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大幕拉开,全国各地数十万建设大军奔赴四川最南端,在金沙江畔“七户人家一棵树”的“不毛之地”,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投身钢铁基地大会战,在这里树立起三线建设的光辉典范。

当年这处“不毛之地”,成为如今的攀枝花市。这座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因国家三线建设而生,因承担国家使命而兴,在不同时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与祖国共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攀枝花城区全景 王东摄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攀枝花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攀枝花发展的新定位,正在加快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一个产业兴、城市美、万家和的幸福美好攀枝花,正在呈现。

“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9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西部矿产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有关工作的复函》,明确由攀枝花牵头,会同重庆、宝鸡、成都、昆明等10个城市,建设西部矿产品骨干流通走廊,重点提升西部地区钒钛钢铁等大宗商品跨区域大规模流通效率,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增强国家钒钛钢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在这项旨在维护国家战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基地的规划中,攀枝花再度被赋予重大使命。

这条“走廊”为何由攀枝花牵头建设?除了地理区位优势与不断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外,还因为这里是“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攀枝花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矿产76种,其中钛、钒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是世界第一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全球重要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攀枝花钒钛高新区 石磊摄

新的时代背景下,攀枝花这座因矿而建的城市,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深挖矿产能源宝藏,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竞跑产业发展新赛道。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发展钒电池、氢能、锂电池、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推进“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聚力打造“中国钒电之都”、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和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真抓实干数载,攀枝花的答案越发清晰:组建30亿元的绿色低碳产业基金,编制实施全国首个钒电池储能产业发展规划,钒融科技年产2000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线竣工投产,落地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钒电池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攀枝花氢”实现跨市州槽车运输,初步打通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在攀枝花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9月24日,攀枝花市储能产业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现场发布了《攀枝花市储能产业投资机遇清单》,推出了钒电池储能、氢能制储输用、锂电新能源、风光+抽水蓄能等领域15个重点合作项目,计划总投资454.5亿元。其中,东区银江光伏发电项目等9个储能产业相关项目签约,投资金额达77.6亿元。

立足特色发展之路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攀枝花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气温高达20.7℃,年日照时数达2700小时。在如此优良的自然条件下,农业这篇大文章,被勤劳的攀枝花人不断书写。

流经攀枝花市的安宁河,滋养着攀西经济区人口分布最密集、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攀枝花立足安宁河流域现有特色农业基础以及特有的光热资源优势,实施“粮仓+现代产业”工程、“粮仓+水利保障”工程、“粮仓+交通保障”工程等,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粮食、错季蔬菜、特色水果、优质蚕桑、特色花卉等农业特色产业。

以全国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米易县为例,当地根据不同海拔高度、气候特点及植物生长特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带”产业结构布局:海拔980米至1300米为粮经复合产业带,种植果蔬、水稻;海拔1300米至1700米为中山区特色水果产业带,种植芒果、枇杷等;海拔1700米以上,为高山区林果烤烟和畜牧养殖产业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攀枝花市米易县稻菜现代农业园区 米易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8月26日,米易县“天府粮仓·百县千片”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现场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932.5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攀枝花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8.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6.1万吨。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物质共富,更要精神共富

2022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2023年,攀枝花迎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起步之年。

攀枝花在全国率先以1万元为阶梯进行家庭收入摸底,创新性开展乡村、城区、城乡融合三类共富单元打造,建成“零碳村庄”“幸福邻里”“共富农场”等20个共富基本单元和场景,初步形成“工会进村”“村集体+红色资源”等特色实践经验。

数据显示,2023年,攀枝花市各县(区)人均GDP最高与最低的倍差缩小至1.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缩小至2.08,年收入1万元以下家庭动态“清零”,三口之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走过2023年的“起步”阶段,2024年,是攀枝花迈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出成效出经验的突破之年,也是攀枝花市委确定的“大抓落实年”。

今年,攀枝花将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发力。聚焦缩小地区差距,实施区域差距补短攻坚计划,加快补齐老工矿区、老旧小区、高山民族地区发展短板;探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建立“一区多园”协同发展、统计监测、管理考核机制;聚焦缩小城乡差距,围绕农村创富共同体建设,探索建立联户、联村、联企、联资等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乡村发展条件持续改善;聚焦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低收入群体托底机制,动态“消底”,精准“扩中”,力争全市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0万元-50万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达到50%。

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攀枝花并未止步于物质层面的共富,还在不断探索精神共富的实施路径和实现方式。

电视剧《火红年华》、川剧《此心安处》、京剧《浩然成昆》、话剧《金沙江上那座城》,以及共富题材文艺作品《雅砻江水天上来》等一大批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盐边县联合村以新蔬换旧书为主题的读“蔬”会,米易县以乡村为幕、以文化为魂的乡村文化振兴美丽竞演,仁和区举办的俚颇彝族姊妹节形成品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家门口轮番上演,不断丰富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