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日前,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9月中旬起,对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将不得出口。根据公告,管制物项包括锑矿及原料、金属锑及制品、锑化合物及相关冶炼分离技术等。申请出口上述管制物项须说明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其中,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出口物项,将由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报国务院批准。
说起“锑”这个字,很多小伙伴可能一脸懵圈,这啥玩意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可是个宝贝疙瘩!它有个外号叫“工业味精”,别看名字听起来“低调”,作用可大了去了,尤其是在军工领域,那可是妥妥的“硬通货”,子弹、装甲、导弹,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中国这一招“限制出口”,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软肋”,为啥这么说?因为美国虽然是“军火巨头”,但说白了,很多关键的原材料还得靠进口,尤其是锑,很大一部分都得从中国买。
按理说,在中国断供后,美西方国家依然可以从其他出产国引进。然而,包括俄罗斯、玻利维亚、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国家在内,这些有锑矿的国家都不具备独立加工提炼锑的能力,只能将开采出的锑矿运往我国加工。不仅如此,在此次发布的公告中,明确提出了禁止“金锑冶炼分离技术”的出口,要知道,中国不但拥有丰富的锑矿储备,而且在冶炼分离技术专利方面也长期居于世界首位,这也意味着,即便美国从第三方市场采购到了大量锑矿,但也面临加工分离技术的“卡脖子”。
总而言之,从短期来看,中国对锑矿原料、金属锑制品、锑氧化物、有机锑化合物、锑氢化物、锑化铟、锑冶炼分离技术的管制,尤其是未经许可不得出口的规定,绝对能从材料方面对美国“卡脖子”。过去的中国,总是想要积极的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中,从没想过把资源当做一种贸易武器来对付敌人。如今的中国,则终于开始把战略资源的贸易行为当成了一种能够杀伤敌人的“武器”,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面对中国“锑”出口管制的反制措施,美国最初的反应是强硬的。一些政客和媒体纷纷跳出来指责中国搞“经济胁迫”,并叫嚣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然而,随着“锑”出口管制政策的逐步推进,美国国内的焦虑情绪也开始蔓延。“锑”资源的短缺,将直接影响到美国军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进而削弱美国的军事实力。美军航母、导弹陷入停产危机。
近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政策的一把手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在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一场有关印太战略的活动上提及美中关系。他表示,尽管两国之间存在严重分歧,但当前对美国而言,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康达说,美国正以“自信的立场”与中国接触。会上,康达还称日本首相候选人石破茂提出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提议 “略显草率”且“为时过早”。“政客新闻网”称,他的这番话给美国在印太的盟友“泼了盆冷水”。
中国这一系列动作,让美国人彻底慌了神。一向习惯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号施令的他们,如今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开始和中国“套近乎”。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最近就公开表示,美国需要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是美国的当务之急。这番表态,与其说是美国真心想和中国缓和关系,倒不如说是被中国的反制措施逼到了墙角,不得不低头认怂。
中美之间这场围绕稀有金属展开的博弈,仅仅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缩影。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和绿色转型的加速,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围绕资源的争夺也将日趋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中美在稀有金属领域的博弈将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趋势。一方面,美国不会轻易放弃打压中国的企图,可能会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例如联合盟友限制对华出口、扶持其他国家发展稀有金属产业等,试图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其实,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但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如果美国一意孤行,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那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限制锑出口,无疑给美国敲响了警钟,如果美国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应该拿出诚意来,而不是一味地“甩锅”和施压,毕竟,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未来,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是继续对抗,还是走向合作?让我们拭目以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