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提到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时候,四大发明一定是最先被提及的。

其中黑火药的发明让人类战争史从冷兵器时代步入热兵器时代,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燃烧的黑火药

作为黑火药的发明者,中国古代的火器一度是领先于全球的,但是在明朝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引入海外火器并对其进行仿制了。

这说明当时的明朝政府在火器制造上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了。

不过有人以当时明朝北方军队配备的三眼铳为例证明明军的火器依然领先于全球,并将其称为最早的“加特林机枪”。

那么这种武器的威力到底如何,其究竟算不算先进的火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中的三眼铳

一、三眼铳的原理与特点

现在我们所说的三眼铳是一种明朝时期的火门枪,和传统的单管火器不同,它是一个由三根铳管组成的连发火器。

工匠们会先将三根单独的铳管打造好,然后用铁箍将它们固定到一起,之后再在其后接上木质枪柄方便士兵握持射击。

根据兵种的不同,三眼铳的长度也不尽相同,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一尺和四尺四寸两个版本,一尺的三眼铳多为步兵使用,长的三眼铳则是骑兵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三眼铳的明朝士兵模型

拥有三根铳管的三眼铳和单管火器相比,其能够预先在三个铳管中装填好弹药,然后分别击发,这可以大大提升士兵的射击速度,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但是三眼铳的击发方式还是相对陈旧的火门击发,这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射击方式,这种火器的枪管后部有一个火门。

在击发之前,士兵需要将黑火药装填进铳管,然后再向其中装填弹丸。

在装填完成之后,再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从火门处引燃火药完成击发。

由于火门枪的发射方式十分原始,因此其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人手持枪柄进行瞄准,其同伴则要帮助他引燃火门。

这种两人配合的方式让火门枪的击发准度十分有限,而且连发速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准备点燃火门的士兵

在当时的欧洲火门枪也是一种很流行的武器,当时德国骑兵为了单人操作火门枪,会将枪支挂在脖子上,然后左手握枪右手点火。

这样滑稽的姿势也从侧面说明了火门枪糟糕的使用体验。

三眼铳的击发和其他火门枪一样十分繁琐,经常需要两个人协同操作。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明朝的士兵一般选择用木炭同时点燃三个火门,让三个铳管中的子弹同时击发,这让其和如今的霰弹枪一样产生了散射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霰弹枪

明朝士兵有时也会在一根铳管中放入多颗弹丸,这样的射击方式虽然降低了弹丸的杀伤力,但是却能够有效扩大其打击面。

当然也有人会选择单管击发的使用模式,但是正如之前所说,火门枪的先天缺陷让三眼铳的射速受到很大限制,其根本没有办法达到部分人所说的“机枪”效果。

而且三眼铳的瞄准距离也十分有限,在超过三十米的距离外射击就很难达到精准打击的效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眼铳铳管

那么三眼铳的威力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天工开物》等文献的记载,三眼铳的射击距离相对有限,在三十步的范围内其可以对身着铁甲的敌人造成杀伤。

五十步外就只能打击装甲较差的敌人了,而到了百步之外三眼铳的弹丸就没有任何杀伤力了。

二、三眼铳在战场上的具体使用

在了解了三眼铳的优缺点之后,我们不妨接下来看看明朝士兵在战场上具体是怎么使用三眼铳的。

当时三眼铳在明军的骑兵和步兵部队中都曾经得到广泛使用,其中骑兵使用的是长柄的三眼铳,而步兵则使用短柄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兵使用的短柄三眼铳

我们知道由于骑兵在马上作战,他们使用枪械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步兵。

因此欧洲战场上的骑士们大都配备手枪进行战斗,为何在中国却刚好相反呢?这还要从明朝特殊的国情说起。

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国家的财政就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明朝的军事预算也因此频频出现赤字。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政府在军备上的开支连年下降,这让边防士兵的装备质量出现了问题。

当时北方边防士兵使用的三眼铳多是熟铁制成,由于熟铁的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使用中三眼铳经常出现炸膛的问题。

当时的士兵对于火器的使用原理并不清楚,便将炸膛的原因归咎于铳管太薄,因此后面生产的三眼铳铳壁越来越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持三眼铳的士兵

