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经济变化最为明显的一个时代,在宋朝之前,几乎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被严格管制,政府为了防止出现富可敌国、加大贫富差距的现象,都在限制商业的发展。

到了宋朝,社会的生活重心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国家机器体制变为政府体制。这一方面是因为北宋乃至南宋,占领的土地多为肥沃的中原和南方,社会生活条件优越,其次是因为商业的发展已经到达需要作出改变的时候,经济生活已经从简单的小农经济变为需要大量的社会交换行为了。所以在宋朝,政府的一些经济改革措施对整个社会理念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

社会风气从重视名节转向重视资产

在任何朝代,拥有金钱都会给你带来极其巨大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在原始社会末期,一些古遗迹之中就发现了社会地位的分层。人们开始用金钱的积累来判断个人能力。不过金钱对于社会地位的催化毕竟起到的作用有限,一个人拥有再多的钱财,“朝中无人”,还是被人宰杀的“鱼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政治地位至上,在宋朝之前,想要获得极高的政治地位只能通过打仗或者科举。这些能力本身就是万中无一的,所以在古代获得的政治地位,也代表着个人能力。

1.尚武之风散去,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古代作为风雨飘摇的时代,一切都以强兵富国为重,这一基本观点从战国时期开始施行,直到唐朝时期,皇帝最为在意的还是战事。作为大一统的国家,唐朝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军事实力,至于自己的子民,有吃有穿就行了。

为什么到仅仅几百年之后的宋朝,军事在于国家之中的地位就迅速走低了呢,大概是有两点原因,第一是科举制的施行,整个国家实现了文武两方面的专业人才分流,底层人民有了晋升的方向,选择文的底层人越来越多。第二点,军事上面,虽然北方辽国和西夏虎视眈眈,但是宋朝军事能力实在是一言难尽,只能采用和平的边境政策,相互之间的战事极少。整个社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祥和的。

2.钱权交易:为商人打开入仕之门

事实上商人大规模入仕的事情在古代并不罕见,只要有钱在任何朝代都可以买上几个官做做。那么自然所有人只想找捷径做官,不想费尽心思读书了,何况商人子女在宋代已经是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科举考场。在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曾经诏令:“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听取解。”这为商人进入仕途打开了方便之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富商打开入官的渠道之后,也为商人官员的存在合理性提供了依靠。作为一个商人出身的人为官,自己所作出的事情,必然是要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因此,在商人接触到官场之后,为了拉帮结派,更多的商人的得以凭借着这股春风进入官场。相对应的买官现象更为突出,哲宗元符三年,官职就是明码标价出来的,奉职六千贯、借职四千五百贯、斋郎三千二百贯。

到了宋徽宗,买官卖官的现象已经是近乎于取代了科举,成为最容易的晋升渠道,“出颁假将仕郎等告牒,比之往岁,不啻数十倍。”就这样,商人开始大量进入官场,也将他们的唯利是图带到了官场之中。将本就舍品逐利的黑暗官场,打造成一个黑暗到暗无天日的名利场。

3.有识之士亦赞同商人“农商同重”

一直以来,整个社会对于从事商业的人都是一种蔑视的眼光看待,毕竟商人只要从事商业,儿孙也是商籍,不得入朝为官、不得参与科举。即使商人本身富可敌国,但是毕竟私人的财产在古代等于是为国家挣钱,让你掏银子你敢不给?所以商人的地位之低贱,恐怕连乞丐都会嘲笑。但这一切在北宋发生了根本变化,范仲淹在他的《四民诗》之中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这代表知识阶层开始关注商人的地位。

当时除了范仲淹,还有很多的人也对这件事发声。

陈耆卿认为:“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曰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符穑;工勤于学业,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种把“士农工商”当做平等地位来看待的情况在那个时代是超前的,反映出当时的大批有识之士大多是同意商人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本主义萌芽?

