,最关键的是,打仗是要钱的。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哪里打的是仗啊!那是钱啊!

于是他很快下定了决心,不能打,日本人承诺,只要守军撤出上海,他们就不打了,那就干脆让守军先撤出上海再说。

但三份紧急电报发过去,全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回应。

于是汪精卫无奈,看出蔡廷锴是铁了心要跟他对着干,只好先后派出了何应钦和张静江二人,让他们亲赴上海,去跟蔡廷锴面对面痛陈利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到了上海以后,找到蔡廷锴,苦口婆心地对他劝说:国民党政府也不是怕了日本人,只是现在国力虚弱,消灭共产党才是头等大事,其他事,皆可暂且缓一缓。

何应钦的话把蔡廷锴气得吹胡子瞪眼,怒而反驳:他不是张学良,如果日本人敢打上海,他会用大炮狠狠地叫他们明白中国人的厉害!

何应钦见自己的话不管用,只好暂且退下,让派来的另一个元老张静江出马。

张静江身为蒋介石的“老师”,号称“张国老”,在国民党内部威望很高,他本以为蔡廷锴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多少卖自己一点面子,但蔡廷锴听他还是老一套说辞,依旧冷着脸。

他告诉张静江,他既然是奉命驻守上海,面对日本人的进攻,率军抵抗那就是职责所在,没有把自己国家的土地拱手让人的道理。

见蔡廷锴如此油盐不进,张静江气得脸色十分难看,感觉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汪精卫见这个办法没有用,便想了想,换了个策略。

他干脆告诉蔡廷锴,华北战事吃紧,决定调他的十九军过去支援,他们不就是想抗战吗?换个地方让他们抗战不就得了。

得到这个消息,十九师这才不得不着手进行撤退。

但谁能想到,就在这时,日本人打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日本人给汪精卫的承诺只是缓兵之计,他们压根儿没打算过要放弃上海,只等一切准备就绪就要发起进攻。

可能他们也没想过汪精卫真的会信了,毕竟只要他们再稍微耐心等待几天,就可以像拿下东北三省一样,兵不血刃地拿下上海了。

十九军本来就厉兵秣马,心里一堆火气,看到日本人枪声打响,顿时毫不客气地给予了反击,炮声轰隆隆响起,战场一片喊杀声。

日本人虽然气势汹汹地袭来非常吓人,但得到的战果却显然不让他们满意,他们叫嚣着三天拿下上海,但战火爆发以后,战况便很快陷入了胶着,持续了一个星期,他们也并没有前进多少。

对他们来说这或许是侵华战争爆发以来少有的硬仗,毕竟他们这次的对手可不是张学良,而是蔡廷锴。

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日本人军队的高级指挥部非常恼火,甚至决定临阵换将,让一个名叫植田谦吉的中将带了一万日军过来驰援上海。

植田谦吉到达上海以后,接过了指挥权,然后煞有介事地召开了一个记者发布会。

他在记者发布会上很认真地劝说蔡廷锴所率领的十九路军,告诫他们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若倒戈卸甲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但蔡廷锴听到这个消息,思考了一下给了他一个回复:给我十分钟时间考虑一下

植田谦吉听到这个消息也愣了,他大概也没有指望这个发布会真的有用,召开记者发布会更大的作用应该只是鼓舞士气,毕竟如果靠劝降真的有用,那植田谦吉也不至于被调到这里来接替战场了。

但想到如果蔡廷锴真的过来率部投降了的话,那会是多大一笔功劳,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何时居然成长到了这个,让他自己都感到恐怖的境界?

于是他满怀期待地在原地等待蔡廷锴的消息。

但十分钟之后,他没有等到蔡廷锴的消息,正值疑惑之际,突然一时间炮如雨下,轰隆隆地炮声就在他的身边炸开,众人一时间被轰炸得灰头土脸。

植田谦吉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十分钟不是蔡廷锴留给自己的考虑时间,而是让炮兵瞄准这里需要的准备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在场众人伤亡惨重,植田谦吉这个指挥官自己也差点被炸死。

蔡廷锴深知,面对嚣张跋扈的日寇,自己率领的中国军队,不管是武器装备,兵员素质,乃至辎重补给都远远落后,因此面对日本人的飞机坦克,蔡廷锴明白自己等人不可能在正面战胜他们。

只能玩阴的。

一次,日本人的战线在不断推进,部队抵挡不住连连后退。

蔡廷锴突然下令,命令部队这次挖战壕必须挖得比以往要更深一点。

底下的将士们很不理解将军的意图,但出于服从命令,还是纷纷照做。

然后,蔡廷锴又命令下面连夜制作了五百个小板凳,命令士兵们躲在战壕里的时候踩在小板凳上作战。

终于,日本人又一次发动了进攻,见日本人已经逐渐靠近,蔡廷锴于是带着士兵们紧急后退到第二道防线。

但却命令必须带上小凳子一起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日本军队翻越战壕追了过来,已经躲到第二道防线的战士们突然发起猛烈的反击,炮火连天,耳边到处都是炮弹落下来的轰鸣,日本人只好赶紧跳到战壕底下躲避。

结果一个个跳进来才发现,咦?这里怎么这么深?这里的指挥官是不是傻子?有没有上过学?战壕修得这么深根本看不到外面好吗?

