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9月27日,在长宁区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上,上演了“反转”一幕,这种转变让现场的周家桥街道居民们心里都暖暖的。

几个月以来,这起一户居民起诉50多家住户及物业公司的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一直是居民们的烦心事,影响着邻里和谐。

“一楼住户的雨棚被楼上掉落的花瓶砸坏,却无法查明究竟是哪户人家所为。无奈之下,一楼住户将楼上可能涉及的51家住户、物业公司均诉至法院,要求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听来,案情并不复杂,可因为始终搞不清楚是谁在高空抛物,使得案件陷入两难境地。

在案件受理后,长宁区人民法院做了大量摸排走访和研判工作,指派专人与居委会、街道司法所对接,进一步了解小区基本情况、纠纷发生背景,对居民矛盾、居民诉求进行摸排。 此外 ,法官们还多次听取原告及部分被告的意见,向当事人阐明法律规定,希望多元化解纠纷。

巡回法庭庭审现场,最终,经过法官审理,由原告撤回起诉,原被告当庭达成和解。社区居民代表、小区业委会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等还共同签署了居民区文明公约。

日常生活中,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时有发生,具有范围广、伤害大、难追责的突出问题,是令人头疼的社区治理难题。

实际上,在收到案件后,针对被告人数众多且均是同一小区居民的特点,长宁区人民法院认为,实地走访、大力化解、共同防治的处理原则更适宜案件迅速解决。

“在居民家门口就高空抛物案件进行巡回审判,体现了民事司法领域对于高空抛物治理问题的积极回应。”长宁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飞表示,选取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件,充分发挥审判与基层社区的引导与规范功能,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真正提升人民法院服务区域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

长期以来,长宁区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并将原来的社区法官工作室升级为“彩虹桥”法治工作站,更好满足居民、各类就业群体和市场主体对法治的多元需求,进一步提升法院参与、促进社会治理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今后,长宁区人民法院将依托“彩虹桥”法治工作站,把巡回审判作为工作站的一项常态化职能,让法官们走进社区、园区、街区,根据基层矛盾纠纷特点和法治需求,及时提供司法赋能,以一个个典型案件的巡回审判,推动社区、园区、街区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优化。

活动现场,法官针对高空抛物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普法宣传,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稿/摄影:闫 漫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