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最艰难的一段时期,那时候国内一片战乱,不少地区都先后沦陷,无数百姓更是惨遭日军的迫害,这样的中国是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的。

就在国家最危难的时期,无数爱国人士为了保卫国家而勇敢地站了起来,用自己坚强的身躯去抵挡敌人的攻击,即便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而赵一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抗日,她甚至被迫离开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从此母子俩天人永隔。

01‍

赵一曼其实并不是她的真名,她原名叫李坤泰,出生于1905年,是四川白花镇人,她的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颇有学识,也很开明,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必须去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坤泰在家里排行第七,她在1913年时进入私塾读书,天资聪颖,学习成绩非常好,后来还考入了宜宾女子中学。

在1924年的时候,赵一曼在大姐夫的介绍下,加入青年团,从此正式开始了革命事业。

一年后,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组织的安排下,秘密前往上海、江西等地工作。在1928年的时候,赵一曼和革命战士陈达邦结婚,婚后不久就怀孕了,并在12月的时候,顺利产下一个孩子,小名“宁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正是革命的关键时期,赵一曼身为共产党员,身上的担子很重,为了继续自己的革命事业,她只好将自己的孩子寄养在大哥家里。

身为母亲,自然是不舍和自己的孩子分别的,可是为了革命,她也只好忍痛割舍。却不想,这一走,此后母子俩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02‍

在1935年的时候,刚好遇上鬼子大扫荡,赵一曼为了掩护部队转移,不幸被鬼子给抓捕了。鬼子为了从她的口中得知更多关于共产党的消息,便对她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严刑拷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赵一曼顽强地扛住了,一丝情报都没有吐露出来。最后,鬼子实在是没有耐心了,于是决定杀了这个倔强的女共产党员。

在行刑之前,日军问赵一曼,还有什么要说的吗?面对死亡,她非常地坦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她早已把心里想说的话都提前写在了一封信里,那是她要给自己孩子的遗书,也是她对亲情最深情的回应。她只希望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去教育孩子,自己是为国牺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一曼牺牲了,此时她才年仅31岁,她的孩子也才不过八岁,却已经没有了母亲。她的孩子叫陈掖贤,因从小寄养在大伯父家,性格变得沉闷,不爱说话。

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也没有享受过母爱,而更悲惨的是,他的父亲早已另外组建了新的家庭,所以陈掖贤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03‍

转眼间,陈掖贤已经长大成人,并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想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只是没有人能够告诉他,直到后来,他的姑姑辗转找到了他,并告诉他,他的母亲是赵一曼,早已在1936年时就牺牲了。听到这里,陈掖贤感觉五雷轰顶,他没想到自己的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以后,陈掖贤来到纪念馆里,亲眼见到了母亲写给他的遗书,这一刻,他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后来他便把母亲的遗书手抄了一份带回家作为纪念,并传给了后代。而且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他用钢针在手上刻下了“赵一曼”。

因为陈掖贤是烈士儿女,国家准备给他发放一笔抚恤金,但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认为母亲是为国牺牲的,她的贡献是无价的,不该用金钱来衡量。

不仅如此,他还时刻告诫自己的女儿,不要因为奶奶是烈士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要像普通百姓一样地生活。而他自己也更加积极地投入国家建设中,希望能够像母亲那样,为国家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那段特殊时期,陈掖贤也没能逃脱出来,由于生父的身份特殊,他被抓了起来,并接受批判。几次过后,陈掖贤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再加上身患重病,他的心理彻底崩溃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特殊时期后,陈掖贤终于撑不下去了,他在一个落日的余晖中,选择了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