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远 | ID:Z2014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王智远 | ID:Z201440

几个朋友问我:

国庆节做点什么?出去转转?还是回老家看看?每次聊到这个话题,我就随便附和一下,去去去、回回回、玩玩玩。

说实话,去年国庆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不忙,接了三场主持活动,然后,在家休息两天,还挺惬意。

今年,本来打算回家,查查车票感觉不好买,就没回去;当然,这只是个借口,主要懒得折腾,好不容易松弛几天,真想回,提前一周肯定能安排好。

昨天,我还在家族群吐槽我妹。我说,你都计划好回家了,为什么不能提前买票,非要赶到最后一刻?后来想想,人家已经买到了,我为什么还要说这些话,年纪轻轻有了「爹味」。

不回就不回了,当然,这几天也打算做点别的事情。

01

01

做什么?当然是躺平了。我们常说,躺平是最好的休息,实际上,现代社会叙事方式往往不让一个人躺平,而让它进入再生产模式。

什么意思呢?

工业革命那会儿,人们都说机器能帮我们干活,不用像牛马一样辛苦,机器让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就好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马克思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工业革命把人变成了劳动力的商品,一个人的价值只看他能做多少工作。

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怎么保证人们一直有力气工作,好让社会不停地发展,经济也能持续增长。

不过,人毕竟不是机器,我们不能一直工作不休息,我们得休息,得睡觉,还得有时间娱乐,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工业社会有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减少我们的休息时间。

日本2018年有部电视剧叫《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把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垣结衣饰演的深海晶是一个30岁的职场女性,她在工作中表现得无可挑剔,总是面带微笑,是同事们眼中的完美典范。

剧中有一个情节,深海晶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她牺牲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只睡6小时,这样一来,她每天就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工作。

这样的办法,听起来资本非常高兴,毕竟压缩了个人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却发现,人的劳动力会更快地耗尽,最后损失更大。

怎么办呢?

于是,工业社会又想出了一种新办法,开始控制我们的“自由时间”,管理“休闲”时光。

美国哲学家、社会理论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他的书《单向度的人》里提到,工业化社会用各种技术、媒体手段来控制人的思想,让劳动者适应并保持现有的生产关系。

看似表面某个权威被推翻了,如果背后整个系统没有被摧毁,那么这种反抗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的表演,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

新的社会系统,变得更擅长控制休息时间,即使在休闲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引导去消费,去做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这些活动为了支持并加强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

不信的话,仔细想想看,你是否注意到了这种变化:

以前说到休息,大家想到逛逛街、回家陪陪家人;现在流行“旅游特种兵”,几天内跑好几个城市,到处打卡景点。

就连短视频平台上也在节日来临之际宣扬“出去玩啊”的声音,好像出游是最好的休息。

实际上,很多年轻人并没有那么多钱,经济压力很大;这种休息方式看起来很好玩,很自由,却在消耗一个人的剩余价值。

等兜里现有剩余价值被榨干了,就得老老实实工作,再去赚钱;因此,许多人受到宏观叙事的误导,误以为出去玩等于休息,这是不准确的。

02

02

马尔库塞还说:“休息”(rest)作为一种控制手段,让人们很难分辨自己是真的在休息,还是在享受休闲时光

我们说到放长假时,脑海里会浮现什么?很多人会想到放假是为了休息、放松,把脑子里的杂念清空。但这里有个问题:

休息,像给没电的手机充电,主要为了让我们之后能更好地工作;而休闲则不同,它是你可以自由地做喜欢的事情,不用担心工作或时间,完全沉浸在享受中。

也就是说,真正的休闲让你完全掌握主动权,自己决定要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

如果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休闲两部分,那哪一部分应该更丰富、更有意思呢?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在工作时都很投入、很努力;同样的,休闲时间也应该被好好利用,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休闲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让能够做真实的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以去旅行、学习新东西,或者是简单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关键是,选择不应该受到他人的影响。

可是,在现代社会,常常有人鼓励我们在节假日彻底放空自己,好在假期后能精力充沛地返回工作岗位。这算是休息吗?

你只是在按照他人设定的剧本行事,被告知“应该”休息、放空以下,那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休闲,只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而已。

因此,鉴于我对休息和休闲的理解,这个节日,我是打算如何躺平?

