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9月29日电】9月28日,一场汇聚荷兰文学翻译大咖、深入探讨《红楼梦》跨文化翻译的《红楼梦》译者分享会在北京PAGEONE书店(五道口店)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28日,荷兰翻译家林恪(Mark Leenhouts,右二)、马苏菲(Silvia Marijnissen,左二)及哥舒玺思(Anne Sytske Keijser,左一)在北京出席《红楼梦》译者分享会。(卞正锋 摄)

三位荷兰著名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家,林恪(Mark Leenhouts)、马苏菲(Silvia Marijnissen)及哥舒玺思(Anne Sytske Keijser)共同承担了将十八世纪中国小说杰作《红楼梦》从中文翻译成荷兰语的重任。历经超过12年的努力,他们合作翻译完成的首部《红楼梦》荷兰语全译本(120回),于2021年11月在荷兰正式出版,译本共四卷,厚达2160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28日,历经超过12年的努力,三位翻译家完成的首部《红楼梦》荷兰语全译本(120回)在现场展出,于2021年11月在荷兰正式出版,译本共四卷。(卞正锋 摄)

作为把《红楼梦》翻译成荷兰语的“第一人”,三位译者与现场的中国读者分享了翻译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背后的艰辛历程、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从中获得的经验与感悟。

会上,谈及选择翻译《红楼梦》的缘由,林恪表示,当提到中国文学时,《红楼梦》无疑是首选之作,这一点得到了广泛共识。哥舒玺思也认为,《红楼梦》所呈现的复杂家庭关系在全球各地都能找到共鸣,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其荷兰译本也为荷兰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18世纪北京风貌与文化的窗口。

对此,马苏菲十分认同,“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一些东西(共鸣)。”她指出,正如在中国,每个人都能从《红楼梦》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荷兰读者也不例外。有些读者被书中的哲学思考所吸引,尤其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阐述,以及书中交织的众多爱情故事,则触动了另一些读者的心弦。此外,还有读者对18世纪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与习俗充满了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28日,一名外籍读者在活动现场翻阅《红楼梦》荷兰语全译本。(卞正锋 摄)

在翻译《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时,如何展现家庭成员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疑成为一大挑战。林恪指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充满人情味。为了更好地呈现《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庞大家族体系,他们决定在翻译中补充家族系谱,为读者厘清人物关系。马苏菲则认为,《红楼梦》的故事构建精妙,一旦读者踏入这一虚构的世界,便会自然而然地接纳并理解书中的众多人物。

将诗歌翻译成荷兰语则是另一挑战。不少荷兰读者向哥舒玺思介绍,他们不仅被《红楼梦》的故事所吸引,更对书中诗歌的翻译情有独钟。即便在通读全书之后,他们仍会反复品读其中的某些诗篇。作为译者之一,马苏菲表示,除了翻译文本含义之外,还需兼顾译作时诗歌的文笔与韵律。“翻译诗歌更需要抓住其精髓,即诗歌的主旨。有时,我们可能会稍作调整而不改变原诗的开头,以保持韵律和文笔的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28日,活动现场,三位荷兰著名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家与中国读者分享了翻译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背后的艰辛历程。(卞正锋 摄)

此外,林恪补充道,在保持原文的韵律美感之余,将书中蕴含的儒释道等中国哲学传递给荷兰读者也是重要的工作。不仅如此,小说中所展现的对立与紧张元素;构建的真实与虚构、真相与表象、男人与女人等各类微妙关系,也蕴含着重要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作品深刻的内涵。

会上,三位译者就《红楼梦》这部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学作品与观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他们希望把中国的文学故事分享给世界读者。“我们希望这部翻译作品能够一直出版,或者至少让人们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是百年左右的时间里,都能读到这部翻译作品。”林恪说。(完)

作者:高楚颐

著名汉学家浦安迪:翻译《红楼梦》有难度,原因竟是因为它

欧阳奋强退休,87版《红楼梦》也是许多外国人的白月光

改编“一黛不如一黛”?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红楼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