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指导,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共海珠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主办的“第136届广交会志愿者培训暨上岗誓师”活动在海珠琶洲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海珠区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和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具体承办。随着第136届广交会临近,志愿者们已经整装待发,誓言以青春力量助力这场国际盛会。

据悉,第136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在广州海珠区正式拉开帷幕。海珠区团委将在广交会展馆设立100个志愿服务岗位,遴选3000名青年志愿者,为前来参会的国内外客商提供语言翻译、场馆指引、办证咨询、交通疏导、应急医疗和文旅推介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们将以热忱和专业的态度为广交会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创新“传帮带”模式,培养志愿力量

为了确保广交会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提前一个月展开了招募、面试和培训等准备工作。通过这些环节,志愿者们组建了多个团队,包括志愿者督导团队、讲师团队、新媒体团队和专业外语服务团队。督导团队将为广交会志愿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监督,确保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广交会首次引入了“督导指导团”这一新角色。这个团队由10名具有丰富志愿服务经验的骨干青年志愿者组成,他们将在广交会现场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广州航海学院的梁雪柔便是其中之一。她已连续四届参与广交会志愿服务,从高校志愿者到现场督导,再到督导管理组组长,如今成为了“督导指导团”的成员之一。梁雪柔表示:“每一个服务岗位都有独特的价值,都要展现出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服务热情。”

同时,本届广交会还首次设置了“总督导助理”岗位,助力总督导管理几百名志愿者。广东金融学院的赖欣从上一届的后勤志愿者,转变为本届广交会的第一批总督导助理,她期待在这个新的岗位上积累更多管理和协调经验。

精细化岗位设置,提升服务质量

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结合历届广交会志愿服务的经验,不断优化志愿服务岗位的设置。针对外商语言需求的多样化,本届广交会志愿者团队尤其加强了小语种人才的招募。通过对300名往届志愿者的问卷调研,协会发现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是许多外国客商的常用语言。因此,本届广交会专门招募了33名掌握这些语言的外语专业学生,组成了专业外语志愿服务团队,为广交会提供更加全面的语言服务。

此外,本届广交会首次设立了应急医疗志愿者岗位,志愿者们经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专业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并通过了心肺复苏考试,获得了相关资格证书。他们将在广交会上为客商提供专业的应急医疗服务,确保展会期间的医疗保障到位。

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创新推介形式

为了向更多客商展示广州和海珠区的文化特色,海珠区团委在本届广交会中设立了四个“新时代驿站”,作为志愿服务的阵地。这些驿站不仅为客商提供休息和咨询服务,还展示了海珠区青少年文化创意IP,诸如猪猪侠、《落凡尘》、汪柴主等。这些本土文化符号通过与广交会结合,不仅让国内外客商更深入地了解广州文化,也增强了广交会的文化氛围。

同时,广交会期间,海珠区还推出了“青春海珠IP印章打卡”活动。客商们可以在新时代驿站打卡集章,带走富有纪念意义的印章,增加广交会的互动体验,创新文旅推介形式,展示广州的文化多样性。

携手高校团队,凝聚青年力量

海珠区团委联合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19所高校,组建了52支高校志愿者团队。这些团队中60%的志愿者来自专业外语学院,为广交会的外语服务质量提供了保障。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志愿者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精神。

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团支部书记郑嘉敏表示:“我们希望广交会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站,青年志愿者在广交会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增长见识和技能,有所收获。”

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擦亮,展示广州形象

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自2006年第100届广交会以来,已经连续18年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广交会志愿服务,累计组织了超过10万人次,服务时长超过61万小时。通过多年打磨,广交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海珠区的品牌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其中。

通过志愿者的热情服务,广交会不仅为广州市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风貌。未来,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继续擦亮这一志愿服务品牌,为广州市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记者 李春炜 实习生 石明昊 通讯员 海宣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