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教学提升关键环节,坚持以“四个突出”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2020年,护理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近五年,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4门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专业课程获校级各类建设项目20余项,其中一流课程6门;获批校级培育学科、校级学科创新团队、校级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
一、突出融合融汇,构建中医护理教学体系
护理学院依托中医特色资源和优势,坚持科学性、连续性、创新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原则,构建“文化+课程+实践”的中医护理特色育人体系。一是传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广泛宣传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的医德医风、治学精神及学术成就,将张学文教授创立的“毒瘀交夹”“痰瘀交夹”理论以及郭诚杰教授创立的“一拍三柔养生经”融入《中医临床护理学》《针灸推拿与护理》教学中,激励师生学习典范、守正创新,不断继承发扬中医药文化。二是建设中医护理课程群。根据中医学教育规律,积极整合中医护理、中医基础及中医临床等学科资源,系统建设中医护理基础、中医护理临床、中医护理康养等三类课程,深度推进中医经典理论、独特诊断方法与现代护理理念、技术相结合,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思维。三是加强中医护理临床能力培养。学院设置了艾灸、拔罐、刮痧、耳穴压豆、推拿等中医护理操作项目,购置中诊合参思维训练系统、便携中医经穴信息采集系统等智能交互式中医设备,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社区、农村开展中医护理社会服务活动,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近3年,开展活动20余场,受益群众1800余人,被《中国中医药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二、突出立体多元,探索灵活多样教学方式
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进多元化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成效。一是注重方法创新。开展“多学科联合教学模式”集体备课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凝聚教师集体智慧,解决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学科间的教学相关问题。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主张因材施教,采用翻转课堂、CBL、PBL、TBL、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更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塑造。二是强化数智赋能。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护生之家)通报各种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公开化和科学化。完善虚拟仿真训练室、讨论室、智慧教室等硬件建设,购置高级无线智能模拟病人、DXR 护理临床思维软件、虚拟仿真教学设备及软件、健康评估综合模拟系统等医学模拟教学系统。依托大学慕课、智慧树、学校“大医学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线上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拓宽学习途径。“交互式护理OSCE智能化教考平台构建”入选教育部2024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是融入思政元素。学院注重在各门课程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通过编撰课程思政案例集、设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对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给予经费支持等手段,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学院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教学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5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1项。
三、突出学用结合,贯彻实践育人教学理念
护理学院秉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强化职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一是构建立体化培养体系。探索形成“三维度三模块一贯通”实践体系,即“认知-应用-探索”三个培养维度、“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拓展创新”三个实践教学模块、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贯通融合。同时,积极实施“早期护理相关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课内实践—集中临床见习—护理能力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全程实践教学,持续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临床实操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学院依托此专业实践体系获2024年陕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是完善多样化教学基地。建成护理实训中心和涵盖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技能的OSCE考站,依托校内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相关实验中心,开设解剖学、形态学、生物学、机能学、药理学等实验项目 50余项。拥有稳定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践教学基地14所,并与2个精神病专科医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为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拓展多层次交流活动。积极与校内外其他学科专业广泛交流,开展多类别、多维度教研合作,邀请多学科教师举办跨学科学术讲座;支持教师申报交叉学科课题;鼓励其他学科教师指导护理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院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西南西北分区荣获团体二等奖,“伤口换药”荣获最佳单项奖,获批中医主题的创新创业类项目13 项。课程《“乐享老年”护理服务创新实践》获批省级一流社会实践类课程。
四、突出一体贯通,促进教学管理提质增效
学院充分发挥教学督评“指挥棒”作用,坚持将教育管理、教学监督、改革评价涵盖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建立“三评”制度。建立“校-院(系部)-基层教学组织”三级教育管理组织,形成“院领导—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院级督导”三级听评课体系,定期开展评教、评学、评管,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教师评学、全员评管等内部评价工作,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持续加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二是建立“三期”教学检查制度。常态化开展“三期 ”(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对期初教学准备和开始工作、期中教学工作执行情况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期末教学运行与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并撰写报告,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行高效分析与指导,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建立“四反馈”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对各级各类评教评学评课结果全面反馈、教育教学环节异常情况书面反馈、教育教学主要环节重点问题实时反馈、面向校内外对教育教学质量专项问题调研反馈,并积极结合内部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教育结果,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依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