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街参考 · 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林默

1

请问,当下年轻群体里,流行i人还是e人,还是为i做e的社会人?

如果你在三个选项里选了任意一个,很抱歉,你在研究年轻人这事儿上,可能又慢了一步。

在姆们中年朋友还在呼哧带喘地苦学MBTI时,他们已经开始立起了新人设——“外人”。

插入一个必要的名词解释,外人指的是那些走到户外、不跟自然见外的一群人。看到这里,有些人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自动组成了露营、骑行、徒步、滑雪、飞盘等主阵营。

没错,这些都可以划分成外人,但不是全部。过去三年,户外项目火过一茬又一茬,户外爱好者的需求变了、心态也变了。在今天,户外的概念已经泛化到“出门就算”。

“外人”扩招的数据到底有多喜人?据说,小红书每3个人里面就有1个关注或发布过带有户外标签的笔记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为什么突然就想变成一个“外人”,家里躺着不香,非要受累下楼、乃至爬山涉水去远方?

因为人真的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倦怠社会》里,韩炳哲写过一个观点,功绩社会追求效率,人们从他者驱动变成自我驱动。看上去我们似乎拥有了更多,其实我们失去了最根本之物,即世界。

此刻,要是有人聪明地指出,“那就回到自然,找回世界呗”。

我就想说,人把城市和工业文明折腾成这样,花了上千年的时间,咋的,你说回去就回去了啊?该以啥样的姿势,和自然相处呢?

走出大自然的风险建立城市很艰难,重新建立人与户外的关系,也并不容易。

前两年最先觉醒的第一批“外人”,大家去户外必须设定一个特别户外的目标,一起露营、一起飞盘、一起滑雪……

如果挑选的活动没有透着浓浓的户外气息,就好像户外本身也被打了折扣。那个时候的户外,享受的更多是去自然的新鲜感,而不是当“外人”的归属感。

在这个过程里,户外运动变成了一种同义反复:总之干什么都要“一起”。但这种“重复”并非毫无意义。一个新趋势的形成和发展,都要经过好奇审视、趋之若鹜、祛魅失望、理性回归、重新探索,最终才能从一种少数人的“时髦”变成一种多数人的“日常”。

户外也不例外。在经历过跟风、模仿后,才慢慢完成一次次减负、一次次重建,从最初的一种消费概念、时尚潮流转变成现在一种生活日常、大众文化。

当精致露营、硬核徒步的前缀词被替换,取而代之的是轻量化露营、摆烂式徒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时不时能刷到#抱树治愈了我、#徒步摆烂大赛等等户外笔记,户外就在完成一次次类型松绑。

在今天,去征服雪山是户外活动,上公园遛弯也是户外活动;到沙漠当外人是户外运动;躺草地打滚也是户外活动。哪怕就是骑个共享单车去上班,人家吹着风,晒到了太阳,路过了几棵很象样的树木,怎么就不是户外。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户外笔记是,一个网友在公司楼下草坪吃饭都带上户外标签,评论区有人留言“暂停工作,陪一个”,配图是公园一人食。

越来越多的信号指向,人类和户外的关系变得更多样了。

这也直观体现在数据上,据《20024年“户外运动”人群洞察报告》显示,不同类型的户外场景、户外项目出现,户外运动已从小众活动转变为广泛流行的生活方式。

其中我关注过一个叫@kelan 克澜的小红书博主,只有两千多粉丝,但这并不影响人家对户外的热情。他曾经被高原折磨到几乎奄奄一息,最后被一碗加火腿肠的泡面“救赎”,打开了wildeat的想象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户外的魅力。门槛极低、没有天花板,普通人都能平等享用的、最具性价比的资源。

