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于不同年代,却有着相同的信念;他们任职不同岗位,却肩负相同的使命;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国庆。

今年国庆节,广州公安数位名为“国庆”的民警将在岗位上,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和故事。

“70后”民警袁国庆:
“十一哥”有双“火眼金睛”

广州市番禺区看守所民警袁国庆,生于1970年10月1日,被同事们亲切称为“十一哥”。

自2015年进入看守所工作,袁国庆就被安排到巡控岗位。这份工作看似普通,却非常重要,相当于看守所的“眼睛”,极其考验巡控民警的“眼力”。过程中,袁国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发现和处理监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练就了一双 “火眼金睛”。

在今年4月的一次深夜值班中,细心的袁国庆发现一名在押人员行为异常,表情沮丧、烦躁不安。经了解,该在押人员无法接受审判结果,心理压力较大,对前途感到渺茫。在袁国庆和管教民警的耐心劝导和心理辅导下,最终成功阻止了该在押人员的异常行为,维护了监所安全稳定。

凭借多年的经验,袁国庆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方法。他经常拿着重点在押人员的名单,将这些人员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异常表现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有问题就能马上处理,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生日恰逢国庆,袁国庆有一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祝愿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

“80后”民警栗国庆:
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联和派出所民警栗国庆将又一次在岗位上度过。从警以来,年年如此。“父母给我取名‘国庆’,也是希望我心怀国家,报效祖国。”

2018年,栗国庆戎装换警服,主动请缨下沉社区当民警。“这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岗位,没有轰轰烈烈的工作,但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平日里,他秉持“多办实事、乐办小事、常办好事”的理念,为居民化解“急难愁盼”,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一次次耐心交流、暖心服务的过程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栗国庆很快成了辖区居民眼中的“贴心人”。

有一年国庆节,值班的栗国庆接到报警称,家里老人走失。“他有阿尔茨海默病,家人带他出门理发,结果理完发自己就走了,身上没钱,也没带手机。”栗国庆沿着报警人所说的地点,一路寻找,最终用了四个小时寻回老人。报警人握着他的手表示感谢,他却说:“只要能帮助群众,心里就满足了。”

在栗国庆看来,自己是人民警察,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既然叫‘国庆’,更对得起这个名字。”他表示,做人民的守护者,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90后”民警杜国庆:
用辛勤汗水守护节日平安

“穿上警服后,我的每个生日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广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五大队一中队民警杜国庆出生于1993年10月1日,对他来说国庆节执勤已是家常便饭。“看着大街小巷洋溢着欢乐,人们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这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杜国庆透露,起名“国庆”寄托着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期望。

作为广州公安的“尖刀力量”,每到重大节假日,杜国庆和同事们几乎全员上阵,加强社会面的巡逻防控。从应急处突、重大安保到专项抓捕、抢险救灾,他们承担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从警6年来,杜国庆走遍了羊城的大街小巷,对重要场所、重要部位了然于胸。

杜国庆还记得,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那年国庆节全国各地游客来到广州玩,北京路步行街等景点挤满了人。“有些人听不懂粤语,不熟悉道路”,每次接到求助时,他总会热情地回应,收获对方连连称赞。那一刻,杜国庆觉得当警察的选择无比正确,自我价值得到极大体现。平常他在烈日下站岗,也会有过路群众竖起大拇指,自豪感油然而生。今年以来,由杜国庆担任组长的巡组已经抓获全国在逃人员11名,帮助群众求助30余次。

文|记者 鄢敏 通讯员 张毅涛 张梦彦 陈玉敏
图|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