很多的知名学者都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的江南,这个时候的江南因为雇佣制的出现成为手工业商业地区。最近几年,宋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声音愈演愈烈。极多的声音表示宋代已经出现了发达的手工业,商业的社会发展程度甚至超过了明清,这种看法似乎也是有着一些依据,那么,到底宋朝的商业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了呢?

1.农业的改革方便了商业

商业与农业的关系其实就在于,商业本质上就是农业剩余产能的划分。农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手工业的发展潜力,手工业所代表的的一般就是商业了。所谓“士农工商”,真正把所有的联系起来的就是商业。在宋代的时候,商业的地位大大提升。不过想要大力发展商业,孱弱的农业必然也是会拖垮宋朝。所以为了发展商业,反而是要先发展农业。

农业的大幅度推进,带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在一部分村庄之中出现了集市(草市)。有的地方的产品已经从简单的粮食,转向生产经济作物。这在古代那种看天吃饭的情况下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在江南一带,盛产的稻米也随着发达的交通运向全国。“二厂之米,航运相离于四明之境,湖南粮食边足江湖……无地不通。”

2.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变为常态

在唐朝,虽然商业活动是生活之中的重要部分,但是为了限制商业的发展,只在固定的地方和固定的时间有着商业活动。到了宋朝,生活的需求增加,城市的商业活动变得非常的重要,想要再靠过去的那种商业模式,只会使得整个社会的需求得不到保证。当时在首都东京城,到处都是临街的商店和摊贩。《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商业的浩大程度:“每一交易,动则千万”。当时的东京城可谓是非常的繁华。

商业的发展程度体现出平民的日常生活的作息,《东京梦华录》之中亦有描写:“每五更燃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至晓而散,谓之鬼市”。这样的描写不禁让人回到那繁华的东京城,那隐藏在清明上河图之内的东京城。当时一个人早上起来,首先就可以在街头吃上一个小食摊,然后高高兴兴地去工作,随着清晨的一阵烟雨迷蒙之后,白天的人们也出来开始逛街,直到深夜,灯笼都已经熄灭,还是有着彻夜不眠的店铺,随着那些不眠的人们度过这漫长的夜晚。

3.商税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在古代,国家的税收是人们的支出的巨头,因为生产力的低下,除了自己的口粮和种子粮,几乎也剩不下什么。到了宋代,虽然农业依旧是立国之本,但是基本地位已经退缩。田亩之间的可怜兮兮的产出,已经不满足皇室的需要,相反得利更多更快的商税成为大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之内,商业在国家之中的地位首次以税收的方式超越了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食货志》之中记载,太宗时期,一年的商业税的收入是四百万贯,庆历年间是两千二百万贯,到了至道年间,这数字已经是到了一万两千三百三十三万贯。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宋代最巅峰的时候,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才1.6亿贯,由此可见农业的那点微薄的收入是多么的可怜了。

4.商业体系的最终形成和商品种类的繁多

宋代商业的发展壮大,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了。随着商业的买卖行为发展,各种信托、交通、存蓄等等配套的机构也都纷纷成立,使得整个商业文化形成了一个极为完整的体系,并形成了不断分级的商业水平。不仅有大的商户、商会,零售业和个人的发展也是极为的壮大。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水浒传》里面到处可见的酒馆、客栈等等地方,更看不见武大郎了。

商品的种类也变得非常的多,在一些史料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存在于几千年之前的“网红店”。

《东京梦华录》之中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商业是一个国家的血管,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活力。在古代小农经济的前提下,商业的行为都要考虑到农业的产出多寡,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满足于简单的日升日落,开始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和物质追求,在这种时候,商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国家即使是想要控制商人的富裕程度,也无法逆着时间而行。就这样,宋朝出现了少见的商业繁华景象,只是我们都没想到,那盏照亮11世纪的夜晚的灯火,直到21世纪依旧在熊熊燃烧。

参考资料:

《东京梦华录》

《宋·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