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通讯员 尤强 陆地

今年夏天的巴黎奥运会上,“东莱”莫名火了。

7月27日,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的运动员盛李豪为中国队拿下巴黎奥运会首金。两天后,他又打破奥运会纪录,收获本届奥运会的个人第二枚金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李豪在东莱小学摸到了人生第一支枪,这里是他射击梦开始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网友们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发现这位“干饭哥”超有梗!在巴黎奥运会官网上,他的出生地填写的是东莱的拼音。

紧接着,盛李豪的母校东莱小学也出名了。这是一座典型的乡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0%。国庆节前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位于张家港市杨舍镇的东莱小学,探访奥运冠军的摇篮。

如今的新校区,窗明几净的教室、专业的体育场馆……而崭新的塑胶跑道的一侧,是低矮的旧食堂,这里曾经是孩子们的“射击训练场”。

2001年,该校专门成立学生射击队,让很多人不解。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射击运动是“无训练环境、无专业人员、无发展前景”的冷门运动。谁也没想到的是,今年的奥运“双金王”就从这里走出来。

零的突破

62岁的唐建华是东莱小学的老校长。对于体育运动,让唐建华年轻时印象深刻的事件,还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得金牌,实现我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唐建华模糊地记得,当时是一个大晚上。几个朋友凑在一起看一个小电视。当许海峰夺得金牌,电视机里放出国歌时,唐建华一个劲儿地大喊:“赢了、赢了,我们赢了!”他和朋友击掌,又不停拍手,把手掌都拍红了。

那个晚上,唐建华几乎整夜无眠。从那一天起,他知晓一项崭新的体育运动——射击。

年轻时,唐建华只听说过跑步、篮球等运动。对于滑雪、击剑等,他几乎一无所知。

彼时的张家港也刚刚撤县建市,辖区内只有田径场和带看台的灯光球场等两座较大的公共体育设施。原张家港市体委副主任马志民在2011年的《从创建全国体育先进县到建设体育强市》一文中提到,1985年,张家港的体育事业经费仅为4.80万元,人均为0.07元。

许海峰的首金也在唐建华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他说当时就希望孩子们也能体验这项“酷酷的运动”。

同时,重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也成为张家港的工作方向之一。1988年,张家港市少年业余体校正式成立,招收学员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

1997年,东莱小学体育教师倪娟进入该校工作。她印象深刻的是,校园的跑道又窄又短,一个班的学生根本排列不开。

没办法,倪娟只能吹着哨子,带着学生们走出学校,在周边的大街小巷列队跑步。

伴随着乡间集市的人流,倪娟要仔细观察每位学生是否掉队,安不安全。2-3公里的跑操就成为当时学生们为数不多的体育锻炼方式。

唐建华感受到,学校开展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工作就像许海峰夺金一样,是“从零出发”。

1996年,他成为东莱小学校长。他从体育教师普遍擅长的田径项目着手,带领师生们报名参加苏州市举办的体育活动。渐渐的,这所乡村学校开始在张家港“小有名气”。

扎根“冷门项目”

2001年,时任张家港体育局竞技科科长的卢剑东找到唐建华,“苏州要举行中小学生射击比赛,我们要为该赛事选材”。卢剑东建议,唐建华在学校成立一支射击队,挑选优秀的队员代表张家港参赛。

没有过多犹豫,唐建华接下这项工作,很快,东莱小学面向校内挑选学生组建射击队。

当时,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体育教师杜佩茹。杜佩茹是一名招聘进校的“乡村教师”。此前,他们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射击比赛,没有人了解这项运动。于是,杜佩茹选择以参与田径运动的学生为主力,从中挑选射击队成员。最初,学校没有场地、设备供学生们训练。

比赛前两天,杜佩茹带着学生以“适应场地”的名义,在射击比赛场馆进行打靶练习。训练时,杜佩茹会将学生们的训练数据,详细记录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她摸索出一些门道。

为大众熟知的球类、田径类运动是“动起来的运动”,而射击更像是“静止的运动”。相较于前者,射击更考验孩子们的专注力和自信心。

杜佩茹发现,与其他运动不同,射击运动对于参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在热爱田径的孩子中选材明显不合适”。

