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央财政首批支持城市,获得8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如何推进城市更新?9月30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三年内南京将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网3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150公里;实施160个老旧小区改造、12个宜居社区建设。一揽子的更新计划,让城市补短提质、焕发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网3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150公里

南京市建委党委书记、主任于茂高介绍,南京研究编制了《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并配套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三项文件,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有效支撑。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即4类204个工程项目,1类管理提升工作。

“首先系统化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实现市政管网与环境品质一体化提升。”于茂高表示,聚焦城市主次干道、重要街巷,实施6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进供水、排水、燃气、供电等管线、设施设备的一体化更新,同步做好杆线归并、综合杆、智慧杆建设,实现地上地下集成化整治。老旧管网改造方便,实施主城区老旧燃气管道、供水管道改造工程,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网3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150公里,消除老旧管道运行隐患,提升城市运行本质安全水平。同时,加强综合管廊建设。重点推进干线管廊和南部新城等重点片区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惠民大道综合管廊等5项工程,因地制宜实施缆线入廊,逐步完善综合管廊系统。此外,持续优化管网“全覆盖”动态排查机制,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平台,加强数据交互分析,摸清管网风险隐患和运行状况,全面提升地下管网智慧化管理水平。

完成约400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

南京将一体化开展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加强“源厂网河”一体化统筹,全面开展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推进滨江、老城、城郊等样板区建设。

具体来说,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进老城新城污水管网全覆盖建设,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创建,重点实施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等44项工程,完成120公里污水管网修复,增强污水系统效能。深入开展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推动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重点实施惠民河、干河沿暗涵段整治等16个项目,综合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秦淮区北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等28个项目,完成约400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提高源头污水收集质效。此外,摸清全市排水户底数,明确重点排水户清单,全面落实排水许可要求;持续推进小散乱排水整治行动,加强排水管理和执法协作联动,强化排水许可批后监管。加强排水管网专业维护,深化“厂网一体化”运维机制,推行排水监管进小区。

实施金鹰等过街通道防汛及配套改造

《行动计划》明确了按照安全韧性、绿色低碳、智能融合的要求,高标准实施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提质。

加快推进南京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项目,整合构建1个市级监管系统和燃气爆炸、城市内涝、供水爆管等8个专项风险场景系统,同步布设各类物联感知设备,接入实时监测数据,构建风险评估、数据汇聚、预警处置体系,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流域区域、城市、设施体系三个层面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实施迎江路等海绵城市源头减排项目,按照海绵城市要求推进60个老旧小区改造。

提升防洪排涝能力。重点实施金鹰等过街通道防汛及配套改造,统筹实施泵站更新改造、雨水管整治和积淹水点整治,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和内涝治理成效。

生活垃圾分类提效。深入推进小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转运和回收分拣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重点实施江宁区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率。

实施160个老旧小区改造、12个宜居社区建设

老旧片区通过城市更新,焕发新活力。南京将坚持以“改善民生、增强活力、延续风貌、留住记忆”为目标,重点围绕老城南、滨江、城中、南湖等片区,集成化推进老旧片区更新改造,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居住品质提升、文化创意集聚、科技创新引领的综合性更新样板。

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方面,聚焦便民、为民、安民服务,有序增加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供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拓展智慧家园平台应用,进一步健全小区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重点实施160个老旧小区改造、12个宜居社区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旧片区焕新方面,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施“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留住原住民、烟火气,促进老城文化复兴。盘活老旧低效存量空间和建筑,注重功能植入、设施嵌入、产业导入和业态优化,增添创新活力魅力。重点实施百子亭、石榴新村等老旧片区更新改造,提升宜居环境品质。

南京市房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乃栋介绍,2024年到2026年三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60个,面积358万平方米,基本覆盖了全市绝大部分尚未改造的老旧小区。其中今年计划完工188.37万平方米,年度综合进度已达83%。

具体如何实施?陈乃栋介绍,首先是全面推进消防、二次供水、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增强小区安全韧性;其次是因地制宜采用透水铺装、建设生态停车位、下凹式绿地等措施建设海绵城市;最后是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公共绿地、体育运动设施,积极推动项目品质提升和老旧片区焕新。“在优配套上,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打破传统‘小区’概念,推进零散片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合理利用改造项目中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以及可盘活利用的闲置房屋资源、空闲用地、低效用地等存量资源,在有条件的小区配建助餐、养老、托育等各类设施,有序增加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供给。”陈乃栋表示,通过补齐社区服务短板、塑造街区文化,助力老旧小区居民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搭建共商共建共管五方平台

城市更新,长效管理很关键。于茂高表示,要不断建立健全房屋安全管理、公众参与等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水平。

深化城市体检评估。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街道)、城区(城市)”4个维度,多元化、精准化开展体检指标数据采集、现状调查和评估分析,针对性查找短板弱项;生成城市更新项目库,逐步纳入年度计划,推进项目实施。

发挥城市设计引导作用。倡导多元协同参与。筹建城市更新促进会,凝聚社会力量,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交互;落实社区营造(规划)师制度,组织社区营造(规划)师进社区、进项目,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更新;推动城市更新项目搭建共商共建共管五方平台,引导参建各方全程参与城市更新。

下一步,南京将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实现“规划—策划—计划—建设—管理—运营”全链条高效推进。围绕33个前期项目、46个立项未开工项目、125个在建项目,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推进项目早开工、快实施、早见效;不断优化审批服务、要素保障和业务指引,提升项目管理效能;不断完善城市更新“1+N+X”政策体系。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服务单位等专业技术力量。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过程绩效管理,争取形成更多全国领先的绩效指标、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示范性的标杆成果。”于茂高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赵丹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