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求新质增长的2024年,“低空经济”已经成为了行业乃至各地政府发力的“聚焦点”。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如今,从基础设施、产业链,到无人机等飞行设备的生产制造,再到各个细分行业的落地场景,中国低空经济已经实现了全面领先。
恰逢广西自贸试验区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5 周年,36氪特别举办「2024低空经济发展研讨会」,邀请低空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分享最新行业进展、研究成果和未来趋势,这也将是中国与东盟产业相互赋能的又一次绝佳机遇。
活动现场,多维资本投资副总裁郭冠恒作为圆桌主持人,与多弗航空CEO孙红平、氢源智能联合创始人、CFO李政、安擎科技华南区负责人丁维共同就《未来城市交通的变革》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嘉宾进行《未来城市交通的变革》主题的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郭冠恒: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 让我们有机会在南宁、在东盟自贸区,交流关于低空经济的话题。我们圆桌论坛的主题叫做未来城市交通变革,于我而言,是第一次做这个主题的论坛。2017年我在法国巴黎做过未来交通出行主题的论坛,那次探讨的是智能化、电动化方向,现在我们从地面出行上升到低空出行,从两坐标轴的出行升维到三坐标系的出行。今天也邀请到了三位嘉宾共同探索低空经济下城市交通的未来。我是主持人郭冠恒,我在多维资本,主要关注智能制造出行领域。
孙红平:我是多弗航空孙红平,大家可以叫我Jackson。多弗航空是一家国际化布局、高科技驱动的航空行业解决方案商。早在80年代我们的加拿大公司便已成立并着手研发二座、四座和六座的固定翼飞机,目前已有2000架固定翼飞机在北美销售并被客户使用。在意大利有两架自己的直升机和120千瓦级别的发动机,在欧洲和南非已实现50架直升机订单的销售。在国内,我司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联合研发,并专注于双工业级无人机和eVTOL,这是多弗航空的情况。
李政:今年是氢源智能成立的第三年,我们是一家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科研转化成果的公司,主要研发了两项技术。第一项技术是无人机抗干扰。为实现无人机导航模块抗干扰功能,很多同行公司也在努力,而我司在业界摸索的时间比较长、挖掘的尺度比较深。在此基础上,前年我们开始孵化另一项名为固定氢动力的动力技术。无人机由几个核心模块构成,其中续航一直是无人机应用的极大痛点,为了突破锂电池续航有限的约束,缓解eVTOL未来的续航压力,我们做了氢动力的动力系统工作,围绕这两个技术进行多旋翼的整机等的研发制造。
丁维: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来自安擎科技的丁维,非常感谢主办方和36氪给我们分享的机会。安擎科技聚焦于为低空空域无人驾驶航空器提供航行服务解决方案。我们以服务全球的低空经济和超视距规模运行为目标打造产品和服务。产品包括实现无人机交通管理的地面和机载软硬件、数据服务,以及实现超视距自主运行所需的无人机航电系统、整机、自动机场和飞控系统。我们目前是民航局无人机服务提供专家组成员,参与国标和行标的制定。也是国际民航组织和全球无人机交通管理协会工作组的成员,参与全球标准制定。
郭冠恒:感谢三位嘉宾的介绍,三位大咖都是产业的资深人士,经验非常丰富。接下来开始圆桌对谈,第一个问题提问安擎科技的丁总,在过去三到五年的发展过程中,您看到了低空经济领域什么技术发展趋势,能不能根据您的从业经验提炼成三个特点,基于这些行业趋势特点,安擎科技又在产品和业务上做出了什么样的布局?
