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国与印度曾因领土争端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国人几乎鲜有提及,反而印度人民对此耿耿于怀,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还是因为这场战争对于印度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一仗打折了印度的脊梁骨,导致印度人到现在都无法释怀。这场战争究竟打成什么样子,能对印度影响这么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故事。
反击战示意图
战争背景
首先说明一点,这场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是有复杂的历史原因的。中印边界线全长总共有1710公里,习惯上分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段分界线。这三大段分界线长度不一,但都十分重要,自古以来都没有被正式划分过,但是根据双方古代历史管辖的说法,他们自己形成了一条传统的习惯性边界线,这条边界线东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部,中部是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则是喀喇昆仑山脉。
这条传统的边界线在古代就一直被双方承认,而那时中国和印度的关系还很融洽,尤其是唐朝时期,玄奘法师曾前往印度求取经文,回国后将佛教带到了中国,让当时的国人感受到了佛教的真谛。但是18世纪英国开始统治印度,在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而东印度公司正想欺负当时的清朝,他们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的西南边境和西北地区。英国发现了中国和印度从来没有划定过边境线,他们就自己划定了边境线,这条边境线就是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英国开始大肆侵略和控制西藏、新疆地区的人民,企图将西藏独立出去。这为以后中国和印度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战后统计
二战结束后,全世界掀起了殖民地独立的高潮,印度也不例外,一直要求独立。英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早已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不得已同意了印度的独立。但是英国在临走时,给印度留下了两道容易出现争端的难题:一个是克什米尔地区,原来,英国为了解决印度国内的宗教问题,把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称为巴基斯坦,把信奉印度教的地区称为印度,这看起来是个人畜无害的操作,但实际上却是英国人留下的最大祸根。英国为了让两个国家避免冲突,设置了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就是克什米尔,这个地区的归属问题在当时英国印巴分治时没有得到解决,这样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经常因为这个地区发生武装冲突,经常导致双方武装人员伤亡。另一个难题就是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问题。
1947年,印度在获得独立之后,急于解决边界问题,他们不仅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划分的边界线,他还要侵占中国所管辖的地区。当时中国政府忙于解放战争,无暇顾及印度的边界问题,直到1951年2月,印度政府称新中国忙于朝鲜战事,无暇顾及之时,派百余名的兵力越过了西山江等各种河流,侵占了门隅首府,达旺在当时属于西藏政府管辖,印度政府强迫西藏政府搬离了此地,印度政府开始强行管理这片土地。10月,印度军队在军方飞机的配合下,侵占了西藏的小部分乡村地区,在这些地方强行建立了军营等各种军方场所,到了1953年印度更是侵占了西藏地区的部分城市,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在1954年划定了麦克马洪线为已确定的边界,印度方面第一次将侵占的中国领土的合法化,固有化。
俘虏
印度一直在蚕食、侵占中国的领土,我方出于传统的友谊,并未直接采取武力措施,而是通过外交的形式向印方提出抗议和警告的活动。新生的中国政府一直秉持和平谈判解决有争议的边界方针,1951年到1958年的这段时间之内,中印边境还是比较和平的。
时间来到了1959年3月,西藏独立势力被新生的中国政府连根拔起,这次反叛的成功有力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妄图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印度幻想的“缓冲国”已经完全破灭了。印度当局一直对西藏地区的藏独势力采取明面或者暗地里支持的态度,让新生的中国政府对印度的好感度急剧下降,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印度政府蓄意制造边境的紧张局势,让两国的曾经的友谊不复存在。
3月22日,西藏独立势力发动的叛乱在拉萨被我国人民政府平息,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印度总理尼赫鲁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提到了大片的领土要求。印度要求了大部分的中国领土全部划归印度,还信口雌黄地说中国侵占了印度的领土。
这样的操作我们中国政府自然是严厉回绝,印度政府在看到这种情况后,也就不再装好人,立刻使用武力改变已经形成的边界情况,开始不断制造武装冲突和流血事件。印军飞机多次侵犯我国的领空,在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时间之内,入侵次数达到了20多次,并且在1962年9月17日到19日的时候,印度军队多次向我们的军队哨岗疯狂挑衅,用刺刀等冷兵器强迫让我们的执勤战士后退。20日,印度军队开枪,射杀了我军一人,造成了流血事件。
军队
对印自卫反击战
针对印度军队的挑衅行动,我国一直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的。周总理当时在得到尼赫鲁的来信之后,很快就给他回了信,信中周恩来总理提到希望两国军队可以同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多公里,这样可以先脱离武装接触,然后慢慢谈判。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一直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问题,双方除了一些口头支票之外,没有达成任何可以和平解决战争的协议。之后周恩来总理在离开新德里时,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会议上他强调边界问题一直有六个共同点存在,这六个共同点可以让我们两个国家避免战争,但印方仍拒绝了此次建议。
