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柏林。很多人向往的柏林

贾俄仁加在自己的第三次柏林之旅中,跑出2:08:32的成绩。这个成绩大幅刷新了他在2023年2:09:54的PB。

尽管第50年的柏林马拉松赛道上没有基普乔格、贝克勒等世界高手。但因为贾俄仁加、管油胜、李波、碾者阿提等一众国内精英选手的出战,备受国内跑者的关注。

从比赛表现来看,贾俄仁加对此次的柏林有自己的野心和渴望。半程过后,他的用时为62:56,仅比自己在两周前的哥本哈根半马62:34慢22秒。

除了是他自己之外,贾俄仁加还是“体制外精英跑者”的代名词,是一众以“跑步为生”的跑者们前行的榜样。

十年前的涓涓细流,到如今的滚滚洪流,他们用不断地精进和提升,拔高着大众跑者的金字塔高度,激励更多和他们选择一样生存方式的人。

01.

208会是贾俄的高度极限吗?

贾俄仁加对这次的柏林志在必得。从兰州马拉松过后,他便进入夏训期,先远赴肯尼亚伊藤小镇,由于孩子的降生,他提前结束非洲训练回到昆明。

在夏训结束时,贾俄仁加又选择从欧洲开启下半年的赛季。先是9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参加了一场半马比赛,62:34刷新半马PB,之后转道瑞士圣莫里茨为自己的第三次柏林马拉松备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18日,贾俄仁加在丹麦哥本哈根以62:34刷新半马PB。

相比于3月的无锡,贾俄仁加的柏林之旅准备更充分且系统。这两年,他的参赛轨迹已经跳脱出国内赛事,放到更有考验和挑战的国际大赛上去锻炼自己。

走出去,是国内精英跑者进一步提升实力、和国际接轨的关键。何杰和张德顺早意识到这一点。而具有更自主选择权的贾俄仁加,从2022年开始,他下半年的比赛轨迹大多在围绕世界级比赛准备。

在贾俄仁加榜样力量的带动下,不少精英跑者在市场的催化、品牌的支持、个人意愿的选择上,也迈出“走出去”这一步,到非洲训练,去欧洲比赛。管油胜、李波、包括杨章兴、碾者阿提在2024年起,摸索中找寻适合自己的路,在比赛中验证收获和成长。

来柏林前训练时,贾俄仁加在社交平台上贴出自己的野心——争取很快打开半马62分钟。杨绍辉的半马PB是62:48。何杰在无锡第二次打破全马国家纪录时,半程用时为63:08。嗯,男人之间的较量还在继续。

第50年的柏林马拉松,贾俄仁加打开208的奔跑,书写下中国马拉松体制外选手的又一个闪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大幅PB的表现让一众精英跑者知道:不是只有体制内的选手才有不断提升自己表现的机会。他的每一步都鼓舞着那些体制外的精英们,告诉他们,PB还远不是极限。他自己也说,看到第三集团的“配速员”有点慢,于是果断跟上了第二集团的“配速员”,在用3分左右的配速跑,半程用时与自己预料相差无几。最后在柏林登堡门冲刺时,他已预感自己成绩会在2:08:20秒上下。

贾俄仁加是中国跑步市场体制外的代名词。从青海的放羊娃到越野赛场上的闪光,2018年,他在环勃朗峰OCC组一举夺冠,走入大众的视线。转投马拉松战场后,贾俄仁加在2018年广马首次跑进220,2019年柏林,他让自己的PB来到2:14:31。从此,柏林见证了他的飞跃和蜕变,从2:09:54再到今天的2:08:32。

208是贾俄仁加内心渴望的高度极限么?他说,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初步目标。不言而喻,目标还会继续。

02.

他对体制外选手的激励

热闹的跑步市场,催生出一批又一批体制外选手前仆后继。

从十年前的焦安静、李子成到管油胜,到如今活跃在大大小小赛事的站台选手,潘素芳,黄菲,焦安静等耳熟能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制外的跑者生存模式很简单,要跑出好成绩,获得市场的认可,为自己赢取更好的生存空间,改善训练环境、继续挑战下一个高度。

他们的生长方式很野生,一切自己为自己负责,从训练到比赛,摸爬滚打。但这样的生存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驱动精英跑者的内驱力。成绩是他们在纷繁市场安身立命,为自己博取更大空间的筹码。在他们心里,不是“要我跑”,而是“我要跑。”

