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血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精神世界的源头。

想一想,在孔子之前,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什么呢?而在孔子之后,文化传承的脉络为什么就比较清晰了呢?

薪尽火传,生生不息,孔子的贡献无疑是巨大,但对于华夏文明的贡献来说,不仅仅是孔子。我们知道“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事迹,也应该知道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和墨子等人的贡献。

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哪怕是在几千年后,荀子的哲学思想对于人们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帮助人们解决精神、人生问题的宝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有三不祥,人有三必穷:荀子这句话可谓“渡人渡己”,发人深省

这句发人深省的话出自《荀子·非相》,如果我们真的懂得了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既渡人又渡己”了。

那么“三不祥”是指什么呢?“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

不祥即不吉利,不好。首先第一个不祥是说年轻人应该尊敬师长,这个道理很简单,子女不听父母的,弟弟不听兄长的,员工不听老板的,那在事理上就行不通。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果态度不尊敬,不知道学习经验,那年轻人就容易吃亏。

然后是地位的人不肯听地位高的人的指挥,这不要说古代,就是现代也不行啊,毕竟资源、机会大都在上面,你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还这个不服那个不忿,那自己就很麻烦,这种处处碰壁的年轻人现在有很多。

最后是讲才干不足的人不愿意跟随贤能的人,这其实是狭隘的虚荣心、自尊心和嫉妒心在作怪,以至于自误。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力差一些不要紧,关键是知道向优秀的人看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有三必穷”是什么意思?

荀子认为,人生有三种必然会陷于困厄的事。

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第一种是上下不和,上级心里没有下级,对下级不关心,而下级对喜欢议论上级的不是,各种非议。所谓爱兵如子,古代的将军能打胜仗都是爱护士兵的,上下同欲者胜,反过来的话就自然是失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