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云南省的抚仙湖岸边岩石上,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淡水螺新种——太极鳞顶螺,隶属于白垩纪起源的中国特有新科——鳞顶螺科。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上。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乐嘉博士介绍,此次在抚仙湖发现的新物种是之前从未被采集报道过的一种淡水螺,成年个体壳长仅1.5毫米左右,具有独特的如同太极图一般的壳口及内唇,因此得名太极鳞顶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拼版照片:左为太极鳞顶螺的贝壳,右为太极鳞顶螺的胎壳部分的扫描电镜照片。(张乐嘉 摄)

研究人员介绍,由于此物种个体太小,在之前的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在此次研究的早期也曾被当作其他淡水螺的幼体。然而深入的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揭示了此淡水螺的不同之处。

其胎壳密布着独特的鳞片状凹坑,壳表超微结构完全不同于其成体贝壳,在淡水螺中极为罕见,反而在部分海螺物种中较为常见。其齿舌、螺厣的细部结构完全不同于任何已知类群的淡水螺,分子系统学也支持了这一新科新属新种的有效性。

此外,研究人员基于化石校正的分子钟分析,进一步研究了鳞顶螺科的演化历史。

研究表明,鳞顶螺科是在恐龙时代就已存在的古老类群,但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仅局限于云南中部区域的淡水古湖泊中。研究人员推测,喜马拉雅山隆起导致的古特提斯海在云南地区的退出,或是推动鳞顶螺进入云南淡水湖泊生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次新发现的中国淡水螺特有科鳞顶螺科不仅具有很高的生物地理和演化生物学研究价值,也为云南高原湖泊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更多理论基础。(记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