找对地方,分币没有,照样快乐。

3

早在2022年,小红书就举办了第一届外人节,开始尝试把中国户外人聚在一起。这是被环境也被自己困在室内的群体,走向户外过程中立起的一个地标,引导了更多人找到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也是这一年,野餐、露营、飞盘等户外运动相继走红,“户外元年”全面开启。2023年,小红书举办第二届外人节时,大家对户外、外人这些新鲜概念已不再陌生,主张也从“来户外,不见外”变成了“自然的入口是生活的出口”,人和户外的关系进一步拉近。

今年,小红书外人节新的关键词更新成了共建。在腾格里沙漠,200个人在沙漠里,组成了躺平精神保护区、返祖/野生精神保护区、行乐精神保护区和稳定精神保护区,四大营命名完美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他们在沙漠里,打八段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在沙漠里,打麻将,听说骰子都是风替他们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还在沙漠里,练习野人打鸟打兽的动作。

不是只有打打打,他们也在沙漠里冥想。

如果风要一笔勾销的,他们来过沙漠的痕迹,就自己用画作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沙漠里放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片荒漠中,却仿佛看见了命运的河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关于户外的刻板印象,几乎都在外人节被打破了。在我的理解里,大家共建的不仅是那些沙漠里搭建起的营地,那些矗立于沙漠中的装置艺术。大家共建的还有,“你也可以打开沙漠”的共识,以及普通人打开沙漠的方式。

谁说去沙漠就是艰难徒步呢?在沙漠里打一段八段锦,在满目黄沙里打出那式“左右开工似射雕”,一人独立天地间,原来要驾驭的只有自己心里那只雕。

4

一个合格的外人,除了不跟自然见外,更不能跟自己见外。

在社交媒体,我们翻阅那些庞杂、真实的“外人笔记”,会发现普遍的落点是,不装了。

不再装作喜欢流行、不再装作追赶趋势、不再装作遵循规则……那些户外曾经有过的条条框框先被延伸、而后被打破。

户外,本就应该没有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户外是方式不是目的,所有普通人都有了定义和共建的资格,这是很多人走出去的底气。

在小红书,抱树疗愈、菜鸟爬山、窝囊漂流、共享单车骑行都很常见,那些曾经看起来混搭的画面,现在早已是外人们的真实写照。

还记得我第一次徒步的时候,做了非常详细的攻略,也买了新的登山杖、速干衣、运动包、缠带和跑鞋,一度因过于复杂、过于讲究疯狂打退堂鼓,并没能多享受整个过程。

而上个月我去云南出差,采访结束还有小半天时间可以消磨,我当即决定上山采蘑菇。原来,一次轻松的户外体验,往往只需要这样朴素的操作。没有高端装备、没有二手经验、没有精心修饰,走到山上看见松针一顿扒拉,也可能挖到开了伞的松茸。

当然,挖不到也没关系,那天的云、那天的山、那天的松针,一样嵌在我的人生片段里。

今年的外人节,其实也是为了告诉外人,当决向外走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是一个创建者。

打开自己,更好的享受这些人生瞬间。

今年的外人节,大家在沙漠里放了一场烟火,这场烟火照亮的是人与沙漠的另一种相处。烟火会燃尽,营地会消失,但这些人生瞬间会在记忆里留痕。走出沙漠,还有无数个精神保护区散落在自然里,等人去探索、去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外人节的ending,是每个人写下了一张宣言卡,外人们在卡片的一面写下自己想烧毁的,另一面则写下自己想守护的。人们想守护的对象总有雷同,是梦想、爱人、信念......而那些想被烧掉的,却是各自人生的一段破碎——有人想烧掉自己的内耗,有人想守护自己的有人想烧掉自己伪装的外向,有人想烧掉自己的坚强。

这些守护与告别,最终被投进大家火炬燃起的“精神之火”里,汇成了一道光。这个仪式很小红书,普通人的路,被同道之人照亮。

贪财好色的花儿街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更有价值的阅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花儿街参考(zaraghost)、作者,侵权必究。

往期热文· 推荐

点在看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