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宝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党组书记张国宝,1944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是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工学硕士;2019年10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值其忌日,如去特选摘他在2017年第25期《中国经济周刊》刊发的文章,“从穿补丁到化纤生产大国,中国靠什么解决穿衣问题”中的部分内容 ,以致追思。

毛主席视察时大多乘火车专列,到了某个地方晚上也住宿在专列上,但允许身边工作人员进城观光购物,回来向他讲述见闻。

有一次,一位女工作人员回来较晩,毛主席问她为什么回来晚了?她说,今天遇到百货商店卖的确良裤子,她排队买了一条,买的人多,所以回来晚了。毛主席问,的确良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买?她说,的确良洗了不发皱,裤缝不用熨就有,还耐磨耐穿。

毛主席回到北京后找周恩来总理说,听说有一种的确良的衣服,老百姓都喜欢买,为什么不多生产点?周总理回答,我们国家还不会生产。毛主席问,买人家技术和设备来生产行不行?周总理说,那可以。

张国宝(右二)向国家领导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宝(右二)向国家领导汇报

后来,国家集中了当时十分宝贵的外汇,进口了生产维尼龙化纤的设备,1972年开始了中国的化纤生产。四川维尼龙厂、南京化纤厂等都是那个时期建设的项目。

80年代初,穿衣问题还十分困难,多数人都穿打补丁的衣服。当时,从日本进口的化肥用完后,将尼龙的包装袋清洗一下,染成蓝色,做成劳动布裤子,由于尼龙耐磨,这样的裤子也只能是公社干部才能买到,8块一条。

农民有气,编了个顺口溜:“乡里大干部,八块买条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裤裆含氮百分百,屁股净重四十五。”(尿素一袋45公斤,包装袋染后字迹仍依稀可见)

这可能是个段子,但反映了当时穿衣问题的困难。现在即便是在灾区,也很少看到穿打补丁的人了。中国历朝历代都没能解决全体老百姓的穿衣问题,唐诗中就有“出入无完裙”的诗句。

60年代“四清”运动时,张国宝到北京郊区密云县的塘子公社,就在与北京近在咫尺的山区,那里不少结了婚的女子干活时上身不穿衣服。在董必武回忆进北京途中看到的贫困景象也讲到了这个情况。

张国宝在文章这说:“我们这代人没有谁没穿过打补丁的衣服,当年我们离家上学,补衣服、补袜子是生存的基本功,现在年轻人已经无法体会。”

2014年9月16日,陈锦华老主任(原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新中国是怎样实现粮食、棉花、煤油靠自己的》。文中一开头写道:1950年4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扩大的第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有三种东西即粮食、棉花、煤油,这是几十年来入口货的大宗,中国的外汇主要买这些东西。只有这三种东西靠自己,经济建设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毛主席在讲话中列举了清朝皇帝、北洋政府、国民党政权对这三种东西的漠视,成为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国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宝

张国宝还曾担任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在任上、他以发改委的名义将五一假期由原来的1天,增加到3天;国庆节由原来的2天增加到3天。从此,有了“五一小长假”“十一长假”。

张国宝还出过一本诗文集、一本诗词集,能背许多诗词和散文名篇。2015年初,他被确诊患上了严重疾病,几乎已无治疗希望,于是选择赴美到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治疗。治疗期间,张国宝颇为乐观,曾写诗:“眺望湖边春色,病来已是一年。求医赴美渡重洋,又已暖风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鳕鱼角外水连天,飞起鷗鷺一片。”

就作诗的问题,张国宝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是学工科的,写诗原本就是高中生的水平,只是背了些毛主席诗词,才有了这个底子。他说,诗言志、诗对自己一生影响非常大的,把经历的一些东西可以通过诗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另外,诗对人的志向也是一种激励。

附:张国宝《沁园春·青藏铁路》

昆仑横空,唐古绵亘,高哉危乎。跨世界屋脊,江河之源,千里冻土。星罗融湖,风火山高,通天河宽,敢有胆略绘宏图。命令颁,挥铁军十万,筑造天路。

等闲极限困苦,忍缺氧高原战寒暑。越沱沱星宿,楚马尔河,羌塘草原,错那圣湖,千峰万壑,钢龙飞舞,铁道将士英雄谱,彩虹桥,看雪域险阻,终成坦途。

后补:

上世纪70年代初,欧洲经济危机,急需出口市场。总理抓住机会,让国计委向主席报送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设备的报告》。主席同意并嘱托趁机把成套设备、技术一起进口过来,不要满足于单纯的商品进口。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在主席支持下,国计委于1972年上半年,向日本、法国、联邦德国引进了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当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导致建厂时间拉得过长。如其中最大的化纤项目辽宁石油化纤总厂,1973年签约、1974年辽阳建厂,直到1981年9月才投产,改开后才开始凸显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