市场给了体制外精英选手生存的空间,让他们嗅到活下去,而且还能活得不错的机会。不论男女,在马拉松大时代的浪潮中告别“班味”,从此靠跑步吃饭。

在衡水,24岁的王汝琴聊起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大学学自动化的他在坐办公室、上了一年多班后,觉得实在无聊,还是一头扎进跑步这个行业。他想试试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他加入魏彪和贾俄仁加共同创办的俱乐部,边训练边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汝琴(左二)

他说自己也有压力,比如来自父母的不理解和催促,比如没比赛时生存的经济来源,但这些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他做出选择的原因是他想看自己在跑步领域,还能进步多少。在衡水,他把自己的PB从221提升到219。和他一起训练的伙伴,杨章兴也从217提升到216。

他们还不算不上跑步市场化领域金字塔顶端的人,但他们深受贾俄仁加等精英选手的鼓舞,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一步步往上爬。王汝琴微信的昵称叫“颓废的蜗牛”,他说自己就是不想颓废,才这么鞭策自己。不管将来是否还会继续回去“上班”,但他允许自己先为眼前的念想和动力,搏一次。

在国内以跑步为生的群体里,王汝琴也只是一个缩影。他代表全新模式下,想通过跑步获取新的生存可能的群体。

如今,贾俄仁加对这些更多还没达到他这样的高度、但以追求个人成绩为主的跑者的激励意义就在于——让他们相信,自己在跑步这个领域存在可以追求、尝试的可能性。

03.

精英女将何时能走上国外赛场?

今年的柏林赛道,国内精英选手阵营是一水的男性面孔,让人感受他们无处不在的渴望和动力时,难免有些落差:我们的女选手在哪里?

去年此时,王敏在冲过终点后泪洒柏林。带冲击230的目标而去,最后以232实现个人PB,没突破230的遗憾收场。一年后,王敏没再去征服柏林,而体制内外都没足够显眼的女精英选手出战。

国内跑步的大环境下,自从周春秀为主的专业选手隐退江湖后,中国马拉松在专业竞技领域,一直是“男强女弱”的局面。尤其是何杰和杨绍辉在最近两年内,三次打破国内纪录,更是把男选手的强势彰显无余。体制外的女精英选手,尽管焦安静、黄雪梅、潘素芳等一直都在倔强生长,各有突破,但不可否认,男精英跑者形成的规模效应不管在成绩、参与人数等都大幅度领先女跑者。

一组在9月14日南京马拉松赛事方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一二,以全马为样本:在120155名报名南马的选手中,男性选手占据报名人数的80.14%,女性选手有19.86%的参与人数。

说明什么?在大众跑马领域,男性跑者在参与人数上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参与人数的基数越大,能出成绩的精英概率也就越高。

在各大运动品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英男女选手在各自生存空间里,要面临的挑战和被挑选的可能性也就各有不同。男选手获得品牌青睐、支持的机会远大于女性。最近两次非洲集训的阵容也看出一二,能走出去的大多数还是男跑者。当然,精英女跑者们迈出的第一步是去云南,更适合训练的高原上进行长达2-3个月的集训。某种意义上,云南的安顺或会泽,就是她们心里的伊藤小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会泽高原马拉松训练基地夏训的精英跑者们

当下的市场环境里,一些不够金字塔顶端的女精英跑者解决“生存”问题,依赖于参赛。国内大大小小赛事中获得的站台机会,用赛事奖金解决生存之需。只有“生存”无压力时,她们才能有更大的远见和抱负,实现“走出去”的想法,在更高级别的赛事中获得机会,锤炼自己。

当然,除了品牌的资助,个人动力的强烈之外,女性精英跑者受困于家庭、工作、生育养育等现实,也制约了她们洒脱做出和国内全然不同的训练和参赛环境的选择。

在越野跑领域,姚妙、向付召已经给广大越野跑的女性树立起榜样。她们用在世界大赛上的突破,证明了中国女性越野跑有着不屈的力量和顽强的生长。

贾俄仁加对国内女精英选手同样是一个激励。在路跑领域,在衡水湖马拉松以2:30:32实现PB的潘素芳已担当起国内精英女跑者标杆,未来能否走出去在世界大赛得到锤炼,也许还需要时间和机会的积淀。但我们相信,这个过程也是国内众女精英跑者实现自我蜕化的必经之路。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主笔:默默

特约编辑:Shtchbnshbsh

设计:viuviu

图片:大景(部分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