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瓦结构的校舍,屋顶覆盖着如鱼鳞般排列的青瓦,简陋的厨房,被燃煤熏黑的宿舍……这是2020年以前贵州省晴隆县鸡场镇紫塘小学的样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社会各界的关注,紫塘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校舍已升级为砖混结构的高楼,厨房也告别了燃煤的旧灶,学生食堂加工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现在学生厨房既卫生又环保。

像这样的学校,在晴隆县有10个。2020年5月16日,陈赫在他的首场直播中,宣布成立“陈赫乡村公益爱心基金”,首期将直播当天中的礼物收益、连同个人现金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共计100万元,用于当时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晴隆县建设。4年间,“陈赫乡村公益爱心基金”已累计捐赠300万元,紫塘小学的爱心厨房就是建设的成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赫此前到河南省兰考县希望小学探访。受访者供图

支持乡村孩子们健康成长

2021年,陈赫乡村公益爱心基金(以下简称“项目”)着手从产业振兴、人才激励及教育三大领域寻找定点帮扶对象。陈赫公益团队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经过仔细筛选,最终确定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作为帮扶目标。

“我们得知山区办学条件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校还存在短板弱项,因此我们希望尽己所能,持续改善提升山区教育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陈赫公益事务负责人刘茜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在紫塘小学吃中午饭。新京报记者 代文佳 摄

在教育领域,项目首个选择实施的便是“爱心厨房”。经过改造,学校厨房配备了电磁灶、蒸饭车、消毒柜、电热水器、抽油烟机、操作台等十余种现代化设施,彻底告别了烧煤的旧灶,确保了学生餐食的清洁与美味。

在回访中,许多学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还要干净好吃。学校方面也反馈,自“爱心食堂”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仅减轻了食堂工作人员的负担,还缩短了烹饪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紫塘小学的“爱心厨房”建成后,孩子们每天中午都能享受到可口的午餐。

据统计,该项目实施前,学校每月的燃料费约为800元,而现在仅需400元左右,大幅降低了燃料成本。

茶马镇坪寨小学的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他们每天能吃到四菜一汤,而且每顿都有肉,而家里一般就两个菜。茶马镇坪寨小学工作人员也表示,“爱心厨房”改造后,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现在的操作、用电相比从前更安全,保鲜柜也为菜品的新鲜度提供了保证。”

截至目前,项目已为晴隆县的10所学校配备了爱心厨房,惠及2189名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塘小学的“爱心厨房”建设完毕后,孩子们每天中午都能吃到可口的午饭。新京报记者 代文佳 摄

除了爱心厨房外,陈赫团队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还了解到建坪小学缺乏完善的操场和配套设施,于是决定帮助他们改造操场,以提升孩子们运动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王琳担任鸡场镇建坪小学校长已有6年之久。他刚来到这所小学时,操场还是草皮铺设的,每年只有春秋两季才能使用,孩子们平时只能在水泥地的球场上活动。

工作人员到来后,小学建起了塑胶跑道,大多数体育运动都可以在操场上顺利开展了。“我们前年开始设立体育社团,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每周两次社团活动。如果没有新建的场地,足球社团是无法持续下去的。”王琳感慨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在建坪小学新建的操场上跑步。新京报记者 代文佳 摄

为乡村电商注入活力

像很多山区一样,晴隆县居民的主要收入也是外出务工。据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晴隆县外出务工收入占到整体收入80%以上。因为全县现有的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是煤炭企业,工业企业种类单一;农业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对于喀斯特地貌的晴隆县来说,山高水低,虽然无法容纳大的制造业,也无法种植大片作物,但这里日照充足,热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常为1454—1714小时,使得高山糯小米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

战马村的高山糯小米在当地已经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其软糯鲜香的品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没有资金注入,产业难以聚集规模;小农经济下,农产品在本地没有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马村的小米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江登金今年29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战马村人。他还记得,以前战马村的人想要卖些农副产品补贴家用,只能背着三四十斤的土鸡蛋、高山糯小米,从村口坐四五十分钟车到县城里摆地摊。江登金还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沿街售卖过。“那时候背着土鸡出门,一出去就是一天,有可能卖不掉,还要担着市场上疾病传染的风险。”

如今,江登金成为留在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他从大城市回来的原因很简单:村里来了一个对口支援的书记,要带着大家一起致富,他也想加入。

2019年,在中央统战部帮扶下,战马村成立村集体独资企业“晴隆好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晴隆好物”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在江登金回来的时候,“晴隆好物”这个电商平台已经成立了。平台的初衷是通过“互联网+原产地直供”模式, 推动晴隆县“小而美”“小而特”的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 让源自天然的美味从原产地直达消费者餐桌, 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同时带动战马村集体经济发展。

战马村的第一书记把收购商引到村子里,直接收购。高山糯小米8月底开始收,晾晒完毕后,10月,村民把小米运到收购点,收购商会去现场收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8月,战马村的小米临近丰收。受访者供图

2021年,项目在战马村合作兴建了人才公寓楼和电商孵化馆。“电商孵化馆和人才公寓的建设旨在为晴隆好物和战马村提供场地、 技术等一系列支持,助力特色农产品快速发展并进入市场。也期望能培养本地的电商行业人才, 推动‘线上+实体’的长期发展。”战马村副主任江登金说。

江登金记得,以前,村里没有住宿,县城来了驻村干部,只能每天往返县城和村子,跟老百姓沟通的时间减少。现在公寓楼建起来后,干部们每天有更多时间走进田间地头。电商孵化馆外的场地,也可以供村民晾晒小米,做一些集中的加工工作。

这正得益于项目资助兴建的农产品分拣包装中心厂房和“晴隆好物”农场电商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内规划分隔不同区域,我们分别布置了晴隆县农特产品展销平台、青年农民电商创业孵化平台和农村电商直播平台。电商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兴行业,尤其对于乡村经济发展而言,可以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而对于乡村来说,电子商务意识较为薄弱,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公益项目,培养电商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支持。”战马村第一书记张盟启说。

如今,高山糯小米销往贵阳、广西等地,依附电商平台,农副产品的销售价可以更高。战马村高山糯小米的牌子打出去了,有人会直接联系老百姓购买,也有人给村干部打电话,想要联系老百姓收购。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编辑 杨海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懿萌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