丁维: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低空经济的特点可以用三个词汇总结,无人化、智能化、多元化。无人机在性能上提升显著,从消费级向工业级快速发展,并在城市巡检、应急救援、农林植保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化也可以从多个维度体现,包括飞行器之间的协同、飞行器与地面的协同、端到端的飞行,现在的发展很迅速,包括能源电池各方面,都有了持续不断地提升。同时,无人机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无人机等类型,满足了不同场景的需求。飞行器的自主飞行控制系统不断发展,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实现自主导航、避障、路径规划等功能,在复杂环境中自动识别障碍物并规避,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擎科技专注于低空空域无人驾驶航空器航行服务领域,目前我们的低空航行服务解决方案和自主飞行方案在珠海、武汉等地都有部署,覆盖各地方和行业面。软件产品已经面向C端开放上架,硬件将大规模量产。现在我们正在寻找有特点的运行环境和场景,打造超视距自主运行的标杆项目,这是一直努力在做的工作。
郭冠恒:谢谢,下一个问题提问李总,氢源智能是如何结合新能源场景进行产品和技术路线布局?
李政:低空经济领域与能源最大结合是动力模块。刚才也提到了油动向电动进化,转化为电能驱动后,我们发现锂电池有续航上限,即便是全固态电池也仍存在续航时长的局限。下一步往什么方向转变,这也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油动虽然续航长,但噪声也大,在涉及军工场景的实际应用上会出大问题。这些都是之前所面临的痛点难题。而氢能是必然的选项,但氢能使用的路线也很多样化,不同的氢能使用路线也代表着不同的应用困难,技术难度以及成本考量。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比较分析,选择了固氢,在固氢比较成熟的路线下,选择了Mg固氢。Mg固氢的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续航里程较锂电优势明显,实验室环境下做到了5倍以上的续航里程增加。因此我们对未来的前景较为看好,尤其是白鲸航线分享的大载重eVTOL,在未来有能源替换的可能。未来我们会向动力系统供应商转型,面向所有无人机兄弟单位提供动力系统服务,这是我们看到的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机会。
郭冠恒:提到动力,多弗航空既有传统能源形式的机型,又有面向eVTOL的在研新型产品,使用的是新的能源形态。想问问孙总,对于整机企业来讲,不管对于载货还是载人,您认为这是什么样的市场?市场规模多大?是怎样的打开节奏?跟我们分享分享。
孙红平:对多弗航空这样科技驱动的整机厂商来说,我们最关注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倒推公司战略,我前面也介绍过,我们在北美、欧洲、南非的产品和机型更多是基于北美和欧洲通用航空特别发达的市场和用户设置的,对中国来说,我觉得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是能否飞起来,这是一个监管的问题,对于载人还是载货,很显然可以先载货,因为货的监管相对更宽松,人的监管压力更大,我想这是行业共识。从今年飞的情况来看,军方的审批更加方便了,除个别演练期间不能飞行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非常开放,政府也非常支持,这是非常好的方向。然后关于规模,不管是36氪的邹院长所分享的数据还是潘教授所分享的数据,低空经济到2026年时达万亿市场是行业共识,市场空间足够大。对我们来说,我们有自己的eVTOL产品,我们非常克制自己的脚步,我们按照1-3年,3-5年、5-8年的规划去落地,每一步都很扎实;我们的涡轴发动机是燃油发动机,目前来看电池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方能满足当下客户的需求,并且中国的涡轴发动机也不多,我们以客户需求倒推来指导我们的研发思路和产品思路及解决方案。
在载货方面,我们做中国邮政项目,我今天刚从邮政在獐子岛的项目地过来,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无人机有很大的市场,例如刚需型的市场、高价值的、紧急的货物运输,这是我们专注无人机的领域。对于军方来说,有更大的研发预算,会更容易成功。民用市场会更困难一些,但对于刚需型的民用市场,不管是监管机构还是行业内都是想要落地的方向。
郭冠恒:谢谢孙总,今天的主题叫做未来城市交通变革,我们提到交通会想到人员出行,也有物品的流动,大家比较关心低空带来的城市交通变革有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大家比较关注几个问题,第一,它便利吗?第二,它安全吗?多弗是一家跨国公司,在北美、欧洲都有自己的布局,从全球视角来看,您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观点?
