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当你走进明谷高中的任何一间教室,都能感受到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习热情的高涨。课堂上,几乎没有打瞌睡或开小差的情况。学生们或参与小组讨论,或上黑板书写自己的解题步骤,“我提问”“我回答”“我补充”……探讨知识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得益于学校一直坚持的高效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教育痛点?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多年来一直困扰课堂的“瓶颈”,正在明谷的高效课堂上,被逐步突破。

高考在变,学习怎能故步自封

一所学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其核心竞争力始终蕴藏于它的课堂之中。客观来讲,明谷高中的生源并不理想。学生们中考成绩达不到公办高中录取线,此前的学习也没有养成好习惯,各学科基础知识都极为薄弱。像这样低起点的学生,课堂学习的出路在哪里?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学校领导团队的共识。一堂课好不好,从来不在于老师讲得多好、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的效果。“天天讲得口干舌燥,怎么学生还是学不会?”一些从教多年的老师,总会陷入这样的困惑。对于自主学习,学生也难免会有抵触。“因为听课更简单,我只需坐在那里,听老师讲就可以了,不用动脑子,还会感觉自己很努力”,高二学生王晓晴坦言。可“不用动脑子”带来的后果是,虽然听课了,却不会做题,特别是遇到需要举一反三的题,就更懵圈了。高效课堂,就是在改变老师“说书”、学生“听书”的被动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后,学生王晓晴也由衷感叹道:“确实,只有主动思考想清楚的问题,掌握的才最牢固”。虽然提倡“学生自主”,但不难发现,明谷高中的高效课堂背后,还有一套“倒逼”的课堂机制。

比如,学生课前不预习导学案,那课前检测就过不了关;如果课堂上开小差,不参与讨论,最终上台展示时,就会无话可说。课堂上,所有学生都被分在一个个小组,所有的事都与小组有关,做不好,不仅本人尴尬,还有损小组荣誉,所以其他成员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没有人强迫你学习,但在这样的模式下,你又不能不学。只要学了,就总能学到一些东西。”高一学生张超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中,即使不想学习的同学,也会不由自主参与其中,保证了学生一个也不掉队。换个角度看,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是顺应高考变革的需要。“考的都没讲,讲的都没考”现象,缘于近年来高考不断调整命题思路,考察重心由之前的“解题能力”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现状下,如果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只满足于传统的听讲和死记硬背,根本应付不了高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主学习,绝非简单的“老师不讲课”

“高中知识那么难,让学生自己学,能学会吗?”“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自己学,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对于高效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不少家长心存疑虑,是因为误解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简单的“老师不讲课了”。事实上的高效课堂,却并非如此。课堂的高效是以充分的预习为基础的。老师会在前一天,给学生印发导学案,学生利用前一天自习的时间研读、更正、标注疑难。有了这样的基础,第二天课堂上,老师只用针对学生的疑惑重点讲解2-3题,从而大大提高效率。这样做,是为了摒弃传统的效率低下的“满堂灌”教学。在课堂上,老师不再仅仅着眼于自己“讲什么,怎么讲”,而是紧盯学生“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哪儿没学透,应该怎样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打造高效课堂,其实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老师戚树仁说,看似老师课讲的少了,实际备课、制定导学案等准备工作却要更加充分。上课时,更需要老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开始练,哪些重难点精讲细讲,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控制课堂节奏。高效课堂上,学生不再吃“大锅饭”,而改为“自助餐”。以导学案为例,虽然薄薄一张纸,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出必做题、选做题,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老师们笑言,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对教师的嗓子要求高,现在是对教师的“脑袋”要求高:“课讲得越少,背后需要下的功夫反而越大,但只要学生的学习有效果,就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组式学习, 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效应

教室里,6-8张桌子拼在一起,区域性地划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先讨论,提出思路和方法,再由学生代表展示和讲解,由学科班长给予评价打分。最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点拨或拓展。这样的小组式学习场景,已经是明谷课堂的常态,也带来了一系列良性连锁反应。在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听讲这样被动学习的记忆效果最差,平均留存率仅5%;而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保留50%,通过“教别人”则可以达到90%。学校开展小组式学习的初衷正是基于此。

小组内部,大家热烈讨论,让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不会的同学,学生能教会同学,就真正能保证自己学会了。各小组之间,也会安排代表轮流上台做讲解。身为学科班长的高一学生齐一聪,就体验到小组式学习的高效:“一个知识点,小组讨论的时候练习一遍,站起来给全班同学讲解的同时巩固复习一遍,同学补充或者老师修正时,还会再加深一遍记忆,每一遍都有收获。”“三组的答案准确,声音洪亮,加9分。”小组考核评价机制的出现,又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小组的事情。学生们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组成学习“搭子”后,谁都不想本小组扣分,更不想因为自己让小组扣分,即便不想学习的同学也要动起来。“小组里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在学习。当我们小组解答出一道题目时,内心真的很兴奋”,学生朱欣宇说。还有更多的同学,通过高效课堂,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一开始,轮到我讲解时,我都不敢说话。现在上台已经能落落大方了。从紧张忧虑到轻松从容,这是高效课堂对我的影响和改变”,高一学生张悦这样说。学生们有激情,有朝气,很活跃,这样的课堂,也让老师们深感受益。“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后,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少再出现学生上课睡觉、聊天、无所事事等现象。”化学老师孙传明在教学中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诚然,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路上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但让人欣慰的是,今天的明谷高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勤于学习,积极拥抱新事物;越来越多的学生正从课堂中寻找到自信与乐趣。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这正是课堂变革带来的真正改变。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通讯员 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