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言:人工智能在这两年大火,作为中国AI第一股的商汤科技却有行业难言之隐。

这几年AI的爆火,不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也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轮AI的创业风潮,像是阿里、腾讯、字节这样的大厂,都纷纷宣布下场AI创业。

而沾上了AI这种高大上概念的公司,往往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上海合合信息的业绩就颇为亮眼,2021年-2023年,公司净利分别为1.44亿元、2.84亿元、3.23亿元,逐年增长。

但是作为亚洲领先的AI技术公司,也是“融资金额最多、估值最高”的AI公司,深耕AI领域十多年的商汤科技却连年亏损,6年累计亏损503.24亿元,算上今年上半年的亏损,亏损累计达到了52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禁让人好奇,商汤为什么不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备受瞩目的AI独角兽

10轮融资估值120亿美金

商汤科技,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不熟悉,作为一家AI企业,很多人也没用过它家的软件,因为公司的商用模式主要是toGtoB,也就是服务于各种企业和地方政府的。

近期听闻有关它的消息还是在去年年末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汤晓鸥因病救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商汤在2014年成立,那个时候英达伟芯片还没被限制,商汤就使用了几万片英伟达芯片,所以在算力这块是数一数二的,其SenseCore商汤大装置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成立到2021年上市前,商汤累计已经历了D+轮12次融资,你能想到的创投机构基本都入股了,融资金额一共约为52亿美元(36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轮融资下来,商汤在上市前的估值就达到了约120亿美元。

它最牛的还是,这是一家被美国咬牙切齿认证过的硬核科技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 2019 年,商汤科技就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被加入实体清单意味着将面临出口管制,2021年又被美国列入投资黑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美国商务部:被列入清单的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靠着技术价值,商汤抗住了压力,还是登陆了港交所上市,上市之后商汤股价从发售价的3.85港元最高曾暴涨到9.7港元,市值一度逼近3500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家有实力,又是被美国忌惮、被投资者看好的企业,怎么还连续亏损那么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钱容易,盈利困难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的企业,巨额研发投入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研发就是AI的命脉。

AI企业走的路,就是需要一直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然后去探索落地的场景,商汤的亏损自然是离不开它长期的巨额研发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2023年,商汤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36.14亿元、40.14亿元和34.66亿元。

6年研发投入累计高达163亿元,尤其是最近的这两年,研发支出甚至超过了营业收入,研发支出/营业收入比例超过了100%。

而且,除了研发支出侵蚀了利润空间外,由于AI的特殊性,落地的每个项目与每个项目之间是不同的,模型很难套用,导致其定制化的方案是多于标准化方案的,这也就意味着商汤的成本会高居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2020年的时候商汤科技的毛利率曾达到70%以上,但是依然难以实现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汤科技主要是视觉领域研究,公司业务分为四大板块: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汤在前几年,它的业务收入一直是依赖于政府部门的采购与支出的,也就是To G。

商汤就是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智慧城市”,这部分的业务板块占比也是四大业务中最高的。

只不过,这部分的业务回款周期很长,决策周期也较长,也就导致了商汤科技的应收账款也很庞大。

这几年由于房地产泡沫,政府的收入减少了,钱也就更难拿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至2023年,贸易产生应收账款分别为13.31亿、26.15亿、37.48亿、60.64亿元、77.96亿元、79.12亿元,一年比一年多。

2023年的贸易应收款甚至比这一年的营收还多两倍。

而相对应的减值拨备则是6.10亿元、9.80亿元、25.79亿元、41.9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营现金流方面,商汤更是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全部都是净流出,分别为-7.5亿、-28.7亿、-12.3亿、-24.9亿、-30.8亿和-32.3亿。

这么个流法和应收账款持续上涨带来的坏账计提准备,不亏损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开头提到的那家合合信息公司,其业务收入就是C端占主导因此从而未出现应收账款掣肘现金流的问题,截至2023年底应收账款9015万元,占当年营收的比重不到一成。

更何况,政府扶持的这个“智慧城市”的业务,商汤科技不是垄断的,它还要面对像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这样的安防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家公司在安防领域的覆盖面比商汤科技大多了,所以商汤没有竞争优势,拿不到政府的大单子,也就导致商汤的财务状况愈发恶化。

不过,从2023年的业绩来看,商汤有意在慢慢减少智慧城市这些传统的AI业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这个业务竞争不过人家,做了项目也收不回来钱,还不如不做。

因此,商汤开始在生成式AI上发力了,这部分收入从2022年的3.9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84亿元,增幅达到199.9%。

2024年上半年,生成式AI更是大幅增长256%至近1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60%,已经是超过了超越传统AI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汤的生成式AI业务主要包含大模型和智算服务,在生成式AI业务上的率先转型,也让商汤吃到了第一波红利,其在去年发布的日日新大模型已经累计为3000多家头部企业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发能力重要,变现能力也重要

只不过,这亏损的业绩,资本市场可没耐心。

商汤自从上市后,股价就开启了跌跌不休,上市半年的时间里,就从“AI四小龙之首”到跌到了“仙股”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当时有观点指出,不应该将AI这种创新的企业以短期利润和盈利能力等作为成长性指标,这或有失偏颇。

但是股东似乎不买账,商汤的股东软银、阿里巴巴更是开启了减持套现之旅。

2024年9月25日收盘,商汤科技报1.250港元/股,对比上市发行价下跌了超过了67%,而对比股价最高点则下跌了将近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总市值439亿港元,与曾经最高的3000多亿市值相比,可谓是从云端跌到谷底。

说到底,商汤在最初给到的价值评估还是过高了,结果发现在实际的市场商业运作中,其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对等的价值,也就是说,实际的价值要比评估出来的价值差多了,就导致了这种市场反应。

其实商汤这些年也一直被看衰,因为其在AI技术的应用层面,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技术并未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企业,如果技术无法落地,无法与产品相结合,光有一个“空壳”又有什么价值呢?

博主@魏之光就发布了一则视频,其就表示商汤的股票不值得价值投资,有很大的风险。

博主@魏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博主表示,他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观摩了一圈商汤的展台,也跟工作人员交谈了,他发现商汤大部分应用都是处于概念的阶段,并没有实际而且非常好的应用案例,真正落地和能帮助企业的地方并不多。

如今看来,生成式AI已成为商汤重心押注的业务了。商汤还表示,在2024年会推动核心业务盈利,优化集团运营效率,采取包括孵化和分拆非核心业务在内的策略,集中资源于生成式AI业务以改善现金流和减少亏损。

虽然这个业务转变,确实让商汤的亏损收窄了,但是还是没带来盈利,在未来,生成式AI能否让商汤扭亏为盈,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根据券商预计,商汤未来或许还会继续亏损下去,预计2024至2026年合计亏损100亿元,扎心了,这什么时候是个头。

别的巨头搞AI,人家是有其他盈利的业务去补贴亏损的业务,但是商汤盈利的业务从何而来?

商汤的亏损,很大部分或许还在其商业模式的原因,AI作为快速演进的领域,如果商汤没有能够跟进脚步快速实现商业化,那么就没能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科技创新的不能光烧钱研发,没有变现能力。

对于商汤科技来说,如何将现有的技术产品真正实现落地以及推动商业化,是目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在科技创新这个行业,需要有极高的耐心,更要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之际,如何找到成功商业模式实现自我造血,是商汤能否摆脱亏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