孙红平:能解决用户刚需的产品和公司都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为什么这么说?历史告诉我们答案。刚才您说的载人和载货,我个人认为飞不起来的问题,出现在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上阶段,发展的整体氛围较好,但结果却不如预期。昨天几个通航机场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于90年代就下海做通航,一直遇到飞不起来的问题。但我认为现在跟前两个阶段又不一样,当前AI人工智能的介入能更好地保障飞行的安全性。以前想要安全飞行,让监管机构放心监管,其实要有很多条件,比如你飞行航图具体是怎么开放的?开放到什么程度?问题没那么简单。现在大家对低空经济有信心,但信心需要业务支撑和数据支撑,最后是用户买单,形成闭环。现在我认为AI人工智能的推出会加快步伐,比如我们和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旗下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科星图合作,在我司飞机飞行期间,除了自己的飞控,还有中科星图和我们一起测飞行数据,中科星图已经完成了气象的检测,同时布局低空经济数字底座,我们双方软硬件相结合,这个动作的颗粒度非常高,能使监管机构放心。这样的话才能把成本降下去,才能解决用户的需求。否则怎么能比地面运输更有优势?我认为未来的UAM交通和市场刚需需求是存在的,并且是实实在在要解决的问题。对我来说时间宝贵,我昨晚从大连起飞,先飞到北京再飞到南宁才能赶上中午的午餐会,对我来说是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这样的痛苦我想不是困扰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困扰大多数人的问题;每次从纽约飞到国内,飞机上每次都有年长的乘客告诉我:十年前、十五年前需要二十多个小时,现在仍然得飞十八个个小时左右,所以人类的交通出行问题不管怎样都是个大市场。如果eVTOL要发展起来的话,电能是否能跟得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专家能不能把电池的问题彻底解决了?这是一个产业链的协同问题。品牌商何时能用上长续航且稳定的动力,最终让终端用户使用,这都是需要回答的。一旦能大批量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产业。
郭冠恒:谢谢孙总的分享,让我们豁然开朗。下一个问题问一下氢源的李总,巡检巡查、电力应急事关我们生活方方面面,氢源落地过程中肯定是以工业级产品解决路线为先,现在行业里有一种声音,先作业后货运再载人,这是不是一种行业共识?你帮我们介绍一下工业级产品打开市场,从今年开始每年有多大,如果做这个行业的生意,每年理想情况下面对多大的市场蛋糕?
李政:工业级的市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同行,是因为大疆的忽视或者主动放弃。大疆把太多的市场聚焦到消费级,如果它决定做工业级市场的话,现在就没有这么多的机会留给其他人。它的行业控制能力太强了,因为它没做这类型的产品,留下了这个市场空间,给了大家以时间换空间的机会。我们最早介入工业级市场也是疫情前后的阶段,我们认为疫情封闭的条件下,可以寻找进行作业的机会。最早我们介入电网是做电网巡站业务,电网的巡线业务是大家所熟知的,巡站业务比较特殊,尤其是特高压、超高压电站,电磁干扰能力比较强,所以飞机必须有强抗干扰的能力,后来我们开始在AI辅助下做路径规划新的解决方案。这其中有个问题,这个场景可以把技术打磨非常好,包括大疆也认同我们的技术,我们也有合作,但是它的场景太小了,规模不大,现在云圣智能也在做相同的项目,我们发现这个市场范围不如人意,竞争的很痛苦,所以我们开始做下沉市场,我们做城市的配网1100千伏的变电站,我们还去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比如高铁,我们跟国家铁路局,研发了高铁巡检体系化建设。
新场景拓展之后给了我们很多新的技术迭代机会,也给我们验证新业务实现的可能性。大疆也有向工业级转化的战略,这个空间打开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能接受无人机做巡检,这点给了我们很多增量。从特高压、超高压电站拓展到了普通电站之后,几万个电站规模,我们能做的市场从几个亿到几百亿的规模。国家铁路局一直不敢让无人机做巡检,它认为技术上存在风险,现在它敢于使用无人机,打开了新的市场机会。
在大规模的的交通干线下,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或者远洋,这些场景都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的功能,再者,应急也是很大的体系,应急的基础设施没有搭建完善,基础布局之后,我们在应急也是千亿级别的工业应用市场,还有光伏等等,这都是我们拓展的新场景,这些场景比较新,它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比较多,需要全行业携手,需要无人机的各个板块一块努力,才能把这些场景打通,从而构成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工业场景的低空经济市场规模。
