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混得好,不可能一直单打独斗。

开店铺,需要员工和顾客;种地,需要遇到销售商;打工,也有工友;就是你扫大街,也有上司管着。

那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搞好人际关系呢?

请客吃饭,送礼,是传统的做法。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在乎一顿饭,甚至忙得没有时间,拒绝饭局;礼物到手,反而是烫手的东西,不好处理。

古人留下一本《增广贤文》,里面有几句古训,若能读懂、做到,社交的方式,就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少说几句,沉默是金。

在一群人相处的时候,很多人有一种毛病,就是“急于表达”,并且声音很大。

自己的观点标新立异,会让人多看你一眼;自己主动开口,多阿谀奉承几句,能套近乎;掏心窝的话,表明做人的热情......但凡种种,都是你一厢情愿的。

看一些大型会议,你就会知道,最后开口的人,往往是德高望重的人。他根据大家的发言,能够罗列出明确的观点,大家都很认同。

再想一想,你若是听到乌鸦在耳边呱呱呱,蛐蛐在屋脚一直叫,是不是很不耐烦?听一群人不听说话,也是类似的道理。

俗话说:“盐多了咸,话多了烦。”

要留下好印象,那就少说几句,并且礼貌地听别人说。更不要掏心窝子,你的家事、私事,别人不太感兴趣。

话少了,思考的时候多了,做人也优雅了,社交也更从容。

02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少去求人,提升自己。

很多的人,看到亲戚提着礼物去拜访富人,而不是自己,就怀恨在心。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亲戚的做法,恰好说明了一点——人与人交往,很大程度上是价值交换。你没有价值,送礼物给谁,都没有用,请人吃饭,人家还不来呢。

如果你有价值了,自然会有人找你,也会有一起获利的圈子。

你要被人追捧,就变成太阳,充满正能量,赐予人光芒;你要被人亲近,就变成花朵,散发芬芳。

看到那些人际关系很好,人气很旺的人,你不要嫉妒和仇视,而是看他们有什么长处,值得你学习。

从上等人身上取得智慧,然后提升自己。那么你也会变成上等人,自然得到上等人的社交关系。

读书、努力工作、好好赚钱、经营家庭,都可以是社交的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少图眼前,冷庙烧香。

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惯:某个亲戚被提拔了,立马带着礼物去拜访;某个朋友发大财了,马上联系,还请吃饭,希望能够“沾光”。

人家已经成功了,超越你一大截了。你还去和他交往,这是不对等的,他还会认为“你太势利眼”。

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有低谷,有顶峰。聪明的人,在顶峰时考虑低谷怎么办;在低谷时,设计自己如何致富,走上顶峰。

《黄帝内经》中说:“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等人家了顶峰,你才去巴结,太晚了。你也是临渴掘井而已。

好的社交方式,是冷庙烧香。也就是说,人家困顿的时候,你就帮一把,哪怕是鼓励几句也行。你的温暖,会让对方很感动。

当人家什么都有了,回头就会想到你曾经的帮忙和鼓励,这关系自然就延续下去了。

比方说,穷亲戚要去外地谋业,路费也发愁。你给他一点点路费。等亲戚发达了,你就是他的贵人了。

趋炎附势的社交套路,早就过时了,很被真正有出息的人厌恶,不如冷庙烧香。

04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少去打扰,平淡相处。

人与人交往,保持在最初的状态,彼此有一定的好感。不要过多交往,更不要走得太近,避免反感。

任何时候,要记得,君子之交淡如水。

打个比方:你一大早起来,遇到某个熟人,彼此问候“早安”,内心很舒服。但是你上午再次遇到熟人,中午和熟人一起吃饭,傍晚和熟人相遇三次,夜里还在楼道里遇到,那就显得“尴尬”了。

和需要交往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段时间,问候一次,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过节的时候,适当走动,体现礼貌。对方的家庭情况,不要刨根问底。

孔子的七世孙孔穿,遇到了辩论家公孙龙。

公孙龙把自己“白马非马”的论断,说得天花乱坠。又说,仆人有三只耳朵,也例举了很多的理由。还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一番剖析。

孔穿不反驳,只是默默起身离开。

隔日,孔穿才告诉身边的平原君:“人有三只耳朵,是事实吗?”

公孙龙的热情,终究令人反感,还不如彼此保持在“久仰大名”的状态。

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恼。不如冷淡,聚散随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社交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学习,并且长期谋划。

做人,需要与人一起获利,但不能趋炎附势;需要聊天,但不能先声夺人;需要吃饭,当不必一群人混饭局;需要帮忙,但是不能越俎代庖。

古训中汲取养分,能够少走弯路,也洞察到人情的发展趋势。

少说多听,提升自己,注重长远,保持距离,言行减少了,人情反而更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