此时的张家港,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已掀起热潮。《张家港市志》中记载,1988年,张家港市少年业余体校正式成立,招收学员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1990年,张家港群众体育团体达到9个。第二年8月,张家港被国家体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体育先进县(市)。2005年,张家港共有列入国家统计口径的标准体育场地803个。

尽管如此,射击运动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是“无训练环境、无专业人员、无发展前景”的“三无冷门运动”。不过,唐建华和杜佩茹很快发现这个“冷门项目”的魅力与意义。

在经济、体育活动不活跃的年代,张家港老百姓以打牌、打麻将作为主要休闲娱乐方式。听说学校成立射击队,不少家长都拉着孩子报名。

“在家也是看着大人打牌,不如在学校锻炼身体。”办好射击队,唐建华的初衷从来不是让学生拿什么冠军,而是希望学生有个梦想,学习、生活里“有冲劲、有奔头”。

没有场地,师生们就借用老食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超过10米的空间。

他们苦中作乐、互相打气:“射击对于场地没有要求,只要长度超过10米,有个靶子就行。”

在非用餐时间,十几个孩子就聚在食堂里研究射击。怎样锻炼专注度、怎样让射击更稳定……

在唐建华离开学校时,射击队已有40多名队员,这个“冷门项目”在乡村学校“火了起来”。

百炼成金

紧接着,继任校长陆瑛接过发展射击队的“接力棒”。2016年,她开始探索射击队社团化,并实施“双教练”制。“每周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两次训练”成为陆瑛着手推进的工作。

训练设备不足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支中小学生射击训练需要的专业激光枪售价将近3万元。要满足每一名社团成员的训练需求,所需的装备费用就是几十万元。

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峰介绍,长期以来,张家港逐步规范中小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积极落实体校、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与学校联办运动队。校校联办、校企社联办等形式让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实现长足进步。

2015年,张家港迎来首家射击俱乐部。次年,该俱乐部教练袁康来到东莱小学,探讨相关合作。那一次,袁康就选中正在该校五年级就读的盛李豪。当年,苏海峰是盛李豪所在班级的科学老师。

此次选材给予苏海峰相当大的震撼。彼时的盛李豪身高只有1米35左右。穿上厚厚的训练服,盛李豪就会有中暑的症状。

“当时,我感觉,盛李豪并不像我想象中的运动员或是体育生的好苗子。”苏海峰回忆。

其实,袁康看中的是盛李豪的专注力与做动作的稳定性,“这才是一个练射击的好苗子!”

从那天起,东莱小学就与专业的射击俱乐部开展合作。俱乐部指派一名专业教练,来到学校帮助射击社团开展训练。

这些专业教练与学校的体育老师“结成队”,共同负责训练工作。除学校活动外,对射击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在周末前往射击俱乐部,进行针对性“加练”。

用子弹壳落地来训练专注力;蒙眼走直线以训练稳定性;比赛过程中微调激光枪角度以增加准度……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的倪娟依旧活跃。她希望自己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专业的训练。

东莱小学与专业俱乐部共建射击社团,是张家港青少年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发展的缩影。

目前,张家港在全市范围内布局足球、网球、手球、田径、啦啦操、游泳6个项目共同体学校,通过一体化设计项目教学、一体化系统培养,‌建立“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共同体学校的优势项目的协同发展。

7月27日,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划破法国巴黎的沙托鲁射击中心,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中国组合在巴黎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射落首金。

东莱小学的师生们聚在一起,目光紧紧注视着直播大屏。该校六年级学生项楚涵和10多名射击社团成员激动得“一屁股摔在地上”。

国庆节前夕,在学校的组织下,项楚涵和另外5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国歌奏响时,项楚涵感受到强烈的自豪感。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升旗仪式结束,但是我们迟迟未走,瞻仰着这面鲜红的国旗。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这让我更加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就像周恩来总理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其实在苏海峰心中,张家港青少年体育运动40年的巨变并不主要来源于两块金牌,而是对于青少年心灵的引领、改变。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为孩子留出足够的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文体活动。

在东莱小学的校门口,“东莱,梦想开始的地方”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下方是一棵棵随风摇曳的野生莱草。

“这也是学校师生的精神图腾。”苏海峰解释说,“莱”有野草丛生的意思。“日出东方,明知荒芜,我们东莱小学的师生要做有梦想的劲草。”

(本文由中国青年报社、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创作发布)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