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肺“漏气”难题新突破:背阔肌折入法成功“补胎”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王敏 张全录 实习生 汪颀伟

因为肺表感染、破溃,导致末端支气管暴露,朝着胸腔滋滋漏气,这个胸外科难题被称为“支气管胸膜瘘。”面对这个难题,一群80后医生有了新解,暂时给它取个名字叫:背阔肌折入修补法。昨天,运用这一方法,58岁患者李师傅成功治愈了他的老肺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1年半前,李师傅开始咳、喘、闷,多方治疗不见好转。本月初,李师傅转院到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副主任刘小玉检查发现,李师傅的左肺膨胀不全,胸腔内有大空腔,内有大量脓液,肋骨狭窄,胸廓坍陷变形。再仔细看CT片会发现,肺表有多个支气管末端破溃,向胸腔内漏气。同时,相关检查证实,这些病变均为曲霉菌侵蚀造成的。

“这是多发支气管胸膜瘘”刘小玉说,“如果把肺看成一个充气的轮胎,那么支气管胸膜瘘就相当于轮胎有小孔漏气。因为肺是活动的,不与其他组织生长在一起,所以,这看似简单的问题,治疗起来可不像补胎那么容易。治疗的关键在于封堵瘘口和消除脓腔,目前,治疗方法有手术和不手术两类。”

刘小玉分析了两类方法的利弊:如果不手术,任由肺漏气,那么细菌也会源源不断地跟着气流进入胸腔,不断产生新的感染。这就要在患者胸腔内置管,引流出不断产生的脓液和肺漏出的气体。这类处理方法,虽没有手术的烦恼,但长期带管,无疑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如果手术,又有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切除有瘘口的肺组织,这左一刀,右一刀,显然会损失大量肺组织,患者的肺功能也会因此而受损。另一种方式是,在有瘘口的支气管内植入封堵支架,这种方式成本高,效果也不确切。第三种方式是,切除患侧胸壁的肋骨,让胸部肌肉失去支撑而塌陷入胸腔,实现脓腔填塞的同时封堵瘘口,但此手术方式造成胸壁严重畸形,难以让人接受。

给肺“补胎”的难题,吸引着爱钻研的武汉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的专家们。一种全新的“补胎”方法应运而生。

刘小玉介绍,他们在借鉴国内多家医院的探索经验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类似肌瓣移植的修补方法。具体说来分为如下几步:首先用胸腔镜为患者清理胸腔脓液,胸腔充分引流之后在需要补的肺组织附近切除两根肋骨。让胸壁产生一个通道,之后在通道旁取一层背阔肌。取时,背阔肌一端保持原来的连接,一端掀起,形成舌头状,将掀起的一端通过断肋骨产生的通道送入胸腔,与有瘘口的肺贴在一起,人为制造粘连。之后将创口修复。几周后,取的这段背阔肌就变成了“创可贴”,牢牢长在的肺上,补住了肺上的瘘口。

术后两周,李师傅恢复良好,检查发现其肺上瘘口与背阔肌完全吻合为一体,达到了预期效果,也摆脱了伴随多时的引流管,且无任何明显不适。之后,李师傅只需服用抗真菌药物杀灭曲霉菌即可实现痊愈。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