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行于红色"海浪"间自由探秘,感受油彩中氤氲的光影穿越时空,国庆之际,浦东美术馆迎来携手泰特美术馆推出的两大重量级展览——"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与"艾尔·阿纳祖:红月之后",不约而同以独特的策展方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这是继"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动感视界:来自泰特美术馆的欧普与动态艺术馆藏"之后,泰特美术馆再次与浦东美术馆合作办展。泰特国际合作总监Neil McConnon透露,泰特美术馆刚刚与浦东美术馆续约,双方的合作将长达十年。"这是泰特在全球范围内都不曾有过的长期合作。我们在不断寻求用一些新颖的方式将泰特的珍藏介绍给中国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75年出生于伦敦的透纳,头像登上了英镑,足见其在英国的国民级美誉度。他非凡的艺术遗产根植于其富有表现力的风格和大胆的色彩运用,因而他被誉为"光之画家",也被许多人视为第一位现代画家。不过,此次"崇高的回响"展并未单纯将这位英国国宝级艺术家的艺术带到中国,而是将约80件透纳的油画与水彩真迹与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马克·罗斯科等十余位世界级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并置,在对话视野中加深人们对于透纳的理解,并领略他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寻求创新表达的勇气。这样一种对话意识,难能可贵地贯穿了展览的全部8个章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间暗室"启引观众走进这个展览。邀请客人进入自己在伦敦的家和画廊时,据说透纳会要求他们先在一间暗室中停留片刻。根据透纳的说法,黑暗中的短暂停留将清除原先大脑中的印象,从而提高视觉感知力,并强化观看画作中的光与色彩的体验。对光及其效果的关注,正是贯穿了透纳的整个职业生涯。此次呈现给观众的第一件展品——透纳在20岁出头时画的泰晤士河夜景图《月光,米尔班克习作》,画中浅黄色月光穿透深邃夜空的光影明暗就令人过目难忘。不远处,与之相呼应的,是约两百年后凯蒂·帕特森的装置艺术《全食》,以一只镜面球将图像转化为环绕空间的摇曳微光,模糊了昼夜、明暗的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高,一种西方美学理念,可谓理解透纳的关键词。现身此次展览的透纳名作《格劳宾登州的一次雪崩》,被认为淋漓诠释了这样一种崇高感,以一种"恐惧与兴奋"兼具的自然之力将观众吞噬。今天的中国观众该如何理解,透纳的崇高风景为19世纪的人们带来怎样的兴奋、甚至是晕头转向的震颤效果?展览试着让观众走进两百年后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你的双重灯塔投射》,自行寻找答案。这件由两个独立的圆柱形空间组成的作品,颇具感官冲击力,邀请人们沉浸在不断变化的彩色光线中,亲历崇高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由随处可见的对话,贯穿透纳艺术生涯的多个主题、多幅名作渐次登场,如聚焦瑞士的《蓝色的瑞吉山,日出》《洛桑:日落》,描绘威尼斯的《威尼斯叹息桥、总督宫及海关大楼:正在画画的卡纳莱托》《威尼斯码头,总督宫》、表现大海的《汹涌的大海与残骸》《为幽冥号捕鲸船欢呼!又是一条大鱼!》、历史与神话主题的《酒神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等等。馆内还专门打造沉浸式空间,特别呈现泰特美术馆为浦东美术馆定制的透纳纪录片,引领观众与透纳一同踏上他笔下的旅程。

另一个展览"红月之后",主角是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得主、加纳艺术家艾尔·阿纳祖。这是浦东美术馆开馆以来规模最大的装置展,一个难以定义的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展览可以说只有一件作品,那便是阿纳祖分三幕《浪》《世界》《墙》呈现的宏伟装置。它们由数以万计的被重新利用的瓶盖和金属碎片构成,经过手工揉捏、碾压,并用铜线巧妙串联,以起伏、变幻的形式构成艺术家迄今最大的作品,贯穿于美术馆广阔的内部空间中,不仅映射出人类历史的深远,还唤起了自然界的原始力量。倾泻而下的金属悬挂物不仅重塑了浦东美术馆独一无二的展览空间——中央展厅,同时首次运用了入口的大厅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被邀请走进这些自由流动的幕间,踏上一段移动与互动的旅程,在这里,每一次穿行都开启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挖掘材料的诗意潜能,阿纳祖深入探讨了那些将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复杂关系和地理纽带,反映着对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期间商品与人的移动和迁徙的关注。

作者:范昕

文:范昕 图:展览现场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