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影响着整个世界。但经济学家本身,也有好坏之分。

时代环境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由此也考验着它。现代商业社会,乃至我们周遭的一切,几乎都被凯恩斯和哈耶克这两个人的价值观所牵引。

凯恩斯和哈耶克,同属一个时代,如同特斯拉和爱迪生一样,但不同的是,一个专注于发明创造,一个专注于制度创新。

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凯恩斯和哈耶克却持有戏剧性的相反立场。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危机到来时,强力干预经济,从而刺激生产和消费,让经济尽快步入增长。

哈耶克则认为,经济繁荣往往是过度投资的结果,一味救市只会延缓矛盾的发生,并最终引发更大的问题,应该什么都不做,等市场自行纠正。

今天,站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也有自己的“哈耶克”和“凯恩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看来,张维迎就是属于“哈耶克”的那种人。早在1984年,张维迎就写出了两篇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论文,一篇提出双轨制价格变革,一篇呼唤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前者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后者则是国内经济学界有关企业家的第一篇文章。

在职业生涯早期,张维迎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拥护者;到了今天,在步入古稀之年后,他从弗里德曼转变为哈耶克的跟随者。

张维迎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不是所谓的资源配置;企业家精神不是科学决策,不是给定约束条件下求解,更不是以利润为唯一目标。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完美市场、人绝对理性这一假设上的。弗里德曼支持自由市场,但也支持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而哈耶克,则是地道且纯粹的自由市场的奠定人。

哈耶克和凯恩斯之间的争论,延续了数百年,到今天,经济学界依然还对此有争论,但无一例外,市场经济早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流。

但在这股绝对主流之下,依然还存在着许多的分支流派。

哈耶克说,我们的认识会改变事实。人们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经常不是因为对事实的认定有分歧,而是因为不同人对相同的事实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

过去国内经济经过40年高速增长,这是事实没有分歧;但我们如何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不同的人对此的解释不同,甚至是相反。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最终会改变事实。

在今天,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说张维迎是哈耶克,那么张维为是谁?他当然比不上凯恩斯,但类似他这样的观点,显然要比凯恩斯更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维为主要的观点是大国崛起和西方崩溃,然后就是各种随之而来的各种自信。

和张维为的观点正好相反,张维迎认为,到现在我们都没有经过很好的启蒙,启蒙是一个“半拉子”工厂,也就是一个“夹生饭”。

张维为强调我国模式的独特性。张维迎却认为,不应该迷信这种模式,而“我国的发展方向和原则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

按照张维迎的观点,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的成就,是建立在西方世界过去300年发明创造所积累的技术基础之上,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每一项重要技术和产品,都是别人发明的。

我们现阶段只是套利者,不是发明者。

一个强调自信,一个强调还需发展谦虚学习。站在今天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显然更需要张维迎,而不是张维为。

张维迎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国内社会的变革和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经被事实所证明。

更重要的,张维迎还敢于讲“难听的话”,并带着国内特有的问题意识,忧心中国向何处去,他是典型的那种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风范。

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古老的问题上。我们的认识会改变事实,问题在于,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是张维为所谓的优势和西方崩溃论吗?还是张维迎的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

答案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实事求是,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几十年前,吃不饱的情况非常普遍,当时的我们连最基础的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但在短短几十年后,我们就从食不果腹变成了衣食无忧,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这其中更关键的,恐怕还在于当时那样一个相对稳定的全球化秩序。

短短四十多年,我们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志得意满甚至是骄傲,我们可以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某种意义上,影响人类过去数百年的发明,都建立在批判性精神之上;如果乔布斯没有批判传统手机,就不会迎来智能手机的浪潮。

如果托马斯不批判人类效率的低下,也不会发明蒸汽机。

纵观人类文明,几乎都是建立在批判和反思之上的;没有对基督神权的批判和反思,欧洲不会迎来人文主义的复兴。

如果没有解放思想,那么后来的一波波科技发明和创造,也不会实现。

现代科学首先是解放思想,然后是大胆批评反思观察,描述客观事实,然后验证求解。

靠着这个路径,人类不仅仅实现了科技上的发明创造,还塑造了商业社会运行所必备的一切法律、秩序和道德思想。

经济也是如此,如果说发明和创造是个体的主观意识,那么制度性的成本,则是培育这种意识的土壤。

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三百年的路程,但在一些结构性和底层设计上,我们之间的差距依然客观上存在。

只有承认这一点,我们才能够脚踏实地的继续维护自由市场,坚持自由市场,并尊重企业家精神。

经济学不是西方的经济学,它符合全人类社会的共同逻辑和原则;同理,物理、天文和化学亦是如此,它们没有国界之分,适用于地球任何环境和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张维迎所说,市场经济任劳任怨,可我们把所有坏东西都归结为它。市场经济是平等的,决定走向的力量是市场本身,而不是一些具体的人。

今天我们享受着五天八小时的劳动体系,尽管有些人没有享受到,但至少法规上是这么写的;但这些不是天生的,是先辈们经过不断的论证和血汗争取而来的。

世界不是被动的,它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所以未来什么样,依赖于我们每个人怎么想。

每个人的想法,共同塑造了这个世界。

是像张维为的更多,还是像张维迎的更多,不仅仅决定着当下,还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过去四十年多年的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一个理念的突破,一个观念的变革;对外开放,不是对非洲开放,不是对大洋洲开放,它就是对欧美开放。

美日韩欧,这四个国家地区加起来,共同塑造了我国外资的前十投资来源国,在内外合力之下,最终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

未来经济如何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走出一些错误的理念陷阱;而没有思想市场,就很难出现一些新的理念的传播,从而整个社会就会失去变革的源泉。

而这个过程中,更大的阻力恰恰是人们的观念,是人们的理念。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