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银川,很少有人再用“新市区”这个词了,基本都是用“西夏区”的称谓,这也是现在最为正规的叫法。

记得刚来银川的时候,威记对银川三区(由东至西分别是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的行政划分感到有些奇怪。那是因为三个区的区分明显,并且给人感觉是这三个区都非常“独立”,相互不相关联,距离又远。偏偏它们又组成了一个“银川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时候从老城去新城(如今的金凤区),或者是“新市区”(如今的西夏区),坐公交车的话都是以小时计算的。并且很多连通老城和这两个区域的公交车,都是走的如今的黄河路,而不是北京路。

威记记忆深刻的就是中巴车和201路双层巴士。中巴车胜在速度,那种飞驰电擎的速度都能赶上高铁了;而201双层巴士美其名曰“观光车”。是从老城到老火车站的,想欣赏银川城市美景,坐它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那时候不管坐什么车往来三区,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感觉,那就是老城的热闹,新城的紧凑,“新市区”的冷清。

只要一穿过“立交桥”的门洞,就仿佛穿越了一般,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诸多的厂房分布新市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最为热闹和多人的地方,就是以同心路市场和西夏公园为中心的这个区域了。

所以这也是威记所不能明白的,这样略显沧桑的景象,为什么会被叫作是“新市区”呢?

后来随着对银川人了解加深,才知道,原来“新市区”的叫法是和“老城”相对应的。

因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宁夏成立自治区,银川被确立为首府,于是新的规划和部署也随之出台。那时候提出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向西”。于是以包兰铁路为界,以西一直到贺兰山脚的沙地和荒地被开发,作为银川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要用地。

之所以会这样规划,最重要的是这片区域有铁路(现在的火车西站),有机场(西花园机场),这些对于发展来说具有相当的便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方规划好了,接着就是大批的新建项目落户,那时候从全国各地支援宁夏的厂和企业都搬迁或者在宁夏新建,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的工人和知识分子等。

就这样,“新市区”兴起了。那时候的新市区可谓先进,因为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中,最多的是来自大城市的人们,他们带来了新的观念和习惯,更有时尚。所以,可以说新市区是潮流摩登的前沿。

有意思的是,新市区的人们叫去老城一般都是叫“去银川”。并且他们觉得老城有些“神秘”,而老城的人们对于新市区则更多的是羡慕。

如果这样一直按照这个思路夯实发展,新市区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可是,在公元1958年-1977年这段时期里,银川对于新市区和老城的规划反复和拉扯,出现“弃旧建新”、“重远(期)轻近(期)”等规划上的脱离实际问题,使得让银川的发展一会东一会西,显得无所适从的感觉。

从公元1978年开始, 银川的发展才开始具体和清晰化,渐渐稳定了下来,那就是“老城抓改造,新城抓配套,新市区抓基础配套”。这些对于“支宁人”的生活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并且随着春天的到来,新市区的变化开始放慢了脚步。

从新世纪初开始,新市区才开始慢慢重现生机和活力,再一次兴起。如今的新市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沧桑渐渐褪去,时尚靓丽崭新的西夏区崛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支宁人”也和“新市区”这个名字一样,渐渐远去,有关他们的过往,更多的在“支二代”乃至三代的身上传承和记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