第一件,断舍离,把家里打扫一遍。出门在外,身不由己,租房也要干干净净,日常比较忙没空收拾,索性利用国庆节收拾下,顺便把床单被罩洗一洗。

我们整天在家不出门,周围垃圾也会不断增多;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造成的,吃完零食的包装袋、喝完饮料的瓶子,还有用掉的纸巾等等,无时无刻都在不断生产垃圾。

还有一些物品包装,实际比物品存储还久。

类似于,鞋子几个月后破了要丢弃,鞋盒还在;短袖一个季度都发黄了,手提袋还没扔,甚至,几年前买的iPhone已经更换,但包装盒还在。

也不知道这些东西为什么存在,可能是受父母那一代物质匮乏的影响,他们常教导我们”总有一天这些东西会派上用场“,也就保存了下来。

实际上,根植于心的存储习惯并不能让生活更美好。

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熵“,用来形容系统无序、或随机性的程度;简单讲,熵值越高,系统无序程度越大。

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并不是完全的封闭系统,但平时消耗的物品、用的东西,以及自然散落的灰尘等,都足以让「垃圾」渗透到每个角落。

时间一长,如果不进行干预,这种无序只会越来越严重。

定期清理一下家里看似有用,却用不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的;至于如何清理,想必每个人都自己的方式;我的原则是:对于快递箱子、袋子、能丢掉的就丢掉,坚决不让它占用太多空间。

对于去年没穿几次的衣服,今年大概率也不想再穿,索性就带包一下寄出去,现在公益捐衣服也比较方便。

03

03

第二件事:我觉得电脑资料、笔记也要整理一下。

现在工作在一个AI时代,技术越来越牛,但工作文件、资料、笔记更乱了。作为一个动脑子的人,我一直在想,怎么把乱七八糟的信息管好,让资料能反复用。

你可能会说,“工作资料就放那儿吧,反正是公司的,整不整理都无所谓。”但我觉得,整理资料还是挺重要的。

为啥呢?

记录不只是表达想法,也是建立自己身份的基础;古书《左传》里说,立德、立功、立言是追求永恒的三种方式,立言就是通过记录来实现的。

不管是写自传还是工作需要,好的记录能让工作和学习更有价值,也能为将来留下宝贵的资料。

文件和笔记,不只是现在方便,更深层的意义是,它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形成一个连续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能展示我们的变化,帮我们更好地在复杂的职业生涯中找到方向。

比如:

一个活动策划案,今天用完了,明年可能还会用到。我们只需要对它进行复制、修改、补充、转移,就能再次使用。

还有一点,人天生就不喜欢乱,更喜欢把东西分类和记录下来;这不仅能帮我们积累经验,也是现代社会管理流程的重要部分。

资本主义追求投资最大回报率,所以,流程管理变得特别重要;人作为生产链的一部分,人的价值降低了,更多地被看作工具。

从某个角度看,整理、自我管理与资本对所有人的控制在操作上是一致的;这听起来有点悲观,但不可否认,整理带来的满足感也满足了人们对秩序的渴望。

所以,我觉得,管理好工作中有用的资料,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

04

04

第三件事:找个汗蒸洗浴中心蒸个桑拿,做个按摩,再打打王者荣耀。

这两年我经常看到一种情况,每次休长假回来,坐在办公位上,不知道以前是做什么了?听起来像个笑话,实际上,背后有更深的意思。

我们平时的活动,一般分主动休闲(Active Leisure)和被动休闲(Passive Leisure)。

被动休闲是跟着宏观叙事,大家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主动休闲是做一些要动动脑子的事情,比如下棋、打牌、打篮球、做饭,这些活动要花点精力,但能让你更容易进入状态。

这种活动,像给大脑做运动,防止大脑变得迟钝,这样,既能做点有产出的事情,又能调节身心,以不至于到工作时脑力跟不上。

还有,我打算熬夜追完两部剧,然后好好睡一觉,稍微打乱一下自己的生物钟。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毕竟熬夜被认为对身体不好。

其实,我看了一篇英文文献后得到的启发。文献里提到,偶尔打破一下日常作息规律,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能提高身体的抗突变能力。

比如: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理健康、增强生理功能。

国外科学家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找了100个生活作息很规律的人,让他们的作息暂时变得不规律,甚至是颠倒的,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作息,研究发现,这样做之后,这些人的健康指标居然有所提升。

这可能因为偶尔的作息变化,让身体学会了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增强了身体的适应性和恢复力。

不过,这种做法得在已经有比较稳定的生物钟后,才能尝试,而且不能经常这么做,否则会对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以前,我这么做过,只是不知道,刚好假日有时间,索性再试试。

健身自然不能错过,这两天,风和日丽,我也打算出去跑跑步,感受下大自然的气息。

总结

你怎么过的?

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放松的方式。有的人喜欢出去玩,有的人喜欢陪家人,有的人喜欢宅在家里,还有一些人还在继续工作。

这些都没问题,最关键只有一条,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松弛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