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乐平《祖国万岁》

1949年10月1日,

一代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这是一句掷地有声的宣告,

从此,摆脱掉过往一百余年

遭受的外侵、屈辱与压迫,

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的中国

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子恺《庆祝国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第75年,

书画名家们

伴随着祖国的发展而成长起来,

以笔墨深情歌颂祖国,

描绘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

绘制出众多的经典画作。

他们笔下的“国庆”,

展现了普天同庆的喜悦之情,

如今看来,仍然让人心潮澎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抱石 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抱石 满江红 1964年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希文 《开国大典》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文樑 国庆十周年 油画 59.4x90.8cm 195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宣夫《国庆游行》油画 19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桦《国庆节》水彩 195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桦《国庆之夜》版画 19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元 《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黑白木刻 195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祖国颂》 1954年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祖国万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天寿《国寿无疆图》19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天寿《国寿无疆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子范 祖国万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195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俨少 祖国新貌 1957年作

叶浅予 《北平解放》 197cm×130cm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浅予 《北平解放》 197cm×130cm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举行了解放军进驻北平仪式。整个场面万众欢腾、气势宏大:英勇豪迈的解放军步兵、骑兵、炮兵等兵种步列整齐地通过北京前门向各个主要街道开进;城楼上挤满了举着红色旗帜、条幅和毛泽东像的人群,正在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到来;工人、学生队伍举着党旗、标语,喊着口号;汽车上,解放军乐队敲着锣鼓吹响了号子;农民们扭起了秧歌……汇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场景被叶浅予在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所作的历史画《北平解放》中得以生动再现。画家在借鉴年画风格的基础上,以工笔重彩勾线平涂的手法,吸收年画中鲜艳的红色贯穿在复杂的画面中,营造出了一种热烈隆重的气氛。

唐勇力  《新中国诞生》  203cm×816cm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勇力 《新中国诞生》 203cm×816cm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本着尊重历史的第一原则,该作发挥了工笔人物画笔墨和色彩的优长,融合了西画的素描写实造型,同时吸收了敦煌壁画的装饰元素,做旧的线条肌理与清新的色彩渲染表现了特定的时代氛围。横幅大画面一字排开正面直立的人物群像,展示了泱泱大国的气度。

杨之光  《一辈子第一回》102cm×59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之光 《一辈子第一回》102cm×59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通过《一辈子第一回》,我们看到一个来自社会底层、一辈子受苦的老太太, 正郑重地将选民证包到手绢里。因政治上翻了身,老太太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韩书力 《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 396cm×264cm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书力 《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 396cm×264cm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1951年,解放军各路进藏部队一路翻越终年积雪的大山,跨越湍急的河流,于10月胜利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韩书力的这件作品用哈达组成的祥云作为背景,以进藏解放军队伍为主线,与欢迎的藏族群众相呼应,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画面。

蒋兆和 《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 195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兆和 《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 1953年

该作品创作于1953年的儿童节,曾参加1955年的“第二届全国美展”。

亚明 《争分夺秒》76cm×58cm 196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明 《争分夺秒》76cm×58cm 1960年

20世纪60年代,反映新中国建设风貌是当时中国画表现的重要主题。该作表现的是夜间从事工业生产建设的一个瞬间,作者借用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将巨大的机械当作山石来勾勒,用笔考究,虚实结合。在宣纸上用类似泼墨的办法刻画出大型机械的厚重感,不失中国画的特殊韵味。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集体创作 《当代英雄》104.5cm×344.5cm 1960年中国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集体创作 《当代英雄》104.5cm×344.5cm 1960年中国美术馆藏

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人民和劳模形象的塑造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题。1960年,由卢沉主笔,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15名教师根据油画家孙滋溪的草图,绘制了卷本工笔重彩国画《当代英雄》。画面的中央是毛泽东主席,各行业的劳模代表佩戴红花在领袖身旁一字排开,缓步进入人民大会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湖帆 《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35cm×67cm 1965年上海中国画院藏

“因为这一刻,中国历史要分为两段来书写。”这句令人热血沸腾的话,指的是新中国在科技和国防上取得的最振奋人心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在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无数科学家和无名英雄的努力之下,成功地升腾起一个巨大的火球,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可染 《万山红遍136cm×85cm1964年北京画院藏

李可染借鉴了黄宾虹的“积墨”法,将片片朱砂色由浅入深地层层积染。作品在弥漫着一片朱红的同时,却并未显现出视觉上的单调性。画面山间的黑白房子在红色中成为了绝妙的点缀,更加突出了红色的灿烂热烈和白色的纯洁剔透。同时,李可染借鉴了五代北宋山水画的构图,让主峰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显得雄伟巍峨,从而实现了此画艺术性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