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最近的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暴涨。
一棵大白菜在普通的菜市场里,价格已经高达1.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9.35元),而在一些社区超市,价格更是高达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5.6元)
众所周知,泡菜在韩国,基本上和主食拥有同等地位。每一顿饭,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现在作为泡菜原材料的大白菜,菠菜,萝卜等蔬菜较去年同期普遍上涨了七到八成。这对韩国老百姓的影响,就等同于吃份蛋炒饭,却连蛋都加不起了,只能大米饭炒白饭。
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的没有滋味。
那为什么韩国会突然出现这么大的蔬菜短缺,是有什么特殊的状况发生吗?
码字不易,希望朋友们点赞,转发,收藏三连,支持一下。
大白菜短缺的直接原因
说起来,韩国的这次大白菜短缺跟日本的米价上涨,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首先是天气方面,今年夏天的高温酷暑天气大家都应该是感同身受,大白菜作为一种喜光但也要求较高湿度的植物,在烈日下会因为它叶片中的水分过度蒸发,导致生长不良。此外,入秋之后的几场暴雨,也让约660公顷大白菜遭到水淹。
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让今年大白菜的产量客观上出现了锐减。
同时,这种气候变化,还使得病虫害出现了爆发,尤其是导致大白菜枯萎的根腐病等土传真菌病不断的蔓延,进一步加重了大白菜减产的情况。
天气方面是今年产量锐减的直接主因,但是种植面积的减少,却是近年来大白菜产量不断下滑的根源性因素。
根据韩国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高寒地区大白菜种植面积,还不到20年前的一半。由8796公顷减少到3995公顷。这种减少除了气候和环境因素以外,也和韩国近几十年来飙升的人口城市化率(达到了82.5%),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人口老龄化以及农业种植成本上升有关。
当然,气候和种植面积造成的大白菜减产,是可以当作冠冕堂皇的理由拿来说事的。
但物价的上涨,105元一颗的白菜价,难道真的可以简单的推给产量供应不足吗?
这些都是客观原因,那主观上就非得物价控制不住了,才开始行动吗?
“身土不二”
像大白菜这样,因产量不足而引发的物价上涨。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不是追求风调雨顺和增加种植面积,而是直接和物价便宜的产地合作长期进口,以弥补产能不足。
然而,怪就怪在,韩国明知道自己每年的泡菜销量巨大,大白菜等存在明显缺口,但偏偏不到关键时刻绝不进口。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韩国过去只从我国进口过五次大白菜,2010年进口162吨,2011年进口1811吨,2012年是659吨,2022年进口1507吨。这些都不是长期稳定的进口,更多是为了解燃眉之急。
就如同这一次16吨大白菜的进口计划也一样。
那韩国为什么要这样折腾呢?
这就要说到他们很奇怪的一种思想——“身土不二”。
意思是他们生是韩国人,死是韩国魂,只吃本国的食物,只用本国的产品。即便本国的同类商品贵很多,也绝不使用外国货。
而且不只是民间有这种思想,就是政府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态度。
比如2015年和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就将大米,白菜,牛肉等农产品排除在了协议之外,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农业,但实际上就是“身土不二”的思想在作怪。
所以,与其说大白菜价格破百元,是因为天气等客观原因减产造成的。不如说是由韩国人自身拧巴的价值观造成的。
他们不仅给自己平添了很高的生活成本,而且也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说是保护农业,那为什么种植面积还减少了呢?
难道只是为了给自己增添一份可以口头上自我夸耀的谈资?
如果细数一下韩国的种种,大家可能会发现韩国人对面子这东西,有很拧巴的价值观。
韩国奇怪的“矫情”
除了在大白菜,西瓜,牛肉,大米等食材上,宁愿忍着高昂的物价,也不愿意向周边进口外。
韩国众所周知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文化起源方面,也喜欢搞这种费而不惠的事情。
他们将很多原本在国际上普遍认为起源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硬说是自己发明创造的。比如像端午节,春节,中医等。
结果不但没有获得他们期望的那种价值认可,反而惹来了很多嘲讽。
又比如说是体育竞技方面,取得比赛胜利,获得名次上的第一,本身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他们为了取得这个荣耀,却公然用极不光彩的不道德行为。比如在足球领域用黑哨,在速滑领域,下黑手拉拽伤人。
让原本想要宣传自己的场合,变成了展示自己失德的场面。本末倒置之下,自己还自我感觉良好。
在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同样如此。一方面希望和各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但另一方面却要主动挑起一些有争议的敏感问题。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想关系好,还是不想关系好。
所以,你别看他大白菜价格飙升到了105元,但有时候真的是不知道该好气,还是好笑。
要说这人和国家有时候还真是有点像。
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和韩国这样性格有点类似的人呢?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人。
你又是怎么和他相处的呢?说出来让大家也参考一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