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它是人民生存的首要条件,争夺土地就成为人们矛盾的开端。于是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土地公有制,有了土地制度的出现,农业自然成为首要的发展方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不可能全部去耕种,于是慢慢的就让人民去耕地纳税,由此产生的赋税制度。在夏商时期这些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又对人们的生活以及以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外出耕种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1、土地制度的产生在最初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当时人民生产能力低下,所产粮食少,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到了夏商时期,人民的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当时政治环境下形成的奴隶制,奴隶主拥有很大的权力,土地也不再属于人民,而属于国家的统治者,统治者再把土地分给奴隶主,由诸侯去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始社会下的人民

统治者把土地划分成井字形,然后百姓去耕种,中间的是公田,剩下的是私田,公田归国家所有,私田归自己所有,这就是井田制的产生。也因此国家或者部落之间争夺土地的战争时有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田制的产生

2、赋税制度出现
在炎帝黄帝时期,当时统称为部落,部落与部落直之经常会因为食物或者土地产生争夺,有些部落生存环境好点,那生存环境差的呢,就会去抢夺生存环境好的部落。最后炎帝黄帝部落击败其他部落,其他部落只能听命,于是就不定期地向战胜的部落缴纳粮食,钱财等,这也慢慢演变成后面的纳税。这时的主要赋税都来源于农业。农业的生产力越好,那么也会推动赋税的增加,国家的发展也会变好,随之赋税的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落间土地的争夺

具体措施
1、夏朝时期的税收在夏朝时期不叫纳税,叫纳贡。可谓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他是怎么纳贡的呢。当时的纳贡政策是:“民耕五十亩,贡五百亩” 也就是农民耕种收获粮食后应该缴纳十分之一的赋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姓开垦农田

当然粮食的产量也与自然灾害有密切的关系,是不可控的因素。若受自然因素影响,农民的收成不好,夏朝的统治者也会调整税收政策,他是以近几年收获的产量平均数作为农民纳税的一个标准,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定额的税收。

当然除了通过农业纳税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获得税收,那就是别的国家或者部落纳贡,定期给夏朝进贡金银珠宝,以及粮食,增加国家额外的税收收入。他们纳贡的有的是一些稀有水果,特产之类的,或者丝、棉、铜、牙、玉等之类,因此被称为常贡和临时贡品。古代人分三六九等,在不同的等级制度下,有的人天生衣食无忧,有的人只能依靠自己,但也有人完不成规定的生产,这时统治者就出现了以罚为征的措施。

此法令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完成生产,或者不努力工作的,均应该征收赋税和劳役,凡是居所附近没有土地,也不能从事劳动生产的,都需要缴纳一笔数目不等的银子,被称为劳役
劳役被分为劳役,兵役等等,就是国家有需要时,需要百姓无偿为国家服务,随叫随到。可能会被从事劳动,也可能会去参军,为国家出战,保家卫国,也就是服兵役。甚至贵族也需要服兵役。比如隋唐时期隋炀帝让修建大运河,大兴寺庙等等,百姓随时都需要去服劳役,那时谁家有壮劳力必须得为国家服务,随叫随到。若是不去得话,就采取强制措施,百姓根本没有选择得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兵监督百姓劳役

2、商朝时期的税收
商朝时期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也不断增加,人们的生产能力、生活技能也在提高。在当时是实行的井田制,就是把一块土地分给农民去耕种。其中呢又把它划分为公田和私田,不论产量怎样,只要是划定的公田生产出来后就归国家所有,私有的土地生产出来后就归农民自己所有。这就相当于缴纳的税收。当然除了土地的税收,国家其他的财政收入也就是来源于其他国家或者部落的上缴,被称为土贡。

《四方献令》中,伊尹奉商王之命,要求各诸侯定期或不定时地将本地特产贡纳给商,就是土贡制。商朝实行十一税。朱熹说:“六百三十亩,分成九份,每份七十亩,中间是公田,八户共同耕种,外面是私人,八户都有一份。也就是每个家庭都要承担八分之一的税收。此时要是家中人口众多的还可以互相帮助齐心完成生产,要是家中人口少的,可能一直忙于生产,尤其是家中无儿,只有女的,劳作的负担都在一个人身上。

所以古代都重男轻女,认为养儿能给家里帮忙,也能养老,而女儿迟早会是别人家的,再加上女性的力气普遍低于男性,在当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时代女性更加不受人们重视。其实商朝刚成立之初,吸取了夏朝灭亡的经验,严禁从事劳役。

但是随着商朝统治者的更替,在商纣王时期,这种制度显然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比夏朝更加繁重的劳役,百姓生活也苦不堪言,不只是劳役,还要服兵役。也因此加快了商朝灭亡的速度,但是这也使赋税制度不断完善,为后世提供了雏形。而战役,在一定意义上,为当时国家建设和边关安全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造成的结果
1、人民的生活夏商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从土地公有制到土地国有制,百姓的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哪怕对于复杂的气候也能够积极应对,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不会因为自然灾害的变动而失去生活能力。但是同时赋税下沉重的劳役,也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大大增加了人民的痛苦,有的甚至在劳役下丧失自己的生命,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夏朝采用的是平均值来确定赋税,也就是定额征税,那就是不管收成好坏农民所需缴纳的税收都是一致的,农民只需要凑够自己所需缴纳的税收就够了,剩下的就是维持自己的生活。

但是这样也不会激发农民生活的积极性,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物价等各方面都出现了变动,要是还按之前的制度,百姓要么越来越安逸满足,要么就没法维持发展,国家也会越来越无法维持发展。
商朝时期,在夏朝纳税的基础上实行的井田制,其实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为只要农民把国家的那块公田收入上交,其余私田的收入都归自己所有,那肯定就会努力种植,从而生产水平也就提高,产量上来了,农民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国家也可以不断向前迈进。
2、制度下的社会生活
夏商时期制度下实行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一定程度上让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后世打造了一个极好的雏形,在后期不断得到沿用和改进,越来越完善和健全。

夏商时期土地已经由私有制到公有制,土地不再掌握在农民手中,而是在统治者手中,农民要想耕种,就得向统治者纳税,但是当统治者不满足现在的土地时,就会与其他部落、国家发生土地争夺,来获得更多的土地,为自己扩大国土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争夺土地战争

同时也可以让农民去耕种,给自己增加财政收入。但是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流血牺牲,战争打到哪,百姓就会流离失所,甚至生存的地方都没有,一些奴隶主是越来越富有,但是百姓生活越来越艰难,贫富差距悬殊。农民为了生存就会去争土地,但是这就危害了奴隶主的利益,于是矛盾也随之产生。农民生活艰难,也就无法去购买自己的生活所需,手工业的发展也无法推进。当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家还不能及时做出更新和调整时,那就会出现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姓购置生活所需

总结

夏商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税收制度的先驱者,正是由于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这一转变,才使税收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促进国家经济来源的稳定,为其他方面的建设打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史记·夏本纪》
《尚书·禹贡》
《四方献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