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9月25日在厦门隆重开幕,本次CSCO年会主题为“以患为本,共享未来”,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近万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将展示并分享我国临床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前沿理念与进展。

作为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患者预后仍不理想的常见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进展仍是本届CSCO学术年会的热议焦点,其中肺鳞癌因相对缺少可靶向驱动基因变异、治疗难度仍然较大,更被与会专家所关注。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代表,已在临床长期使用的抗血管生成类靶向治疗药物,或有望与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联合,为肺鳞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可能性。“医学界”就此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结合CSCO学术年会期间的相关议题和报告情况,探讨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用于肺鳞癌的前景。

 2024 CSCO | 储天晴教授:探索晚期肺鳞癌治疗破局之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或可成为联合治疗“点睛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2024 CSCO | 储天晴教授:探索晚期肺鳞癌治疗破局之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或可成为联合治疗“点睛之笔”

肺鳞癌精准治疗相对滞后,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或可凭“通用机制”参战

储天晴教授首先指出,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逐步引入,我国肺鳞癌患者的诊疗格局近年来有了显著改善,但相较于肺腺癌的治疗进步迅速,肺鳞癌治疗选择仍较为局限、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原因即是肺鳞癌中的EGFR、ALK等可靶向驱动基因变异出现频率较低,患者难以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对肺鳞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主,不适合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即适用放化疗和免疫治疗。

虽然目前在我国已有多种PD-1/PD-L1抑制剂获批治疗肺鳞癌,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免疫治疗的疗效往往依赖于PD-L1表达水平,PD-L1高表达患者获益更显著,而低表达甚至无表达的患者疗效有限。因此近年来为改善免疫治疗效果,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是临床探索的重点方向,这也为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参与肺鳞癌治疗提供了契机,储天晴教授也在本届CSCO年会上以“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基础和临床应用”为题进行了报告。

与治疗其它实体瘤时类似,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用于肺鳞癌的主要作用机制,同样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除减少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外,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还可多管齐下发挥抑癌作用,如纠正肿瘤异常血管结构和通透性、改善免疫细胞浸润和治疗药物递送,重塑肿瘤微环境以减少免疫逃逸和免疫抑制等[1],而在与PD-1/L1抑制剂联合治疗时,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就有望借助上述机制,实现“1+1>2”的协同增效。

启动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临床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将探索肺鳞癌治疗更优解

为探索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与免疫治疗联合,是否能真正改善晚期肺鳞癌的一线治疗效果,由储天晴教授主持的一项研究者发起性临床II期研究即将启动,而选用的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即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储天晴教授也介绍了研究发起的初衷和概况。

“在选择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时我们也进行了思考,结合各个药物的适应证,我们选用了已有肺鳞癌适应证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它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药物,此前我国学者的研究就显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能够改善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PFS(无进展生存期)[2],而且它的作用靶点比较广泛,此前也有联合免疫治疗的应用研究[3],但还缺乏专门针对肺鳞癌的研究数据,所以我们才考虑在免疫+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以为肺鳞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储天晴教授表示。

储天晴教授还介绍,由于该研究实际将采用免疫治疗+含铂双药化疗(紫杉醇+铂类)+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四种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考虑到化疗的血液学毒性问题,研究还将对患者加用骨髓保护药物曲拉西利,以同时评估曲拉西利对肺鳞癌患者的作用,目前这项多中心、临床II期研究已获得相关批件,即将正式启动入组,后续也值得期待。

与各类创新治疗联合多策并举,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或还有更多舞台

由储天晴教授主持开展的、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免疫+化疗方案联合使用的临床研究,还只是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在肺鳞癌中临床探索的一小部分。储天晴教授表示,随着学界对肺鳞癌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的潜在优势和应用范围,也可能得到进一步扩展,如与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药物联合治疗时,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同样有望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帮助新型药物扩大疗效。

而从肺鳞癌治疗的整体格局而言,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探索的重点方向,储天晴教授指出:“目前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的使用还没有普适性的分子标志物,但近年来在肺鳞癌领域,标志物探索是有一定进步的,例如存在KRAS突变的患者就更适合KRAS抑制剂靶向治疗或免疫+化疗联合治疗,针对KRAS G12D突变的在研药物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对患者完善基因和分子检测,尽量找到可能带来获益的靶点或标志物。”

最后,储天晴教授还谈到了晚期癌症治疗中常见的耐药问题,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作为靶向治疗的一员,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治疗耐药,因此也需要探索耐药机制、寻找耐药标志物,并设计针对性的破解耐药策略,这可能同样需要依赖于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的联合,例如新近公布关键临床研究结果的双特异性抗体AK112等,更多创新药物和联合治疗策略的成熟,都将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储天晴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血管靶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肿瘤临床转化研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中华肺癌学院 执行秘书长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部肿瘤慢性病专委会 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专委会肺癌学组 副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 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老年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学分会 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 委员

  • 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委会 委员

  •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 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 常务委员

  • CSCO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执笔人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 Khan K A, Kerbel R S. Improving immunotherapy outcomes with anti-angiogenic treatments and vice versa[J].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8, 15(5): 310-324.

[2] Sun Y, Wang J W, Liu Y Y,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Endostar (rh‐endostatin) versus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horacic Cancer, 2013, 4(4): 440-448.

[3] Wu L, Pu X X, Chen L B, et al. EP08. 01-095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ing Endostar with Camr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2, 17(9): S388.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