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盛夏,沈阳军区迎来一位特殊的副司令员。当陈锡联司令员询问欢迎仪式准备情况时,下属却不以为然。"你知道他是谁吗?"陈锡联怒斥道,"他曾是北京军区司令员!"这位神秘的副司令员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到来又将为动荡的东北边境带来怎样的变革?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革命友谊,即将在沈阳上演怎样的精彩故事?杨勇,这个名字在军队里可不是盖的。别看他来沈阳当个副司令员,这哥们儿可是有来头的。

说起杨勇的履历,那叫一个牛啤。1930年就参军入伍,没多久就加入了共产党。这年头,能当上共产党员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杨勇不仅入了党,还在军队里混得风生水起,和杨得志、杨成武一起被称为"三杨"。啧啧,这名号听着就霸气。

杨勇在战场上可不是吃素的。五次大型战役,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日本鬼子听到他的名字都直打哆嗦。这哥们儿在战场上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冲锋陷阵从不怂。连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说到杨勇的战术,那可真是独树一帜。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抗美援朝,这位爷都是靠着过人的胆量和聪明的脑瓜子,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就这么个牛人,中央派他去沈阳当副司令员,那可不是随便安排的。这是周总理亲自拍板的。杨勇二话不说就去了,一点怨言都没有。在他心里,国家和人民永远排第一,个人利益?不存在的。陈锡联和杨勇,这俩可不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他们的交情,那是打出来的。

回到抗日战争时期,这俩人就在刘邓大军麾下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经历,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那时候,陈锡联还是杨勇的小弟呢。

有一次,陈锡联在战场上缴获了一辆小轿车。按理说,这可是个稀罕玩意儿,换了别人肯定自己留着享受。但陈锡联二话不说,直接把车送给了杨勇。这份情谊,可见一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等到1972年,两个曾经的热血青年已经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将军。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丝毫未减。

杨勇来沈阳之前,陈锡联就考虑到了一个问题:以前是上下级,现在成了平级同事,这关系会不会变味儿?但陈锡联压根儿就没把这当回事。他心里清楚,杨勇不是那种拿资历压人的主儿。再说了,都是为党工作,多个人多条计,不是更好吗?

杨勇听说陈锡联这么想,心里也是暖洋洋的。他跟陈锡联说过:"咱俩的友谊,从来不看官大官小。不管是你高我低,还是我高你低,咱们永远是好兄弟。"1972年,可不是个太平年。当时的国际形势,那叫一个复杂。

中苏关系闹得跟什么似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竟然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边境上的火药味儿,那叫一个浓。特别是在东北这块儿,那可是重中之重。

沈阳军区,就是守卫东北的大门。这个位置,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坐的。陈锡联和杨勇这两位老将,可以说是被派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北面有苏联虎视眈眈,南面还得提防蒋介石的海军搞事情。美国在背后支持国民党,那帮人整天想着反攻大陆。他们经常派飞机来侦察,搞得沿海地区人心惶惶。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陈锡联可是下了血本。他组建了三个高射炮群,专门负责空中反侦察任务。这一招,直接把国民党的美梦打碎了。

再说说苏联那边。1969年3月,苏联人不讲武德,直接闯进了我们的珍宝岛。他们还振振有词,说这是苏联的地盘。这下可把陈锡联给惹毛了。

陈锡联二话不说,直接组织自卫反击战。咱们的边防部队可不是吃素的,三次把苏联人打得落花流水。特别是第三次,陈锡联直接用炮火硬刚苏联的坦克。结果可想而知,苏联人灰溜溜地跑了。

就是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候,杨勇来到了沈阳军区。两位老将联手,为的就是守住这块国之重地。他们的到来,无疑给东北的军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