原来蔡廷锴早就发现了日本人身材矮小的缺点,战壕修得稍微深一点就会让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看到外面的情况,一个个成了睁了眼的瞎子。

于是蔡廷锴赶紧招呼着士兵奋起反击,一个个手榴弹朝被敌军占领的阵地扔过去,瞬间让陷入阵地的敌军死伤惨重。

后续冲上阵地的日军看到炮火猛烈,赶紧跳到战壕里躲避。

但看到战壕里堆积如山的战友尸体,瞬间大呼上当。

待到涌上来的敌军被杀伤得差不多的时候,蔡廷锴又赶紧招呼着众人,带着小板凳冲了上去,重新夺回了阵地。

有没有觉得这一幕很熟悉,记得年纪小的时候在《三毛从军记》看到过类似的一幕,万万没想到这一情节居然是据事实改编。

蔡将军经典到被载入影史的战例其实不止这一例。

一次,蔡廷锴率领着众人从前线赶回司令部的路上,突然脚下一滑,摔了一跤。

警卫员一看,原来是地上散落着一些黄豆,才让蔡廷锴不小心踩到一阵打滑。

蔡廷锴本来愁眉紧锁,日军的攻势步步紧逼,他们马上就不得不跟日本人打巷战了,本来正在头疼,现在看到这些黄豆,却突然灵光一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顾不上屁股摔得疼痛,连忙对警卫员说:去多搞一点黄豆过来,越多越好。

于是第二天,警卫员带来几十吨黄豆堆在了司令部。

蔡廷锴下了命令,命令手下众人赶紧把这些黄豆撒在日本人进城的必经之路上

后来,日本人冲进了街道,但他们一进来,当他们的硬底皮鞋踩在了圆滚滚的黄豆上,一个个瞬间脚底打滑,摔得人仰马翻。

然后埋伏在街道两边的战士们瞬间发起攻击,把日军杀得溃不成军。

这个滑稽好笑的名场面曾经出现在过很多有名的抗日题材里面,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数潘长江老师的《举起手来》,在此之前恐怕谁也想不到这居然也是真实存在的案例。

蔡廷锴将军凭借着过人的谋略和智慧,带着十九路军各路勇敢的将士屡次挫败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日本人计划三天拿下上海,但蔡廷锴将军硬是顶着飞机坦克和军舰的狂轰滥炸,以总计不过四万余人的兵力,面对日军六七万人,抵抗了整整三十三天,迫使日军四度易帅,死伤万余人,最终也没有攻下上海,跟国民政府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

十九军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让全中国人民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可蔡廷锴将军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国民党内部居然还有人在扯他们的后腿。

战争还在持续的过程中,蒋中正明知前线告急,居然还在内部克扣十九军的军饷

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现象居然严重到这样可怕的程度,让蔡廷锴不禁为之寒心。

后来,日本消停了片刻,蒋介石也就指示蔡廷锴入闽剿共。

他大概是看出来了蔡廷锴不怎么听他的话,边想着让蔡廷锴率部跟当时的红军彼此消耗实力,他好坐拥渔翁之利。

老蒋总是喜欢打这样的如意算盘,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他也总合计着有事儿让地方军先上,保全他的中央军的同时,借日本人消耗其他对手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蔡廷锴执行了这个命令。

渐渐地,他发现,明明现在中国的情况可谓是群狼环伺,日本人还如同饿狼一般紧紧盯着中国这块肥肉,想要再多咬下一块肉来。

但蒋介石却还执着于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厮杀,这样下去,恐怕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日本人来渔翁得利。

于是蔡廷锴渐渐地产生了厌战的情绪,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不爽蒋介石积极内战,消极外战的态度,于是干脆跟红军停战,签订了《反日反蒋停战协定》,从此走上了反蒋抗日的道路。

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积极抗日,并发布了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通缉令,以告诫世人,应当唾弃蒋介石那种将屠刀对内的行为,一切重心当在抗日救国。

可惜的是,新政府仅仅存在了两个月就覆灭了。

但这也不能影响蔡廷锴的抗日热情,他选择了去往国外读书,他在国外向同胞们揭露日本人的丑恶嘴脸,积极宣传抗日救国,赢得了无数海外华侨和外国友人的尊敬。

1953年,蔡廷锴回到香港,为了继续抗日反蒋,他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一起,集资创立了《大众报》,广受民众欢迎,销售量极大。

到了抗战末期,蔡廷锴已经逐渐成了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蔡廷锴当选成为了人民政府的副主席,最终投入了党的怀抱。

蔡廷锴一生立志成为赵子龙那般杀敌报国舍生取义的英雄,而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一生都在为了抗日救国运动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淞沪战场上更是狠狠挫灭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让他们知道了中国人的厉害。

无需谁的肯定,他已经无愧于一代真正的抗日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