郭冠恒:谢谢李总的分享,含金量很高。我们也提到,城市低空运行起来离不开交通管理系统的保障,安擎科技作为城市空域的护航队、协管员,我们问问丁总,您从安擎的角度来看,实践城市低空真正用起来, 企业、政府监管方需要做些什么?以及在城市低空交通变革中,企业、社会公众、政府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丁维:在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承担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政策的制定、发展规划、还有公共设施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提供,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协调,需要协调军队、民航、公安等部门,建立跨部门的低空交通管理协同机制。同时要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因为安全是重中之重。对于企业来说,刚才李总讲得特别好,在低空经济体系里,各个企业之间共同协作,安擎为无人机企业提供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交通管理的服务平台,提供软硬件产品和服务。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也要考虑怎样跟机构、高校进行合作,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高校、企业、用户密不可分,我们也上架了面向C端的软件,对飞行感兴趣的公众都可以使用这个软件,通过APP看到周围无人机的轨迹、位置等。这个APP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营人开放。目前应用场景的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应急、植保、巡检等场景。未来的3—5年,当我们的应用更加广泛的时候,很多场景还会被不断发掘,比如房地产开发商也会策划“地产+低空”的方案,在小区设计无人机的机场,让无人机把所有业主客户的快递、外卖直接送到阳台上。这个方案先前也没有应用场景,但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切都将成为可能,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海洋资源是有限的,而天空资源是无限广阔的。
嘉宾进行《未来城市交通的变革》主题的圆桌讨论
郭冠恒:谢谢丁总,我们向天空要GDP,最后请三位企业家给各位观众每个人一个建议,低空经济的机遇这么大,如果企业和个人要进入这个领域做生意的话,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或者有什么建议?
孙红平:从数据来看,2019年美国这个行业GDP大概2475亿美金,占总GDP的1.16%,现在我们还远远还不到那个阶段,所以空间是巨大的,同时监管机构还在尝试如何监管的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全球化布局和全球化产品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战略。尤其对于刚需市场的突破,我们不仅要有信心,也要有决心落地,因为它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一定会经历一个从军用到民用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妨碍技术创新。唯有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未来无论是企业端还是用户端才会跑出伟大的公司。在座的不管是用户还是投资人,希望这个战略和思路能给予大家一定的帮助和思考。
李政:我给大家一个建议,每个人都去买一台大疆最新的穿越机,一两千块。如果无人机人均持有量能够达到现阶段手机般人手一台,大家定会对此高度重视,现在所期待的所有东西都会加速,尤其是管理平台,这对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和便捷化场景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在科幻电影中常会看到主人公在走的过程中有个对话机器人在旁边飞着,这就是未来手机和无人机结合后的工具,它可以在你的身边以飞行的方式进行伴随,而不是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拿在手上。未来空间场景完全跟现在的场景不一样。同时,我们现在也正在推进东盟合作,目前已经跟柬埔寨开始谈前期的合作机会,我们希望,未来以广西南宁为桥头堡,跟东盟有更多的出海合作,因为无人机出海是前景非常广阔的生意,谢谢大家。
丁维:孙总和李总讲的特别好,用数据说话。大家都认为低空经济未来是万亿级的经济体量,我们可以计算一下目前体量距离万亿级还有多远,而如此庞大的体量空间便是行业参与者共同拥有的蓝海机会,未来已来,谢谢。
郭冠恒:谢谢丁总,再次感谢主办方和东盟自贸区给我们机会分享,今天的圆桌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