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女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城里某单位工作。

谁料,她却瞒着父母,偷偷去了吐鲁番,顶着烈日种西瓜。父母气的一病不起,然而,丈夫却说:“我支持你。”

女孩名叫吴明珠,1930年出生在武汉一个高知家庭。因为喜欢电影《米丘林》,她迷上了园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吴明珠进入西南农学院学习,和袁隆平是同学。

这里的学习枯燥又辛苦,每天都待在在小小的试验田里,播种、观察、挑粪……但吴明珠却干的津津有味,一点不觉得累。

毕业时,吴明珠希望自己能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然而,她未能如愿,她被分配到城里某单位,每天的工作悠闲轻松,环境也好。

可吴明珠却觉得自己却在虚度光阴,痛苦不堪。

于是,她瞒着父母,找到领导软磨硬泡,终于被调到新疆。

到新疆后,因为她是高学历知识分子,所以被安排在乌鲁木齐地委,做管理工作,但这并不是吴明珠想待的地方。

在她的软磨硬缠下,最终才被派到了条件艰苦的鄯善县农技站。

这里吃的没有城里好,每天吃囊和羊肉,而且气温超高,几乎都在四五十度左右,条件很艰苦,

吴明珠逼着自己适应,她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吓跑,反而说:“这才是我该来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的西瓜皮厚肉质粗,瓜空腔大,白筋多,甜度低,别说出口国外了,我们自己都不够吃,吴明珠在心底许愿:一定要为同胞们种出香甜的好瓜。

之后,她为了收集西瓜品种资源,冒着酷暑,3年内,走遍吐鲁番盆地的300多个生产队,从收集的100多份资源中,整理出了44个比较好的品种。

培育瓜果的工作极为艰苦,培育1个新品种至少需要8到10年,但吴明珠没有退缩,毅然在这片土地开始了自己热爱的工作。

这一年,她才25岁。

她身材娇小,可干起活来,麻利又干练,还学会了说一口流利的维族话,当地老乡都亲切地称她为“阿依木汗”(月亮姑娘),夸她“意志像钢铁那样坚强,干活像公鸡羽毛那样漂亮”。

然而,当父母得知女儿偷偷跑到新疆种西瓜后,他们气的一病不起,好多天才缓过来,他们想不通,放着城里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女儿图什么?

可她的丈夫杨其佑却很支持她,还对她说:“你先去,我完成学业,立刻来陪你。”

1956年,杨其祐研究生毕业,谢绝了导师让他留校的安排,追随妻子来到新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申请来到妻子工作的农技站,全力帮助妻子。凡是对妻子事业有帮助的国外学术资料,他都一本本翻译出来,给她做参考。

吴明珠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帮着去瓜地授粉。即使要在戈壁滩上,顶着烈日跑三四十公里,他也毫无怨言。

环境虽苦,可夫妻一心,两人心里都是甜滋滋的。然而,这甜蜜却没能持续多久。

几年后,因为太过劳累,杨其祐患上严重的胃病,不得不回城接受治疗,可却效果甚微,吴明珠请了此生唯一的长假,想陪丈夫度过最后的时光。

丈夫临终时,吴明珠拉着他的手哭道:“你为了我来到新疆,不仅没有发挥你的专长,还把命也搭上了,我对不起你呀……”

可杨其祐平静地笑笑,温柔地看着妻子: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我无怨无悔,无论我在哪里,都会永远支持你。”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吴明珠立刻回到工作岗位,旁人劝她休息一段时间,可她却说:“只有工作才能让我忘记悲伤, 我只有努力工作, 才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人生理想,就是在新疆种出甜瓜,让瓜走出新疆,走出中国。

瓜棚几乎成了她的家,她在62年时间内培育了30 多个品种,70多岁时,还为了种瓜,和时间赛跑。

别人心疼她辛苦,可她却觉得很享受,她说:“一天不去瓜地,我就觉得难受,这些瓜呀,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一刻也不敢离开。”

如今,我们吃的瓜又大又红,又香又甜,都是因为吴明珠的功劳。

1999年,吴明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她为西瓜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也收获了莫大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道吴明珠院士的故事后,网友纷纷留言:

“我们现在吃的瓜果那么甜, 原来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呀。”

吃瓜不忘种瓜人,致敬吴明珠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