由于三眼铳是三管火器,铳壁的加厚让其重量极具上升,长柄的三眼铳如果配备木柄就会变得头重脚轻,变成铁柄则太过沉重。

因此步兵使用的版本只能通过缩短枪柄的方式减轻其质量。

对于骑兵来说,三眼铳重量较大的问题却是不存在的,我们前面提到过火门枪的击发是十分繁琐的,因此明朝骑兵在使用三眼铳的时候一般采取三铳一齐击发的形式。

他们在交战时会先下马完成三眼铳的散射,然后上马与敌人拼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骑兵手持三眼铳冲锋

此时他们手中的三眼铳已经从一柄火器变回了冷兵器,其沉重的铳管和冷兵器中的锤子形状相似,骑兵们可以利用他们与敌人进行近距离搏杀。

为了增加其杀伤力,骑兵版的三眼铳一般会在枪柄的尾部加装枪头或者刀刃,这让骑兵可以完成刺击砍击等战术动作,而且还对三眼铳的重量起到了平衡的效果。

在《皇明经世文编》中对于这种改造方法也有明确的记述:

三眼枪后用剑刃、铁箍,更可作枪刀,作锤棒。两头相称,落有力而起又便,入巢极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眼铳文物

对于步兵而言,锤子的杀伤效果在失去了马匹冲击力的加成后十分有限,因此他们还是利用长枪与敌人进行近身肉搏,所以他们并不会对短柄版本的三眼铳进行改造。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敌人足够接近之前,明朝的步兵还是会利用三眼铳进行多次击发的,其并非一次性武器,只是由于其射程着实有限,因此真正的击发轮次并不会太多。

三、三眼铳未被鸟铳取代的原因

在前面我们讨论了三眼铳的一些特点和缺点,整体来看其是一种并不算先进的火器。

当时中国南方各省份已经可以仿制倭寇使用的鸟铳了,那是一种依靠火绳击发的枪械,不但更加利于瞄准,其射速和射程也远远超过火门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鸟铳的火绳击发装置

按理说明军内部在掌握了这种技术之后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举推广,但是明朝迟缓的信息交流速度让南方先进的制造经验没有有效传播开来。

当时北方的工匠们虽然得到了鸟铳的制造图纸,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控是十分不到位的,这让他们制造出来的鸟铳大都存在质量问题,经常出现炸膛或者火绳难以点燃的情况。

北方边防士兵在领到这些枪械后发现其隐患颇多,而且他们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对于火绳的击发方式也不甚熟悉。

导致整体击发速度甚至不如落后的火门枪,因此北方士兵纷纷表示鸟铳还不如之前的三眼铳好用。

他们这样的态度让鸟铳很难在北方地区得到有效普及,随着明朝后期政府经济情况进一步缩进,想要让士兵们配备上造价更高的鸟铳几乎是不可能的。

明朝政府也就默认了北方士兵继续配备三眼铳的事实。

但是此时的后金军队却已经开始制作更加先进的鸟铳了,这让他们的军队在后面的战斗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之前明军仰仗的火器优势后来竟成为了他们的软肋,这也是后金得以强势崛起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火绳枪

现在我们提到明朝火器的时候,网络上往往存在着许多不理智的声音,不少人持有明朝火器天下无敌的论调,并用一些捏造的史实进行验证。

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清末八国联军见到明朝火器,发现其比自己的武器还先进,以及三眼铳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枪雏形。

而三眼铳在使用过程中,威力最大的模式更像如今的霰弹枪,其射程和射速都十分有限,和机枪的作用相去甚远。

在更多情况下,这种被吹捧得神乎其神的火器甚至只能被当做战锤来使用。

至于网上流传的日本人吹捧三眼铳的文字,其实原文中更多表达的是对于这种奇特武器的惊奇,对于杀伤力并没有过多的感叹。

因此我们在讨论明朝火器威力的时候,应该用更加平和客观的视角去看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火炮

而且在明朝末期,三眼铳这种火门枪本应被更加先进的鸟铳所取代,但是明朝政府糟糕的经济情况和当时北方军人不愿学习新鲜事物的抵触态度,让三眼铳依然大量装备于边防部队。

这让明军的战斗力逐渐被后金所超越,为之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