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全文约2700字,阅读约15分钟
贾宝玉和袭人偷试是意外之事。
贾宝玉到宁国府赏梅花,中午梦游太虚幻境,学会云雨之事。
晚上回家,宝玉趁袭人帮自己换衣服之时,强与她偷试一番。此事当时无人知道,但是后来还是被众人知晓,其中与宝玉关系特殊的5个人分别有了不同反应,最奇怪的莫过于林黛玉和王夫人的反应,竟然出奇地一致。
1.偷试之事发生后,袭人也出现两种反应
宝玉强行与袭人偷试时,袭人并没有反对。因为她自认为贾母已将自己给了宝玉,早晚都是宝玉的人,所以偷试过后,袭人并没有恼怒,反而“待宝玉更为尽心”。
男女之间,有了亲密接触后,行为上不仅“尽心”,还会有担心。
春节期间,袭人回家探母。母亲和哥哥私下商量,想将袭人从荣国府里赎身,回家待嫁,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这原本是奴才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却遭到袭人的强烈反对。
后来宝玉到袭人家里之后,大家看到袭人与宝玉的亲密交往,才知两人深情。
回到荣国府后,袭人放心不下,半夜三更用赎身之说试探宝玉,最终两人海誓山盟,袭人才算安心。
袭人的反应,是大多数付出真心女孩子的正常反应。欢心之余有担心,担心过后又是欢心。
2.偷试过后,晴雯的反应比较激烈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
宝玉身边有四个大丫头,其中晴雯与袭人的身份不相上下。她也是贾母派到宝玉身边当房里人的人选。
袭人与宝玉偷试后,破坏了内部平衡,通过非正常手段,在小妾的赛道上抢跑,使晴雯处于劣势,因而她的反应极为激烈。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记载,端午节期间,睛雯和宝玉拌嘴,袭人出面说和,无意中说出了“原是我们的不是”的话,没想到“我们”两个字惹恼了晴雯,张口骂出袭人做的丑事。原文如下:
“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晴雯的反应太过于激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场合,在怡红院引发一番风波,更为她日后被王夫人撵走埋下了祸端。
3.偷试过后,李嬷嬷非常痛恨袭人
宝玉和袭人偷试,宝玉是主导者,袭人是被动者,在这件事情当中,如果有过错,一定是宝玉的过错。
但是在李嬷嬷的思想里,此事的过错在于袭人。
所以此事不久,李嬷嬷便上门寻找机会教训袭人。
《红楼梦》第十九回,袭人病倒在床,李嬷嬷前来,袭人没能起身,拄着拐棍,李嬷嬷怒地骂袭人:
“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
袭人最初以为李嬷嬷因为自己失礼而生气,后来听到她说“哄宝玉”、“妆狐媚”,又说“配小子”等,由不得又愧又委屈,禁不住哭起来。
袭人羞愧是因为自己确实有错,委屈是因为自己并非主动偷试。
李嬷嬷为何要骂袭人?
因为她有负责管教丫环之责,袭人从小跟着她学规矩学礼仪,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做出了偷试之事,是自己失职。
李嬷嬷不知道自己按照职责做事,最终却得罪了荣国府的主子们。
骂完此事后,李嬷嬷同其它奶妈一样提前退休,回家养老。
4.宝玉和袭人偷试过后,林黛玉表现出人意料
林黛玉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孩子。
晴为黛影。若按一般常理推测,偷试之事后,林黛玉应该和晴雯的反应一样,怒骂宝玉或者袭人。
事实上,却恰恰相反。黛玉不仅没有责骂两人,反而鼓励两人。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记载,晴雯骂完袭人和宝玉后,怡红院里的形势很不客观。
僵局之际,林黛玉进屋,给众人找了一个合适的台阶下。
众人离开后,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
林黛玉不仅帮助两人解围,还称袭人为“好嫂子”。
妥妥地支持背后,是对两人的纵容。
5.宝玉和袭人偷试后,王夫人的表现也出人意料
王夫人把宝玉视作掌上明珠,对他的监管从未放松。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记载,王夫人带人到怡红院进行了人员大清理。
撵走晴雯之后,她又将芳官四人等人无情撵走。为了让他们心服口服,王夫人当众说过这样一番话:
“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由此可知,宝玉房里的事情根本瞒不过王夫人。
偷试之事王夫人肯定知情。
但是王夫人对袭人却采取了纵容态度。
一是私下将宝玉托付给袭人;二是将袭人从贾母房里划拨到自己房里,并给予“准姨娘”的待遇。
6.启示
林黛玉纵容呵护,王夫人呵护保护,两个不同的人为何会有同样的反应?
表面上看是巧合,是两人对贾宝玉的关心与呵护。
实质上文化。
林黛玉是一个文化人,王夫人也是一个文化人。
很多人以为王夫人是没有文化之人。其实不然,王熙凤没文化不等于王夫人没文化。
王夫人教育出来的贾元春,入宫做了女史,专门帮助皇后处理文书;她娶的儿媳妇李纨,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平时她念佛经,更需要识文断字。
文化有一种天然的功能,它能拓展认知边界,看透纷繁事物背后的真相,遇到事情会稳妥处置,不会轻易冲动,使事情变得更遭。
袭人作为偷试当事人,她的反应合情合理。
晴雯和李嬷嬷一少一老的反应很激烈,与王夫人和林黛玉一老一少的反应相比,截然不同。背后的差异来源于文化的底蕴不同。
荣国府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爷们未成婚前,房里先放两个服侍着。
这种规矩现在看来是相当可笑的,不过在当时的荣国府来说,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做法。
这种规矩可以为少爷们早早准备好小妾人选,使将来的妻妾和睦相处,利于传宗接代和大家族的生活。
林黛玉和王夫人两人虽然三观不一样,年龄不一样,但是都对宝玉一片真心,所以基于对于这种规矩的认识,两人的反应出奇地一致。
文化就是这样,只要达到文化上认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行为上就会表现出一致性来。
王夫人和林黛玉虽然是“两路人”,最终在宝玉偷试之事,达成了一致,是现实生活的偶然,更是文化生活的必然。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
热门跟贴