为了避免局势进一步的恶化,从1960年8月到10月的这段时间之内,中国曾经反复建议希望印度政府可以重新讨论中印的边界问题,但印度政府仍坚持他们自己的主张,这样让两国的关系已经彻底降到了冰点,和平谈判解决战争的问题已经不可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政府也只好积极备战。遵照上级的指示,中国西藏附近的边防部队立刻进入了战斗准备状态。中国政府安排了前进指挥部,和大量的有关人员进行周密的备战工作。
印度军队在看到中国政府多次希望和平解决后,认为中国其实是外强中干,于是印度军队飘了,声称必须要用武力解决战争,于是在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军队,准备随时进行入侵。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战争爆发了。
中国军队立刻遵照上级的指示,对印度展开了有力的反击。在东段的边境区域,边防部队针对印度军队的部署后,发动了收复失地的战役,攻占了卡龙等军事重地,紧接着分兵向南出发,在25日攻占了印度军队的后方基地达旺。边防部队转战了1000多公里,拔除了37个印度军队的据点。
进军
印度军队如此不堪一击,我军在一开始也是没有想到的。但是我军仍希望能够让印度政府回心转意,在28日,我军停止攻击,希望能够停止冲突,重新谈判,但是印度此时已经接近疯狂,在26日,印度开始动员全国,宣布印度进入了紧急状态,尼赫鲁已经做好了一直与中国作战的准备。印度开始大肆制造排华舆论,迫害印度当地的中国人,同时全国各地举行战争动员活动,扩充了近一倍的军队。
平静了十几天之后,印度军队再次卷土重来,中国政府看到这种情况后决定再给印度军队一点颜色看看,下令军队继续实施反击。印度军队大多是殖民地军队,在战术和战略甚至单兵的素质方面,印度军队无法与我国军队相提并论,战争开始后,印度军队一直在丢盔卸甲,我军一直乘胜追击,到了11月20日时,我军已经把入侵公洛地区的所有印度军队赶了出去,同时印度军队的军事补给线也已经被完全切断,士兵在食物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出现大面积士气低落,中国军队抓住了有利战机,即可发动了歼灭印度军队的战役。
在短短八个小时之内,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军队就被扫灭干净,这支军队当年在二战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在解放军的眼中则是不堪一击,印度此时已经深陷重围, 而后中国军队深入印度腹地,先遣部队已经到了新德里的外围50公里处。
印军
我国秉持大国原则,在11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单方面停火,主动向后撤退。中国军队归还了大量印度军队的物资和武器弹药,并且释放了3900多名俘虏,中国政府这一做法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何为大国风范。
在这场战役中,仍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战士,例如工兵战士罗光燮,他在排长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奋勇向前去雷区排雷,在排雷的过程中,他的左腿和右臂被接连炸断,生命也危在旦夕,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排雷工具,部队仍然无法前进,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决然的用自己的身体触碰了地雷,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自己却壮烈牺牲。
战争结果
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就是中国政府获得了胜利,提升了国际地位,印度军队此次则是惨败告终。那么这场战役对于印度的打击到底有多大呢?
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可以讲讲尼赫鲁。尼赫鲁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也确实雄心勃勃,他统治下的印度已达到了史上最高的水平。他积极参加国际事务,朝鲜战争期间,印度就担任了调停者这一角色,在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击败了巴基斯坦,这让他在国内有着极高的声望。尼赫鲁希望用自己的威望来打破甘地留下的家庭经济,完成印度的工业化。印度是和平独立的,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其社会形势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要想实现工业化,就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征收土地建设工厂。
尼赫鲁
在改革的开始,尼赫鲁的进展也还算顺利,他纠正了税收,削弱了地方政府的权利,加强了中央的权利,几乎就要全面实现工业化。但是尼赫鲁的野心也是很大的,他希望可以吞并西藏来得到领土的扩张,让他可以在印度的声望达到顶峰。可是中国军队给他好好上了一课,尼赫鲁遭遇了其政治生涯唯一的一次失败,同时也是最致命的失败,这场战争结束后,印度国内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印度人民一直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可结果却是差点亡国,尼赫鲁在一片骂声中下了台,在1964年带着伤心的情绪离开了人世。同时伴随着尼赫鲁的下台,他的改革成果也随之消失,保守势力卷土重来,印度即将完成的工业化随之停止。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打击是巨大的,无法实现工业化就意味着无法生产大量军工物资,军队则无法得到提升。
对印自卫反击战我国军队打退了印度军队的进攻,有效地保卫了我国的领土完整,沉重打击了尼赫鲁妄图独立和吞并西藏的野心,中国军队的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威望,这场战争也让其他国家看到,我国对于领土的寸土不让的决心和意志。对于中印战争,各位看官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