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给30元就行了,给50元,这不是明摆着盖过俺头了吗?”

“人家没和俺商量,这是去家里问了,才说给了50元。俺要是随30元的礼,岂不是看不起人家。”

“就恁有钱!”

面对本家小婶子的数落,我无力反驳,只能实话实说,还得替人说好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一本家小姑姑结婚,由于父亲不在家,我便帮送去50元的礼儿。谁曾想,随礼儿,还落了个不沾弦。

在去给本家奶奶随礼儿前,我特意问了一下婶子,看他们这一辈儿该随多少钱的礼儿,作为侄子辈儿,我不用随礼儿。婶子告诉我,我大爷爷家的姑姑已经给了奶奶50元了,咱两家得和人家随一样的礼儿。

在小姑姑出嫁头一天下午,男方家过来探路时,我过去陪席,顺便把50元的礼儿帮父母捎带过去。等男方探路的走后,我的一个本家小婶子突然问我,“恁给人家随了多少钱的礼儿?”

“50元!”

随即,就引来四五个小婶子的不满,七嘴八舌的说,“俺这几家门儿近,才随50元的礼儿。恁门儿稍微远点,应该随30元的礼儿,真不该盖过俺这几家的头。”

“那有啥?给乡邻随礼儿最少100元,给咱家人随50元的礼儿,我觉得还少呢。”我满不在乎的说。

可过了没多大会儿,我婶子打电话,真不该随50元的礼儿,不是多少的事儿,而是规矩的事儿。可我大爷爷家的姑姑没和我们两家商量,因为我们三家门儿近,如果商量了,随一样多的礼儿,怎么都好说。再说,我这个姑姑一声不吭就随了50元的礼儿,我们这两家只能跟着随一样多。

事先声明,我大爷爷家没有儿子,找了个上门女婿,所以说,我们三家属于一家人。但和出嫁的小姑姑这几家,又远了一步。

在我们本家,和我同辈的,哥哥、弟弟和妹妹,年龄最大的57岁,年龄最小点的五六岁。除了亲婶子之外,还有十来个小婶子,有俩小婶子,我比她们大13岁。由于辈分儿和年龄的关系,和谁都能聊得来,和嫂子、小婶子都能开得起玩笑。

就拿这次随礼儿一事说,并不是说我大爷爷家姑姑的不是,而是事儿真不该这样办。毕竟我们这三家是一家人,遇到事儿相互商量着来,而不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她觉得给这个出嫁的妹妹随50元的礼儿是应该的,但不是这么回事儿,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儿,而是要讲规矩。

她这次把规矩一变,虽然我父亲同辈的本家妹妹是最后一个出嫁,下面也没弟弟了,但到我这一辈儿,该怎么办,等于是把我们这一辈儿的路堵住了。

再等个三五年,和我同辈的本家妹妹要出嫁,我该随多少的礼儿呢。随50元,前面有我父亲这一辈儿在这顶着;随100元,我不能盖过这几家婶子的礼儿。当我将这事儿一五一十的告诉一个小婶子时,小婶子宽慰我说,“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

接孩子时,我也问了几个信得过的邻家大娘,她们几个异口同声的说,“真不该这样,这是显得自己能,还是明摆着给自己摆难堪。这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但事已至此,总不能再去爷爷家,找奶奶再要回20元吧。为了不被几个小婶子说闲话,由于能说得上话,我只能实话实说,把责任推到姑姑身上。毕竟,她没有和我们两家商量,又是她第一个随的礼儿,我们两家只能无奈的跟着随。

事后,听婶子说,我这个姑姑还一脸得意的对她说,“让他们想着我的好,看我是怎样处事儿的,绝对对得起他们。”

“看你说这话,你给人家闺女随50元的礼儿,人家闺女就顺顺利利的出嫁了;给人家闺女随30元的礼儿,就不出嫁了。”

我无奈的对婶子说,“以后别说是不是一家人了,没多大意思了,再遇到类似的事儿,她不找咱,咱两家商量着来;找到咱,再说。”

我始终搞不明白,我这个姑姑咋能这样办事,自己要是有本事,你压我们两家一头,也就算了。可她家和我们家一样,都是普通庄户人,又何必这样做呢。

正如我的一个邻家大娘所言,啥也不是,意思是,以后有了啥事让恁两家去求人家,这样的话,显得人家能。听完,我心想,做梦吧,梦里啥都有!

好在几个小婶子通情达理,也都知道咱是啥样的人,只需把事情说开了,过去就过去了。往后的事儿,往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